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化学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浙江省高二下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物质均属于纯净物的一组是

A.冰水混合物、TNT、溴苯、胆矾  

B.爆鸣气、铝热剂、普通玻璃、漂白粉

C.二甲苯、C5H10、花生油、福尔马林  

D.水玻璃、密封保存的NO2气体、甲醛、氯化银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分馏的馏分之一是石油气,石油气含有大量的己烷

B.物质变化中炭化、钝化、皂化、酯化、熔化都属于化学变化

C.贮氢金属并不是简单地吸附氢气,而是通过化学反应贮存氢气

D.使用煤液化的产品作燃料与直接燃烧煤比较,对保护环境有利,目前,煤液化的唯一途径是将煤在高温和催化剂条件下与氢气反应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苯、乙醇、四氯化碳都是重要有机溶剂,都可用于提取碘水中的碘单质

B. 用酒精萃取溴水的实验中,将分液漏斗振摇几次后需要从分液漏斗上口放气

C. 实验中要配制500 mL 0.2 mol·L1KCl溶液,需用托盘天平称量7.45g KCl固体

D. 用镊子夹取金属钠固体,切割取用后剩余的钠能放回原试剂瓶中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在空气中灼烧呈黑色的铜丝趁热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中,铜丝变红色;反复数次,试管中的液体出现刺激性气味,表明乙醇已被铜氧化为乙醛

B.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H2SO4,加热至170°C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红色褪去,证明生成的气体全部是乙烯

C.将灼烧后的海带灰加水煮沸2-3分钟的目的是加快碘化物在水中的溶解,使灰烬中的碘离子尽可能多的进入溶液

D.海带中提取碘,可将灰化后的海带加水煮沸一段时间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稀硫酸后转移到分液漏斗中用CCl4萃取分离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缬氨霉素(valinomycin)是一种脂溶性的抗生素,是由12个分子组成的环状化合物,它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缬氨霉素是一种蛋白质

B.缬氨霉素完全水解可得到四种氨基酸

C.缬氨霉素完全水解,其中一种产物与甘油互为同分异构体

D.缬氨霉素完全水解后的产物中有两种产物互为同系物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着色剂为使食品着色的物质,可增加对食品的嗜好及刺激食欲。红斑素、红曲素是常用于糖果、雪糕等食品的着色剂的主要成分,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斑素和红曲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B.一定条件下红斑素和红曲素都能发生加聚和缩聚反应

C.红斑素中含有醚键、羰基、酯键这三种含氧官能团

D.1 mol红曲素最多能与6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下列有关有机化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除去硬脂酸钠溶液中的甘油方法是:往溶液中加入饱和食盐水,分液

B.治疗疟疾的青蒿素(如图),分子式是C15H20O5

C.有机物可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和聚合反应

D.右图所示的有机物分子式为C14H12O2,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化合物分别与足量的浓溴水、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消耗Br2和NaOH的物质的量相等

B.等质量的乙醇、乙烯、甲烷分别充分燃烧,所耗用氧气的量依次减少

C.聚乳酸( )是由单体之间通过加聚反应合成的

D.实验证实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该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已知反应:AgF+Cl2+H2O→AgCl+AgClO3+HF+O2(未配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gClO3是氧化产物                       

B.方程式的计量数依次为:10,5,5,9,1,10,1

C.反应转移4mole-时生成标准状况下22.4 L O2   

D.被还原的氯原子与被氧化的氯原子质量比为9︰1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三氟化氮(NF3)是一种新型电子材料,它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水蒸气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的产物有:HF、NO和HNO3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F3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B.NF3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因此NF3在空气中泄漏时不易被察觉

C.一旦NF3泄漏,可以用NaOH溶液喷淋的方法减少空气污染

D.若生成0.2 mol HNO3,则转移0.2 mol电子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设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8.7gMnO2与40mL 10mol/L的浓盐酸充分反应,生成的氯气分子数为0.1NA

B.0.1molM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MgO和Mg3N2,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C.由2H和18O所组成的水11g,其中所含的中子数为5NA

D.1L0.1mol·L-1Na2CO3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0.1NA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将一定量的Cl2通入一定浓度的苛性钾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已知反应过程放热),生成物中有三种含氯元素的离子,其中ClO和ClO3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苛性钾溶液中KOH的物质的量是0.09mol   

B.ClO3的生成是由于氯气的量的多少引起的

C.在酸性条件下ClO和ClO3可生成Cl2     

D.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21mol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水电离的H+浓度c(H+)=10-12mol·L-1的溶液中:Cl、CO32-、NO3、NH4+、SO32-

