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化学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吉林省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硅是非金属元素,但它的单质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B.硅的导电性介于金属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C.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D.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硅能与氧气、氯气等非金属反应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的容器中发生反应:A(s)3B(g)2C(g)2D(g),下列描述中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   

A的质量不发生变化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同时消耗2a mol C

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变化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n(A)n(B)n(C)n(D)132

B的浓度不变

A.②③⑤⑥        B.①③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下列实验“操作和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操作和

 

A

向装有Fe(NO3)2溶液的管中加入稀H2SO4,在管口察到棕色气体

HNO3分解成了NO2

 

B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几分,冷却后再加人新制Cu(OH)2液,加,没有色沉淀生

淀粉没有水解成葡萄糖

 

C

气混合后在光照下,色逐褪去

生了化合反

D

Na2CO3中通人足量CO2,溶液变浑浊

析出了NaHCO3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向27.2gCu、Cu2O和Cu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0.5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和Cu(NO3)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mol/LNaOH溶液1.0L,此时溶液呈中性,离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质量为39.2g。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Cu和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   

B.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6 mol/L

C.产生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

D.Cu、Cu2O和CuO与硝酸反应后剩余HNO3为0.2mol。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某单烯烃与H2加成后的产物是,则该烯烃的结构式可能有(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l、Br、I,若向l L该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与通入Cl2的体积(标准状况)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原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Cl2的体积(标准状况)

5.6L

11.2L

22.4L

n(C)/mol

1.5

2.0

3.0

n(Br)/mol

3.0

2.8

1.8

n(I)/mol

x

0

0

 

A、5:15:4         B、5:12:4       C、15 : 30 : 8       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在盛有溴水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苯、四氯化碳和酒精,振荡后静置,出现下列现象,正确的结论是(    )

A.①加CCl4      ②加苯      ③加酒精

B.①加酒精      ②加CCl4      ③加苯

C.①加苯      ②加CCl4      ③加酒精

D.①加苯      ②加酒精      ③加CCl4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指定粒子构成的几种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37Cl39K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B. 114号元素的一种核素XPb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

C. H3OOH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D. S2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X气体通入BaCl2溶液,未见沉淀生成,然后通入Y气体,有沉淀生成,XY不可能的是

选项

A

B

C

D

X

SO2

CO2

CO2

SO2

Y

Cl2

Cl2

NH3

H2S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C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AC的原子序数的差为8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ADCB

B. 非金属性:CD

C. 氢化物的热稳定性:C>A

D. 单质B常温下能溶于浓硝酸但不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生活中常用一些化学知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

A. 医疗上可用硫酸钡作x射线透视肠胃的内服药,就是因为硫酸钡不溶于水

B. 氯气可用作消毒剂和漂白剂,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

C. 某雨水样品放置一段时间后pH4.68变为4.28,是因为水中溶解的CO2增多

D. 加碘食盐中添加碘酸钾而不用碘化钾,是因为碘酸钾能溶于水而碘化钾不溶于水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物质应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氢氧化铝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 ClO2用于饮用水消毒

C. 水玻璃浸泡过的木材既能防腐又能耐火

D. Si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氯水中Cl-、NO3、Na+、SO32-可以大量存在

B.常温下干燥的Cl2能用钢瓶贮存,所以Cl2不与铁反应

C.向无色溶液中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色,说明原溶液中有I-

D.SO2通入碘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I2+2H2OS+2I-+4H+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在硫酸的工业制法中,下列生产操作与说明生产操作的主要原因二者都正确的是(   )

A. 硫矿燃烧前要粉碎,因为大块的硫铁矿不能燃烧。

B. 从沸腾炉出来的炉气需要净化,因为炉气中SO2会与杂质反应。

C. SO2氧化为SO3时需要使用催化剂,这样可以提高SO2的转化率。

D. SO398%的浓H2SO4吸收,目的是防止形成酸雾,以便使SO3吸收完全。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在某稀溶液中含有0.1 mol HNO3和0.1 mol H2SO4,向其中加入9.6 g铜粉,充分反应后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A.1.12 L           B.1.68 L          C.2.24 L       D.3.36 L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Na2CO3NaHCO3 的固体混合物加热灼烧
 

除去NaHCO3中的Na2CO3
 

B
 

常温时将CO通过装有SiO2 的硬质玻璃管
 

制取粗硅
 

C
 

向新制得的K2S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比较氯与硫的得电子能力
 

D
 

分别向2支盛有冷水的试管中加入相同大小的镁条和铝条。
 

比较镁铝的金属性强弱
 

 

 

二、简答题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把滤纸用淀粉和碘化钾的溶液浸泡,晾干后就是实验室常用的淀粉碘化钾试纸,这种试纸润湿后遇到氯气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三、填空题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在某澄清溶液中,可能存在下述几种离子:H+、K+、Ba2+、SO42—、I、CO32—。取该溶液进行下述实验:

①用pH试纸检验,该溶液呈强酸性;

②取部分溶液,滴入几滴氯水,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四氯化碳层呈紫色;

③另取部分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由酸性逐渐呈碱性,然后再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断原溶液中:

(1)肯定存在的离子是            

(2)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3)可能存在的离子是         

(4)写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H1N1病毒是一种没有超常抵抗力的病毒.研究证明,许多常用消毒药物如漂粉精、漂白粉、高锰酸钾等,可以将H1N1病毒杀灭.

