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对水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是 A.H2SO4 B.Ba(OH)2 C.KCl D.CH3COONa
|
2. 难度:中等 | |
在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甲烷的燃烧热是890.3kJ·mol-1,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CH4(g)+ B.CH4(g)+2O2(g)=CO2(g)+2H2O(g)ΔH=-890.3kJ C.CH4(g)+2O2(g)=CO2(g)+2H2O(l)ΔH=+890.3kJ·mol-1 D.CH4(g)+2O2(g)=CO2(g)+2H2O(l)ΔH=-890.3kJ·mol-1
|
3. 难度:中等 | |
向一个2L容密闭容器中充入3.6molN2和10.8molH2,一定的条件下反应生成NH3,10min后测得N2的浓度是0.8 mol·L-1, 则在这10min内NH3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A.0.1 mol·L-1·min-1 B.0.2 mol·L-1·min-1 C.0.3 mol·L-1·min-1 D.0.6 mol·L-1·min-1
|
4. 难度:中等 | |
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为:2SO2(g)+O2(g) A.低温、低压、催化剂 B.高温、高压、催化剂 C.低温、常压、催化剂 D.适宜的温度、常压、催化剂
|
5. 难度:中等 | |
反应CH3OH(g) + NH3(g) === CH3NH2(s) + H2O(g)在高温下才能自发向右进行,则该反应的ΔH、ΔS应为 A.ΔH>0、ΔS<0 B.ΔH<0、ΔS>0 C.ΔH>0、ΔS>0 D.ΔH<0、ΔS<0
|
6. 难度:中等 | |
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ΔH=E1-E2 B.使用催化剂,ΔH减小 C.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平衡常数 D.如图可知b使用了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
|
7. 难度:中等 | |
对于反应C(s)+H2O(g)⇌CO(g)+H2(g);ΔH>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体系温度,平衡常数K减小 B.增加C(s)的量,平衡正向移动 C.增大体系压强,平衡常数K不发生变化 D.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8. 难度:中等 | |
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 A.c(SO3)=0.15mol·L-1 B.c(SO3)= c(SO2)=0.075 mol·L-1 C.c(SO3)=0.2 mol·L-1 D.c(O2)=0.05 mol·L-1
|
9. 难度:困难 | ||||||||||||||||||||||||||||||||||||||||||||||
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铜锌原电池中铜是正极 B.铁壳船底部镶嵌铜块,铜块更易被腐蚀 C.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粗铜作阳极 D.在镀件上镀铜是可用金属铜作阳极
|
11.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7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B.[OH-]=1×10-6 mol•L-1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C.[OH-]<[H+]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D.室温下由水电离出来的[H+]=1×10-12 mol•L-1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
12. 难度:困难 | |
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进行反应:A(g)+2B(g)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 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 ④混合气体总体积 ⑤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⑦混合气体总质量 A.①③⑤⑥ B.①②④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
|
13. 难度:困难 | |
下图所示的电解池I和II中,a、b、c和d均为Pt电极。电解过程中,电极b和d上没有气体逸出,但质量均增大,且增重b﹤d。符合上述实验结果的盐溶液是
|
14. 难度:中等 | |
相同材料的铁在图中的四种情况下最不易被腐蚀的是
|
15.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电化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加入适量Cu(OH)2可以使溶液恢复至原状态 B.将钢闸门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可以防止钢闸门腐蚀 C.电解AlCl3、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在阴极上依次析出Cu、Fe、Al D.铅蓄电池在充电时,连接电源正极的电极上发生:PbSO4+2e-===Pb+SO42-
|
16. 难度:中等 | |
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①I2(g)+H2(g) ②I2(s) +H2(g)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产物比反应②的产物稳定 B.254g I2(g)中通入2gH2(g),反应放热9.48 kJ C.反应②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①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D.1 mol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 kJ
|
17. 难度:困难 | |
如图所示,a、b都是惰性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a极附近溶液显红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uSO4溶液的n(SO42-)保持不变 B.U型管中溶液pH值逐渐变小 C.CuSO4溶液的c(Cu2+)逐渐减小 D.X是正极,Y是负极
|
18. 难度:困难 | |
反应3H2(g)+CO2(g) A.P3>P2 T3>T2 B.P2>P4 T4>T2 C.P1>P3 T1>T3 D.P1>P4 T2< T3
|
19. 难度:困难 | |
某温度时,在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浓度的变化如图Ⅰ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当温度分别为 T1和T2时,Y的体积分数与时间关系如图Ⅱ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X(g)+3Y(g) B.若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度均增大,X的转化率增大 C.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20. 难度:中等 | |
根据以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S(g) +3O2(g) ===2SO2(g) +2H2O(l) ΔH1= -akJ•mol-1 2H2S(g) +O2(g) ===2S(s) +2H2O(l) ΔH2= -bkJ•mol-1 2H2S(g) +O2(g) ===2S(s) +2H2O(g) ΔH3= -c kJ•mol-1 (a、b、c均为正数) 对a、b、c三者大小关系的判断正确的是( ) A.a>c>b B.a>b>c C.c>b>a D.b>a>c
|
21. 难度:困难 | |
温度一定时,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mA(g) +nB(g)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气体C的体积分数增大 C.m+n>p D.气体A的转化率升高
|
22. 难度:困难 | |
羰基硫(COS)可作为一种粮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昆虫、线虫和真菌的危害。在10L密闭容器中,将CO和H2S混合加热并达到下列平衡:CO(g)+H2S(g) A.升高温度,H2S浓度增加,表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反应前H2S物质的量为7mol C.CO的平衡转化率为80% D.通入CO后,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
