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硅是非金属元素,但它的单质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B.硅的导电性介于金属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C.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D.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硅能与氧气、氯气等非金属反应
|
2. 难度:中等 | |
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的容器中发生反应:A(s)+3B(g) ①A的质量不发生变化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同时消耗2a mol C 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变化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⑤n(A)∶n(B)∶n(C)∶n(D)=1∶3∶2∶2 ⑥B的浓度不变 A.②③⑤⑥ B.①③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④
|
3. 难度:困难 | ||||||||||||||||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4. 难度:简单 | |
向27.2gCu、Cu2O和Cu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0.5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和Cu(NO3)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mol/LNaOH溶液1.0L,此时溶液呈中性,铜离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质量为39.2g。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u和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 B.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6 mol/L C.产生的NO在标准状况 D.Cu、Cu2O和CuO与硝酸反应后剩余HNO3为0.2mol。
|
5. 难度:简单 | |
某单烯烃与H2加成后的产物是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
6. 难度:简单 | |||||||||||||||||
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l一、Br一、I一,若向l L该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溶液中Cl-、Br一、I一的物质的量与通入Cl2的体积(标准状况)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原溶液中Cl一、Br一、I一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5:15:4 B、5:12:4 C、15 : 30 : 8 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
7. 难度:中等 | |
在盛有溴水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苯、四氯化碳和酒精,振荡后静置,出现下列现象,正确的结论是( ) A.①加CCl4 ②加苯 ③加酒精 B.①加酒精 ②加CCl4 ③加苯 C.①加苯 ②加CCl4 ③加酒精 D.①加苯 ②加酒精 ③加CCl4
|
8.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指定粒子构成的几种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37Cl与39K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B. 第114号元素的一种核素 C. H3O+与OH-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D.
|
9. 难度:中等 | ||||||||||||||||
将X气体通入BaCl2溶液,未见沉淀生成,然后通入Y气体,有沉淀生成,X、Y不可能的是
|
10. 难度:简单 | |
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C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A、C的原子序数的差为8,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A<D<C<B B. 非金属性:C>D C. 氢化物的热稳定性:C>A D. 单质B常温下能溶于浓硝酸但不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
11. 难度:简单 | |
生活中常用一些化学知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 A. 医疗上可用硫酸钡作x射线透视肠胃的内服药,就是因为硫酸钡不溶于水 B. 氯气可用作消毒剂和漂白剂,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 C. 某雨水样品放置一段时间后pH由4.68变为4.28,是因为水中溶解的CO2增多 D. 加碘食盐中添加碘酸钾而不用碘化钾,是因为碘酸钾能溶于水而碘化钾不溶于水
|
12.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物质应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氢氧化铝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 ClO2用于饮用水消毒 C. 水玻璃浸泡过的木材既能防腐又能耐火 D. Si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
13.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氯水中Cl-、NO3-、Na+、SO32-可以大量存在 B.常温下干燥的Cl2能用钢瓶贮存,所以Cl2不与铁反应 C.向无色溶液中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色,说明原溶液中有I- D.SO2通入碘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I2+2H2O=S+2I-+4H+
|
14. 难度:简单 | |
在硫酸的工业制法中,下列生产操作与说明生产操作的主要原因二者都正确的是( ) A. 硫矿燃烧前要粉碎,因为大块的硫铁矿不能燃烧。 B. 从沸腾炉出来的炉气需要净化,因为炉气中SO2会与杂质反应。 C. SO2氧化为SO3时需要使用催化剂,这样可以提高SO2的转化率。 D. SO3用98%的浓H2SO4吸收,目的是防止形成酸雾,以便使SO3吸收完全。
|
15. 难度:简单 | |
在某稀溶液中含有0.1 mol HNO3和0.1 mol H2SO4,向其中加入9.6 g铜粉,充分反应后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 A.1.12 L B.1.68 L C.2.24 L D.3.36 L
|
16. 难度:简单 | ||||||||||||||||
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
17. 难度:中等 | |
把滤纸用淀粉和碘化钾的溶液浸泡,晾干后就是实验室常用的淀粉碘化钾试纸,这种试纸润湿后遇到氯气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
18. 难度:中等 | |
在某澄清溶液中,可能存在下述几种离子:H+、K+、Ba2+、SO42—、I—、CO32—。取该溶液进行下述实验: ①用pH试纸检验,该溶液呈强酸性; ②取部分溶液,滴入几滴氯水,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四氯化碳层呈紫色; ③另取部分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由酸性逐渐呈碱性,然后再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断原溶液中: (1)肯定存在的离子是 , (2)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 (3)可能存在的离子是 。 (4)写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19. 难度:简单 | |