(1)工业上制取漂白粉的反应方程式为                                   

(2)将漂白粉溶于适量水中,呈白色浊状物,静置沉降.取少许上层清液,滴加碳酸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写出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                        另取少许上层清液,滴加适量的          (填化学式)即可检验Cl的存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漂白粉在空气中长期放置,会失效,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为了除去混在甲烷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可将混合气体先通过盛有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下同)的洗气瓶除去__________;再通过盛有__________的洗气瓶除去________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后,将溶液分置于两支试管中。向一份中加入Na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A;另一份通入少量Cl2,产生白色沉淀B。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SO2与水的反应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可能是“不反应”,也可能是“反应但无现象”。此处应为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沉淀A的化学式为________,该沉淀能否溶于稀盐酸?________。

(3)写出生成沉淀B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成2.33 g沉淀B,需消耗标准状况下的Cl2________ mL。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某学生在做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的实验时,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的实验现象。请帮助该学生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探究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实验用品

仪器:试管、胶头滴管

药品:新制氯水、新制溴水、溴化钠溶液、碘化钠溶液、四氯化碳

3)实验内容(在下表横线中填写相关内容)

序号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向盛有少量溴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
 

液体分为两层,下层呈_____
 


 

向盛有少量碘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新制溴水,振荡,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
 

液体分为两层,下层呈_____
 

 

 

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问题和讨论

上述两个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氟单质过于活泼,所以很难设计出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其氧化性的强弱。试列举两项事实说明氟的非金属性比氯的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XYZ是短周期三种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试回答:


 


 

X
 


 

Y
 


 

Z
 


 


 

 

 

1X元素单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Z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Z同主族的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是________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XYZW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常见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

元素
 

相关信息
 

X
 

X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晶体
 

Y
 

Y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nnpn+1
 

Z
 

Z的基态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
 

W
 

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58,中子数为32
 

 

 

1Y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第     族;YZ的氢化物稳定性顺序为:          (写化学式)。

2XYZ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W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3)向W单质与盐酸反应后的溶液中通入过量Y的气态氢化物,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已知Y的氢化物在催化加热的条件下,可以与Z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并且在室温下每转移10mol电子放热a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工业上可用以下方案使饮用水中NO3-含量达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节pH不宜过大或过小,否则会造成Al的利用率降低;试剂X可选用____(填序号)。

A.NaOH         B.Ca(OH)2    C.NH3.H2O    D.CuO    E.CO2

(2)流程中操作的名称为______,若在实验室中进行此操作,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

(3)写出溶液中铝粉和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4)还可用以下化学反应使饮用水中NO3-含量达标,产物之一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完成下列离子方程式:

 

四、实验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压轴

我国化工专家候德榜的“候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以 NaCl、NH3、CO2等为原料先制得 NaHCO3,进行生产出纯碱。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CO2+H2O=NH4HCO3;NH4HCO3+NaCl=NaHCO3↓+NH4Cl;2NaHCO3Na2CO3+CO2↑+H2O

(1)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标号)。

a.碳酸氢钠难溶于水      

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所以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

(2)某探究活动小组根据上述制碱原理,进行碳酸氢钠的制备实验,同学们按各自设计的方案实验。

①一位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

试回答下列 有关问题:

(Ⅰ)乙装置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

(Ⅱ)丁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另一位同学用图中戊装置(其他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

(Ⅰ)实验时,须先从a管通入__________气体,再从b管中通入__________气体;

(Ⅱ)有同学建议在戊装置的b管下端连接已装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五、填空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已知拆开1 mol H—H键、1 mol I—I键、1 mol H—I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 kJ、151 kJ、299 kJ。则由氢气和碘反应生成1 mol HI需要______(填“放出”或“吸收”)______ kJ的热量。氢气、碘和碘化氢三种分子最稳定的是_________。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已知 反应A + 3B2C在三种不同的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υ(A)=0.15mol/(L·s)  

υ(B)=0.6mol/(L·s) 

υ(C)=0.4mol/(L·s)

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有关元素XYZDE的信息如下:

元素
 

有关信息
 

X
 

元素主要化合价-2,原子半径为0.0074 nm
 

Y
 

所在主族序数与所在周期序数之差为4
 

Z
 

单质在X的单质中燃烧,产物是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之一
 

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电离出电子数相等的阴、阳离子
 

E
 

单质是生活中的常见金属,其制品在潮湿空气中易被腐蚀或损坏
 

 

 

请回答下列问题(用化学用语表示)

1X的一种氢化物可用于实验室制取X的单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比较YZ的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E元素与Y元素可形成EY2EY3两种化合物,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通常实验室配制EY3溶液时,可直接用水溶解EY3固体

②EY2不能通过单质直接化合产生

铜片、碳棒和EY3溶液组成原电池,电子由铜片沿导线流向碳棒

④YZD的离子半径大小依次减小

4Y的最高价氧化物为无色液体,当0.25 mol该物质与一定量的水混合得到一种稀溶液时,放出Q 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E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腐蚀时正极上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