23. 难度:困难 | |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O4(g) A.反应温度:T1>T2 B.b、c两点的反应速率:v(b)>v(c) C.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浅,c深 D.a、b两点的平衡常数:Kb>Ka
|
24. 难度:中等 | |
用惰性电极电解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比为1:3的CuSO4和NaCl的混合溶液,可能发生的反应有: ①2Cu2++2H2O ②Cu2++2Cl- ③2Cl-+2H2O ④2H2O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25. 难度:困难 | |
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的供电系统中有再生氢氧燃料电池(RFC),RFC是一种将水电解技术与氢氧燃料电池技术相结合的可充电电池。下图为RFC工作原理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有0.1 mol电子转移时,a极产生1.12 L O2(标准状况下) B.b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4H2O+4e-===2H2↑+4OH- C.c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O2+4H++4e-===2H2O D.d极上进行还原反应,产生的H+可以通过隔膜进入A中
|
26. 难度:困难 | |||||||||||||||||||||
利用甲烷与水反应制备氢气,因原料廉价产氢率高,具有实用推广价值。 已知:①CH4(g)+H2O(g) ②CO(g)+H2O(g) (1)甲烷和水蒸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反应条件对反应CO(g)+H2O(g) 的影响,某活动小组设计了三个实验,实验曲线如图3所示
①请依据实验曲线图补充完整表格中的实验条件:X=______℃,Y=______MPa。 ②实验Ⅲ从开始至平衡,其平均反应速度率v(CO)=___________mol·L-1·min-1。 ③实验Ⅱ达平衡时CO的转化率________实验Ⅲ达平衡时CO的转化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④在530℃时,平衡常数K=1,若往1L容器中投入0.2molCO(g)、0.2molH2O(g)、0.1molCO2(g) 、0.1 mol H2(g),此时化学反应将_________(填“正向”、“逆向”或“不”) 移动。
|
27. 难度:困难 | |
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下图是用甲醇燃料电池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示意图。已知甲池的总反应式为: 2CH3OH+3O2+4KOH==2K2CO3+6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池是________装置,通入CH3OH的电极名称是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通入O2的电极上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池中A是________极(填“阴”或“阳”);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来检验B电极 上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 (3)乙池中反应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乙池中的NaCl溶液换成AgNO3溶液,B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_____________; (5)若将乙池中B电极换成铜电极,B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_____________; (6)若反应结束后乙池中A(石墨)电极上共收集到气体0.050mol,则甲池中理论上消耗O2_____mL(标准状况下)。
|
28. 难度:困难 | ||||||||||||||||||||||||||||||||
(1)已知:①C(s)+O2(g)=CO2(g) ΔH = a kJ·mol-1 ②2CO(g)+O2(g)=2CO2(g) ΔH = b kJ·mol-1; ③TiO2(s)+2Cl2(g)=TiCl4(s)+O2(g) ΔH =c kJ·mol-1; 则TiO2(s)+2Cl2(g)+2C(s)=TiCl4(s)+2CO(g)的ΔH = kJ·mol-1。(用含a、b、c的式子表示) (2)用50 mL 0.50mol·L-1盐酸与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实验中,量取50 mL盐酸或NaOH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胶头滴管外还要 ; ②装置中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目的是 ; ③某同学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上表所示,其中记录的终止温度是指 温度; ④计算该实验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 J[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4.2 J·(g·℃)-1,稀溶液的密度都为1 g·cm-3]; ⑤若用50 mL 0.55 mol·L-1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通过测得的反应热来计算中和热,测得的中和热ΔH会 (填“偏大”、 “偏大”或“不变”,其原因是 。
|
29. 难度:困难 | |
空气质量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目前我国通过监测6项污染物的质量浓度来计算空气质量指数(AQI),SO2、NO2和CO是其中3项中的污染物。 (1)一定温度下,向固定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SO2和NO2各1 mol,发生反应SO2(g)+NO2(g) (2)甲醇日趋成为重要的有机燃料,通常利用CO和H2合成甲醇,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 ①上述合成甲醇的反应为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②A、B、C三点的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为 。A、B两点对应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A PB(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③若将达到平衡状态A时生成的甲醇用于构成甲醇一氧气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KOH浓溶液,则该电池工作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理论上通过外电路的电子最多为 mol。
|
30. 难度:困难 | |
工业上合成甲醇的反应为:CO(g) + 2H2(g) (1)计算3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 (2)CO 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 (3)下列措施可增大甲醇产率的是____________. A.压缩容器体积 B.将CO(g)从体系中分离 C.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D.再充入0.20mol CO和0.58mol H2 (4)可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 A.v正(CO)= 2v逆(H2)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容器中CO、H2、CH3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1 E.混合气体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5)若其它条件不变,使反应在500℃下进行,在上图中作出甲醇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的示意图. (6)甲醇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的反应方程式:CH3OH(g)+H2O(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