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
|
2. 难度:简单 | |
13C-NMR(核磁共振)可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下面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 ) A.13C与15N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B.13C与C60是同一种物质 C.15N与14N互为同位素 D.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离子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也可能含极性键或非极性键 ②共价化合物一定含共价键,也可能含离子键 ③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④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⑤由分子组成的物质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⑥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③⑥
|
4. 难度:中等 | |
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盛冷水的锥形瓶内,立即塞紧带U形管的塞子.已知U形管内预先装有少量水且液面相平(为便于观察,预先染成红色),加入下列哪些物质后,发生如图变化( ) ①NaOH粉末;②浓硫酸;③硝酸铵晶体;④过氧化钠固体;⑤生石灰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⑤ D.③④⑤
|
5.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以下正确的是( )
A.L2+与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B.M与T形成的化合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C.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2T<H2R D.单质与浓度相等的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Q>L
|
6. 难度:中等 | |
对于100mL0.5mol/LH2SO4溶液与铁片的反应,采取下列措施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①升高温度;②改用100mL 1.0mol/LH2SO4溶液;③改用300mL 0.5mol/LH2SO4溶液;④用等量铁粉代替铁片;⑤改用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溶液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标准的碳核素: C.氯化镁的电子式: D.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
8. 难度:中等 | |
哈伯因发明了由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H2,在一定条件下使该反应发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达到化学平衡时,N2将完全转化为NH3 B.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C.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 D.达到化学平衡时,3v(N2)正=v(H2)逆
|
9. 难度:中等 | |
X、Y是元素周期表第VIIA族的两种元素,下列说法中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 ) A.X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B、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C、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Y的弱 D、Y的单质能将X从NaX溶液中置换出来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含有的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 A.NaBr和H2O B.Na2O和Na2O2 C.D2O和CO2 D.NH4Cl和HCl
|
11. 难度:中等 | |
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m+、bBn+、cCm﹣、dDn﹣(m>n)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A>B>C>D B.离子的还原性:cCm﹣比dDn﹣弱 C.离子半径:C>D>B>A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mC一定大于HnD
|
12. 难度:中等 | |
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X气体和2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 A.容器气体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B.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2:2 C.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D.单位时间消耗0.1 mol X同时生成0.2 mol Z
|
13.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处可找到合成催化剂的元素 B.有热量放出的变化一定是放热反应 C.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有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 D.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本质因素是催化剂
|
14. 难度:中等 | |
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18g 16O2中含有NA个氧原子 B.16O与18O核外电子排布方式相同 C.在标准状况下,1.12L 16O2和1.12L 18O2均含有0.1NA个氧原子 D.18O
|
15. 难度:中等 | |
若甲、丙为短周期、同一主族元素组成的单质,乙、丁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则满足条件的甲和丙可以为( ) A.钠和氢气 B.硫和氧气 C.氯气和溴单质 D.碳和硅
|
16. 难度:中等 | |
镁燃料电池具有比能量高、使用安全方便、原材料来源丰富、成本低等特点。一般研究的镁燃料电池可分为镁空气燃料电池、镁海水燃料电池、镁过氧化氢燃料电池和镁次氯酸盐燃料电池。其中,镁 A.镁燃料电池中镁均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镁次氯酸盐燃料电池的总反应式为Mg+ClO-+H2O===Mg(OH)2+Cl- C.镁过氧化氢燃料电池,酸性电解质中正极反应式为H2O2+2H++2e-===2H2O D.镁次氯酸盐燃料放电过程中OH-移向正极
|
17. 难度:困难 | |
有A、B、C、D、E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由A到E逐渐增大。①A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②B的阴离子和C的阳离子与氖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③在通常状况下,B的单质是气体,0.1molB的气体与足量的氢气完全反应共有0.4mol电子转移。④C的单质在点燃时与B的单质充分反应,生成淡黄色的固体,此淡黄色固体能与AB2反应可生成B的单质。⑤D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含氧酸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请写出: (1)A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结构式 。 (2)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3)B单质与C单质在点燃时反应的生成物中所含化学键类型有 。 (4)D元素的低价氧化物与E的单质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5)C与D能形成2:1的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该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的 。 (6)元素D与元素E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 明这一事实的是 (填选项序号)。 a.常温下D的单质和E的单质状态不同 b.E的氢化物比D的氢化物稳定 c.一定条件下D和E的单质都能与钠反应 d.D的最高价含氧酸酸性弱于E的最高价含氧酸 e.D的单质能与E的氢化物反应生成E单质
|
18. 难度:中等 | |
能源是现代文明的原动力,通过化学方法可以使能量按人们所期望的形式转化,从而开辟新能源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1)氢气在O2中燃烧的反应是______热反应(填“放”或“吸”),这是由于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生成物的总能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 (2)从化学反应的本质角度来看,是由于断裂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______形成产物的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已知破坏1mol H-H键、1mol O=O键、1mol H-O键时分别需要吸收436kJ、498kJ、463kJ的能量。则2mol H2(g)和1mol O2(g)转化为2mol H2O(g)时放出的热量为 。 (3)通过氢气的燃烧反应,可以把氢气中蕴含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如果将该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装置,就可以把氢气中蕴含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下图就是能够实现该转化的装置(其中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被称为氢氧燃料电池.该电池的正极是______ (填a电极或b电极),负极反应式为______。 (4)某种氢氧燃料电池是用固体金属氧化物陶瓷作电解质,已知正极上 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O2-则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 应式为________;电子从该极________(填“流入”或“流出”)。
|
19. 难度:困难 | |||||||||||||||||||||||||
某酸性工业废水中含有K2Cr2O7。光照下,草酸(H2C2O4)能将其中的Cr2O72—转化为Cr3+,草酸被氧化成CO2某课题组研究发现,少量铁明矾[Al2Fe(SO4)4·24H2O]即可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有关因素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探究如下: (1)在25 ℃下,控制光照强度、废水样品初始浓度和催化剂用量相同,调节不同的初始pH和一定浓度草酸溶液用量,做对比实验,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测得实验①和②溶液中的Cr2O72—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2)上述反应中参加反应的Cr2O72-与草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3)实验①和②的结果表明______;实验①中0~t1时间段反应速率v(Cr3+)=____(用代数式表示)。 (4)该课题组对铁明矾[Al2Fe(SO4)4·24H2O]中起催化作用的成分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 假设一:Fe2+起催化作用:假设二:________;假设三:________;…… (5)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完成下表中内容。(除了上述实验提供的试剂外,可供选择的药品有K2SO4、FeSO4、K2SO4·Al2(SO4)3·24H2O、Al2(SO4)3等。溶液中Cr2O72—的浓度可用仪器测定)
|
20. 难度:中等 | |
I.一定温度下,某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依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在图上所示的三个时刻中, (填t1、t2或t3)时刻达到化学反应限度。 II.一定温度下将6mol的A及6mol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 求:(1)平衡时D的浓度= mol/L。 (2)B的平均反应速率υ(B)= mol/( L.min)。 (3)x= 。 (4)开始时容器中的压强与平衡时的压强之比为 。(化为最简整数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