B.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中:Fe2+、MnO4、NO3、Na+、SO42-

C.加入Mg能放出H2的溶液中:Mg2+、NH4+、Cl、K+、SO42-

D.中性溶液中:Fe3+、Al3+、NO3、I、Cl、S2-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有M、N两溶液,各含有下列十四种离子中的七种离子:Al3+Na+K+Fe3+NH4+H+NO3-OH-MnO4-Cl-SO32-SO42-CO32-AlO2-。已知两溶液所含离子各不相同,每组溶液中的阳离子至少有2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M溶液呈强酸性,则N溶液中可能含有的阴离子有:OH-NO3-、CO32-

B.如果M溶液呈强碱性,则N溶液中可能含有的阴离子有:MnO4-、AlO2-、SO42-

C.如果M溶液具有强还原性,则N溶液中可能含有的阴离子有:MnO4-NO3-、SO42-

D.如果M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则N溶液中可能含有的阳离子有:K+、Na+ NH4+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Na+、K+、NH4+、Mg2+、Cu2+、SO42-、SO32-、Cl-、Br-、CO32-中的若干种,离子浓度都为0.1mol·L-1。往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某同学另取少量原溶液,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则关于原溶液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若步骤中Ba(NO3)2和HNO3溶液改用B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则对溶液中离子的判断无影响

B.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存在Cl-

C.肯定存在的离子是SO32-、Br-,是否存在Na+、K+需要通过焰色反应来确定

D.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Mg2+、Cu2+、SO42-、CO32-,是否含NH4+另需实验验证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NH4HCO3溶于少量的浓KOH溶液中:NH4++ HCO3-+2OH-=CO32-+ NH3↑+2 H2O

B.将1mol过氧化钠投入含有1molAlCl3的溶液中:6Na2O2 6H2O 4Al3+ 4Al(OH)3 3O2 12Na+

C.NaHSO4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至溶液呈中性:Ba2++OH+H+SO===BaSO4↓+H2O

D.16.8g 铁粉投入100mL 4.0mol/LHNO3溶液中还原产物只有NO)

6Fe 20 H+ 5NO3 =  3Fe2+ 3Fe3+  5NO↑ +10H2O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氧化铜矿用稀硫酸溶解后所得酸浸液(含Cu2+、H+、SO2— 4、Mg2+、A13+、Fe2+) 经下列流程可制得高纯度硫酸铜晶体:

已知:该实验条件下,各金属离子沉淀的pH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沉淀1的主要成分为Al(OH)3和Fe(OH)3

B.溶液2中所含金属阳离子只有Mg2+

C.将溶液3蒸干即得CuSO4·5H2O晶体

D.若不加入NaClO溶液,对制得硫酸铜晶体的纯度将无影响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地沟油”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下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地沟油”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B.生物柴油是不同酯组成的混合物

C.生物柴油属于化石燃料          

D.“地沟油”可用于制备生物柴油

 

详细信息
19. 难度:压轴

硼氢化钠(NaBH4)为白色粉末,容易吸水潮解,可溶于异丙胺(熔点:-101℃,沸点:33℃),在干空气中稳定,在湿空气中分解,是无机合成和有机合成中常用的选择性还原剂。某研究小组采用偏硼酸钠(NaBO2)为主要原料制备NaBH4,其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中取用少量钠需要用到的实验用品有镊子、滤纸、玻璃片和小刀

B.操作②、操作③分别是过滤与蒸发结晶

C.反应①加料之前需将反应器加热至100℃以上并通入氩气

D.反应①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二、实验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某固体粉末甲中可能含有K2CO3、KNO3、NaNO2、K2SO3、Na2SO4、FeO、Fe2O3中的若干种,某同学为确定该固体粉末的成分,取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

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根据现象1可推出该固体粉末中含有钠元素,但不含钾元素

B.根据现象2可推出该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NO2

C.根据现象3可推出该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2SO4

D.根据现象4和现象5可推出该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FeO和Fe2O3

 

三、填空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完成下列各题:

(1)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可以拆开,写成两个“半反应式”,一个是“氧化反应式”,一个是“还原反应式”。如2Fe3++Cu=2Fe2++Cu2+,可拆写为氧化反应式:Cu-2e=Cu2+,还原反应式:2Fe3++2e= 2Fe2+。据此请写出:

①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氧化反应式为       

单质铜与稀硝酸反应的还原反应式为       

(2)K2Cr2O7橙色Cr2(SO4)3绿色K2SO4H2SO4C2H5OHCH3COOHH2O分别属于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该反应原理可以用于检查司机是否酒后开车。

