1.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放热是因为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C.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不仅可以转化为热能,也能转化为电能 D.氯化钠晶体熔化时,离子键被破坏,吸收能量,发生化学变化
|
2. 难度:困难 | |
白磷与氧气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2 = P4O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E(P—P) = a kJ·mol-1、E(P—O) = b kJ·mol-1、E(P=O) = c kJ·mol-1、E(O=O) = d kJ·mol-1。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ΔH,其中正确的是( ) A.-(6a-12b-4c+5d)kJ·mol-1 B.-(-6a+12b+4c-5d)kJ·mol-1 C.-(-4a+6b+4c-5d)kJ·mol-1 D.-(4a-6b-4c+5d)kJ·mol-1
|
3. 难度:困难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已知C2H6的燃烧热为1090 kJ·mol-1,则表示C2H6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2H6(g)+ B.已知2CO(g)+O2(g) = 2CO2(g) ΔH=-566 kJ·mol-1,则CO的燃烧热ΔH=-283 kJ C.测定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时,每次实验均应测量3个温度 D.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 △H=-57.3kJ·mol-1,说明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 H2O(l)时放出57.3 kJ的热量
|
4. 难度:中等 | |
碘在不同状态下(固态或气态)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所示: ①H2(g)+I2(?) ②H2(g)+I2(?)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中的I2为固态,②中的I2为气态 B.①的反应物总能量比②的反应物总能量高 C.①的产物比反应②的产物热稳定性更好 D.1mol固态碘升华需吸热17kJ
|
5. 难度:中等 | |
一定温度下,反应N2(g)+O2(g) = 2NO(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措施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 B.恒容,充入N2 C.恒容,充入He D.恒压,充入He
|
6. 难度:中等 | |
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P(g)+3Q(g) A.v(P)=0.15 mol·L-1·min-1 B.v(Q)=0.6 mol·L-1·min-1 C.v(R)=0.1 mol·L-1·s-1 D.v(S)=0.4 mol·L-1·min-1
|
7. 难度:中等 | |
硫代硫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Na2S2O3+2HCl=2NaCl+S↓+SO2↑+H2O在加热条件下反应速度加快,原因主要是( )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加热使平衡向正向移动 B.加热促使SO2逸出,使平衡向正向移动 C.加热提高了活化的S2O D.加热提高了活化的Na+与Cl-数目,并促进Na+与Cl-的碰撞,使反应加速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方向及其判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非自发反应就是不可能发生的反应,自发反应就是能较快进行的反应 B.高温高压下可以使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自发的化学反应 C.由能量判据和熵判据组合而成的复合判据,将更适合于所有的化学变化 D.反应NH3(g)+HCl(g)=NH4Cl(s)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H>0
|
9. 难度:中等 | |
一定温度下,在容积可变的恒压容器中,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后,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NO2,再次达到平衡时,N2O4的体积分数( )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无法判断
|
10. 难度:中等 | |
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气体和2 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l:2:3 D.单位时间消耗0.1molX同时生成0.3molZ
|
11. 难度:困难 | |
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置入一定量的一氧化氮和足量碳发生化学反应:C(s) + 2NO(g) A.该反应的△H>0 B.若该反应在T1、T2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C.若状态B、C、D的压强分别为pB、pC、pD ,则pC>pD=pB D.在T2时,若反应体系处于状态D,则此时v正<v逆
|
12. 难度:困难 | |
一定条件下,将3 mol A和1 mol B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 ⇌ xC(g)+2D(s)。2 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 mol D,并测得C的浓度为0.2 mol·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从开始到平衡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 mol·L-1·s-1 B.从开始到平衡B的转化率为60% C.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 D.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
13. 难度:困难 | |
图一表示的是可逆反应CO(g)+H2(g) ⇌ C(s)+H2O(g) △H>0的化学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图二表示的是可逆反应2NO2(g) ⇌ N2O4(g) △H<0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一t2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了温度或增大了压强 B.图一t2时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则反应的△H增大 C.图二t1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了温度 D.图二t1时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
|