H1N1病毒是一种没有超常抵抗力的病毒.研究证明,许多常用消毒药物如漂粉精、漂白粉、高锰酸钾等,可以将H1N1病毒杀灭. (1)工业上制取漂白粉的反应方程式为 。 (2)将漂白粉溶于适量水中,呈白色浊状物,静置沉降.取少许上层清液,滴加碳酸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写出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 。另取少许上层清液, (3)漂白粉在空气中长期放置,会失效,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
|
20. 难度:简单 | |
为了除去混在甲烷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可将混合气体先通过盛有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下同)的洗气瓶除去__________;再通过盛有__________的洗气瓶除去________。
|
21. 难度:简单 | |
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后,将溶液分置于两支试管中。向一份中加入Na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A;另一份通入少量Cl2,产生白色沉淀B。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SO2与水的反应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可能是“不反应”,也可能是“反应但无现象”。此处应为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沉淀A的化学式为________,该沉淀能否溶于稀盐酸?________。 (3)写出生成沉淀B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成2.33 g沉淀B,需消耗标准状况下的Cl2________ mL。
|
22. 难度:简单 | ||||||||||
某学生在做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的实验时,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的实验现象。请帮助该学生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探究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实验用品 仪器:试管、胶头滴管 药品:新制氯水、新制溴水、溴化钠溶液、碘化钠溶液、四氯化碳 (3)实验内容(在下表横线中填写相关内容)
(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问题和讨论 ①上述两个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于氟单质过于活泼,所以很难设计出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其氧化性的强弱。试列举两项事实说明氟的非金属性比氯的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3. 难度:简单 | ||||||||||
X、Y、Z是短周期三种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试回答:
(1)X元素单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Z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Z同主族的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是________。
|
24. 难度:简单 | |||||||||||
X、Y、Z、W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常见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
(1)Y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第 族;Y和Z的氢化物稳定性顺序为: > (写化学式)。 (2)X、Y、Z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W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 (3)向W单质与盐酸反应后的溶液中通入过量Y的气态氢化物,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已知Y的氢化物在催化加热的条件下,可以与Z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并且在室温下每转移10mol电子放热a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
25. 难度:简单 | |
工业上可用以下方案使饮用水中NO3-含量达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节pH不宜过大或过小,否则会造成Al的利用率降低;试剂X可选用____(填序号)。 A.NaOH B (2)流程中操作①的名称为______,若在实验室中进行此操作,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 (3)写出溶液中铝粉和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4)还可用以下化学反应使饮用水中NO3-含量达标,产物之一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完成下列离子方程式:
|
26. 难度:压轴 | |
我国化工专家候德榜的“候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以 NaCl、NH (1)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标号)。 a.碳酸氢钠难溶于水 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所以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 (2)某探究活动小组根据上述制碱原理,进行碳酸氢钠的制备实验,同学们按各自设计的方案实验。 ①一位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 试回答下列 有关问题: (Ⅰ)乙装置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 (Ⅱ)丁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另一位同学用图中戊装置(其他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 (Ⅰ)实验时,须先从a管通入__________气体,再从b管中通入__________气体; (Ⅱ)有同学建议在戊装置的b管下端连接已装置,理由是________
|
27. 难度:简单 | |
已知拆开1 mol H—H键、1 mol I—I键、1 mol H—I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 kJ、151 kJ、299 kJ。则由氢气和碘反应生成1 mol HI需要______(填“放出”或“吸收”)______ kJ的热量。氢气、碘和碘化氢三种分子最稳定的是_________。
|
28. 难度:简单 | |
已知 反应A + 3B=2C在三种不同的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υ(A)=0.15mol/(L·s) ②υ(B)=0.6mol/(L·s) ③υ(C)=0.4mol/(L·s) 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 。
|
29. 难度:简单 | |||||||||||||
有关元素X、Y、Z、D、E的信息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用化学用语表示): (1)X的一种氢化物可用于实验室制取X的单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比较Y与Z的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E元素与Y元素可形成EY2和EY3两种化合物,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通常实验室配制EY3溶液时,可直接用水溶解EY3固体 ②EY2不能通过单质直接化合产生 ③铜片、碳棒和EY3溶液组成原电池,电子由铜片沿导线流向碳棒 ④Y、Z、D的离子半径大小依次减小 (4)Y的最高价氧化物为无色液体,当0.25 mol该物质与一定量的水混合得到一种稀溶液时,放出Q 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E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腐蚀时正极上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