①若司机酒后开车,检测仪器内物质显示出        色。

②写出并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推断题
详细信息
22. 难度:压轴

物质X是某新型净水剂的中间体,它可以看成由氯化铝(在180℃升华)和一种盐A按物质的量之比1:2组成。在密闭容器中加热8.75g X使之完全分解,冷却后可得到3.2 g固体氧化物B、0.448L无色气体D(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4.27g混合晶体E。B溶于稀盐酸后,滴加KSCN溶液,混合液变血红色。D气体能使品红褪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化学式为     

(2)将A固体隔绝空气充分灼烧,使其分解,生成等物质的量的B、D和另一种化合物,则A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将E混合晶体溶于水配成溶液,逐滴加入过量稀NaOH溶液,该过程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E混合晶体中某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和KI固体反应,写出该方程式     

(4)高温下,若在密闭容器中长时间煅烧X,产物中还有另外一种气体,其分子式是  。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之     

 

五、实验题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吲哚昔酚 (idoxifene)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它的合成路线如图。

(1)反应类型:B→C      ;D→E     

(2)D中的含氧官能团为      (写名称)

(3)满足下列四个条件的A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有      种。

①苯的衍生物,且苯环上只有两个互为对位的取代基;②能发生银镜反应;③与FeCl3溶液作用不显色;④不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

(4)E→F中还有一种副产物G生成,G与F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含有三个六元环,G结构简式为     

(5)2,2-二甲基戊酸[CH3CH2CH2C(CH3)2COOH]是有机合成中间体,请设计合理的方案以丙酮(CH3COCH3)为唯一有机原料合成2,2-二甲基戊酸异丙酯(用合成路线流程图表示,并注明反应条件)     

提示:①合成过程中无机试剂任选;②丙酮分子间能发生上图合成路线中A→B的类似反应;③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CH3CH2OHCH2=CH2CH2Br-CH2Br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经测定:1000g某海带样品中含有6.35g碘离子。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请填写下列空白:

(1)步骤①灼烧海带时,除需要三脚架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        (从下列仪器中选出所需的仪器,将标号字母填写在空白处)。

A.烧杯

B.坩埚

C.表面皿

D.泥三角

E.酒精灯

F.干燥器

(2)步骤③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苯,该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3)步骤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       

(4)步骤⑤中,某学生选择用苯来提取碘的理由是       

(5)请设计一种检验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中是否还含有单质碘的简单方法:       

(6)从含碘单质的有机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有机溶剂,应选择的实验装置是       

(7)若将l000g上述海带中的碘离子全部氧化,至少需要通入标准状况下的氯气的体积为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实验室制备乙酸正丁酯的化学方程式

    制备过程中还可能的副反应有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加11.5mL正丁醇、7.2mL冰醋酸和3~4滴浓H2SO4,摇匀后,加几粒沸石,再如图1装置安装好分水器、冷凝管。然后小火加热。

②将烧瓶中反应后的混后物冷却与分水器中的酯层合并,转入分液漏斗,

③依次用10mL水,10mL 10%碳酸钠溶液洗至无酸性(pH=7),再水洗一次,用少许无水硫酸镁干燥。

④将干燥后的乙酸正丁酯转入50mL蒸馏烧瓶中,加几粒沸石进行常压蒸馏,收集产品。主要试剂及产物的物理常数:

化合物

正丁醇

冰醋酸

乙酸正丁酯

正丁醚

密度(g·cm-3)

0.810

1.049

0.882

0.7689

沸点(℃)

118.0

118.1

126.1

142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装置中冷水应从        (填a或b),管口通入,反应混合物冷凝回流,通过分水器下端旋塞分出的生成物是     ,其目的是       

(2)在步骤①④中都用到沸石防暴沸,下列关于沸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沸石也可用碎瓷片等代替

B.如果忘加沸石,可速将沸石加至将近沸腾的液体中

C.当重新进行蒸馏时,用过的沸石可继续使用

D.沸石为多孔性物质,可使液体平稳地沸腾

(3)在步骤③分液时,应选择图装置中        形分液漏斗,其原因是       

(4)在提纯粗产品的过程中,用碳酸钠溶液洗涤主要除去的杂质       。若改用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可以        (填“可以”或“不可以”),其原因       

(5)步骤④的常压蒸馏,需收集        ℃的馏分,沸点大于140℃的有机化合物的蒸馏,一般不用上述冷凝管而用空气冷凝管 ,可能原因是       

 

六、推断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阿龙、切哈诺沃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化合物A足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65,其中O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20%,N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lO%。

(1)A的分子式为       

(2)光谱测定显示,化合物A分子结构中不存在甲基(-CH3),则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为      

(3)写出A发生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