14. 难度:困难 | |
一定条件下,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足量的Ni和一定量的CO,发生下列反应并达到化学平衡:Ni(s)+4CO(g) ⇌ Ni(CO)4(g),已知该反应在25 ℃、80 ℃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5×104和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生成Ni(CO)4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B.80 ℃时,测得某时刻Ni(CO)4、CO浓度均为0.5 mol·L-1,则此时v(正)>v(逆) C.恒温恒压下,若向容器中再充入少量的Ar,上述平衡将正向移动 D.恒温恒容下,若向容器中再充入少量的Ni(CO)4,达到新平衡时,CO的百分含量将减小
|
15. 难度:简单 | |
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 A.新制的氯水在光照条件下颜色变浅 B.饱和NaCl溶液中通入HCl气体有晶体析出 C.500℃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反应 D.实验室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
16. 难度:简单 | |
当CH3COOH A.CH3COONa固体 B.浓氨水 C.HCl气体 D.H2O
|
17. 难度:中等 | |
一定温度下,将0.1 mol·L-1的NH3·H2O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NH C.c(OH-)/c(NH3·H2O)比值减小 D.NH
|
18. 难度:中等 | |
某温度下,向pH=6的蒸馏水中加入NaHSO4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的pH为2,下列对该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温度高于25℃ B.NaHSO4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 C.加入NaHSO4晶体抑制了水的电离 D.由水电离出来的H+的浓度是1.0×10-12mol·L-1
|
19. 难度:困难 | |
下列有关电解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25℃时,任何水溶液中的Kw=1.0×10-14 B. 在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冰醋酸,电离平衡正向移动,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 C. 将pH=2的盐酸稀释10倍,所得溶液的pH=3 D. 25℃时,pH=12的氨水中,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0 mol·L-1
|
20. 难度:困难 | |
下列事实一定能证明HNO2是弱电解质的是( ) ①常温下NaNO2溶液pH大于7 ②用HNO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 ③HNO2和NaCl不能发生反应 ④0.1mol•L-1HNO2溶液的pH=2.1 ⑤NaNO2和H3PO4反应,生成HNO2 ⑥0.1mol•L-1HNO2溶液稀释至10倍,pH约为2.6 A.①②③ B.①②④⑥ C.①④⑤⑥ D.全部
|
21. 难度:中等 | |
按要求完成以下的方程式: (1)少量铁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少量的NaHCO3溶液滴入澄清石灰水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氯气被稀NaOH溶液吸收时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氧化铝溶于NaOH溶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 难度:困难 | |||||||||||
250℃时,以镍合金为催化剂,向4 L的恒容容器中通入6 mol CO2、6 mol CH4,发生如下反应:CO2(g)+CH4(g)
(1)已知:I.CH4(g)+2O2(g)=CO2(g)+2H2O(g)△H1 II.CO(g)+H2O(g)=CO2(g)+H2(g)△H2 III.2CO(g)+O2(g)=2CO2(g)△H3 反应CO2(g)+CH4(g) (2)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值为 。 (3)此温度下,若测得某时刻各物质的浓度均为1.0 mol·L-1,此时反应正在向 进行。(选填“正反应方向”或“逆反应方向”),理由是 。
|
23. 难度:困难 | |
在773 K,体积为V L的恒温恒容的容器中,硫和氧气可以发生如下转化,其反应过程和能量的关系如图1所示。其中状态III为平衡状态。 已知:2SO2(g)+O2(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表示硫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2)状态II到状态III放出的热量为 。 (3)在另一个温度和容积相同的容器中,1 mol SO2和2 mol O2充分反应,放出的热量比∣ΔH2∣ (填“大”、“小”或“相等”)。 (4)恒容条件下,对状态III采取下列措施,能使n(SO3)/n(SO2)增大的有 。 A.降低温度 B.充入He气 C.再充入1 mol SO2(g)和1 mol O2(g) D.使用催化剂 (5)某SO2(g)和O2 (g)体系,时间t1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外界条件,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2所示,若不改变SO2(g)和O2(g)的量,则图中t2时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可能是 。 (6)图2中表示平衡混合物中SO3的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 。 A. t1~t2 B. t3~t4 C. t5~t6 D. t6~t7
|
24. 难度:困难 | ||||||||||||||||||||||||||||||||||||
某小组拟用酸性KMnO4溶液与H2C2O4溶液的反应(此反应为放热反应)来探究“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设计了如下的方案记录实验结果(忽略溶液混合体积变化)。 限选试剂和仪器:0.20 mol/L H2C2O4溶液、0.010 mol/L KMnO4溶液(酸性)、蒸馏水、试管、量筒、秒表、恒温水浴槽。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①②是探究___________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上述实验②④是探究___________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若上述实验②③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a为______________;表格中的“乙”填写t/s,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①中对“乙”重复测量三次,所得数值分别13.6,13.0,13.4。据此计算,实验①中以MnO4-浓度的改变量所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