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导致下列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与排放SO2有关的是( ) A.酸雨 B.干旱 C.臭氧层空洞 D.温室效应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金属中能溶于稀硫酸,但用它制成的容器适合用来盛装浓硫酸的是( ) A.锌 B.铁 C.铜 D.金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反应中,硫酸既表现出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的是( ) A.稀硫酸与锌粒反应生成气体 B.浓硫酸使铁、铝钝化 C.浓硫酸与铜反应加热反应产生SO2 D.浓硫酸和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
4. 难度:简单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O2和Cl2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 B.浓硫酸分别使胆矾变白、蔗糖变黑时,浓硫酸表现的性质相同 C.浓硝酸和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浓度都降低的原因相同 D.浓硫酸与稀硫酸都能与金属锌反应放出气体,两个反应的氧化产物相同
|
5. 难度:简单 | |
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NH4Cl、(NH4)2SO4、NaCl、Na2SO4四种溶液区分开,这种试剂是( ) A. NaOH溶液 B. AgNO3溶液 C. Ba(OH)2溶液 D. BaCl2溶液
|
6. 难度:简单 | |
Na和Na+两种粒子中,相同的是( ) ①核电荷数、②核外电子层数、③最外层电子数、④核内质子数.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④
|
7. 难度:简单 | |
美国科学家将两种元素铅和氪的原子核对撞,获得了一种质子数为118,中子数为175的超重元素,该元素原子核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 ) A. 57 B. 47 C. 61 D. 293
|
8. 难度:简单 | |
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根本原因是( ) A.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 B. 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C. 核电荷数逐渐增大 D. 元素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
9. 难度:简单 | |
X和Y属短周期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X位于Y的后一周期,且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 A. XY B. XY2 C. XY3 D. X2Y3
|
10. 难度:简单 |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元素周期表中,有18个纵行即有18个族 B. 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原子,不一定属于ⅡA族元素 C. 在周期表里,元素所在的周期序数等于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 D. 副族与Ⅷ族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
11. 难度:简单 | |
下列化合物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是( ) A. NaCl B. MgF2 C. CaF2 D. K2O
|
12. 难度:简单 |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在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C.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D.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
13. 难度:简单 | |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氮分子的电子式: C. 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14. 难度:简单 | |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配平化学方程式: Zn+ HNO3
|
15. 难度:简单 | |
按要求回答: (1)画出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Cl2
(3)用结构式表示下列物质:NH3 .
|
16. 难度:简单 | |
比较下列性质(用“>”、“<”填空) (1)非金属性:C Si (2)金属性:Be Mg (3)碱性:Mg(OH)2 Al(OH)3 (4)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2S HCl (5)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3PO4 H2SO4.
|
17.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组中: ①金刚石②12C③液氯④14C⑤CH3CH2CH2CH3⑥氯水⑦ 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用序号回答,下同),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属于同位素的是 .
|
18. 难度:简单 | |
有①MgBr2、②金刚石、③NaOH、④干冰四种物质,按下列要求回答(用序号回答): (1)熔化时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 ,熔化时需要破坏共价键的是 ,熔点最高的是 . (2)只有离子键的物质是 ,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物质是 ,晶体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的是 .
|
19. 难度:简单 | ||||||||||||||||||||||||||||
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按要求填空( 填元素符号或化学式):
(1)写出①元素的元素名称 . (2)写出⑩元素的元素符号 . (3)⑨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 周期,第 族. (4)在这些元素中, 是最活泼的金属元素; 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是最不活泼的元素.(用元素符号填写) (5)能形成气态氢化物,且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是 .(用化学式填写) (6)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最强的酸是 ;最强的碱是 ;具有两性的氢氧化物是 .(用化学式填写) (7)从⑤到⑪的元素中, 原子半径最小.(用元素符号填写) (8)比较⑤与⑥的化学性质, 更活泼(用元素符号填写),试用实验证明此现象(简述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 (9)用电子式表示元素④与⑥形成的化合物: ,该化合物属于 (填“共价”或“离子”)化合物.
|
20. 难度:简单 | |
某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以下装置制取并探究氨气的性质.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 (1)A装置还可用于制取 气体(只填一种). (2)若有10.7gNH4Cl固体,最多可制取NH3(标准状况)的体积是 L. (3)实验室收集氨气的方法是 . (4)C、D装置中颜色会发生变化的是 (填“C”或“D”) (5)当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挤压E装置中的胶头滴管,滴入1~2滴浓盐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6)为防止过量氨气造成空气污染,需要在上述装置的末端增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合适的装置是 (填“F”或“G”).
|
21. 难度:简单 | |||||||||||||||||||||||||||||
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研究 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实验用品: 实验试剂:金属钠、镁条、铝条、稀盐酸、新制氯水、新制Na2S溶液、AlC13溶液、NaOH溶液、酚酞溶液等. 实验仪器:、试管夹、胶头滴管、镊子、小刀、玻璃片、砂纸、火柴等. (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
实验步骤③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步骤⑤的离子方程式 . (4)实验结论: , .
|
22. 难度:简单 | |
已知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现将9.60g的铜单质加入到过量的8.40%的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试求: (1)标准状况下生成NO多少L? (2)这些铜单质能与多少g上述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 (3)反应中有多少molHNO3被还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