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分离出碘、并回收四氯化碳,所采用的方法是 A.蒸发 B.蒸馏 C.过滤 D.分液
|
2. 难度:困难 | |
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分子数比乙的分子数多 B.甲的物质的量比乙的物质的量少 C.甲的摩尔体积比乙的摩尔体积小 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小
|
3. 难度:困难 | |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5.6 L四氯化碳含有的分子数为0.25NA B.标准状况下,14 g氮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5NA C.标准状况下,22.4 L任意比的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总数均为NA D.标准状况下,铝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氢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A
|
4. 难度:简单 | |
方志敏烈士生前在狱中曾用米汤(内含淀粉)给鲁迅先生写信,鲁迅先生收到信后,为了看清信中内容,可使用的化学试剂是 A.碘化钾 B.溴水 C.碘水 D.碘化钾淀粉溶液
|
5. 难度:困难 | |
在200mL氯化镁和氯化铝的混合液中,Mg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3mol/L.要使Mg2+全部转化为沉淀分离出来,至少需要加入 4mol/L NaOH溶液的体积为 A.40mL B.72mL C.80mL D.128mL
|
6. 难度:困难 | |
某铁的“氧化物”样品,用5mol/L的盐酸140mL恰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还能吸收标准状况下0.56L氯气,使其中Fe2+全部转化为Fe3+.该样品可能的化学式是 A.Fe2O3 B.Fe3O4 C.Fe4O5 D.Fe5O7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 D.漂白粉、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
8. 难度:困难 | |
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加入(NH4)2Fe(SO4)2•6H2O晶体后仍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A.Na+、H+、Cl﹣、NO3﹣ B.K+、Ba2+、OH﹣、I﹣ C.Na+、Mg2+、Cl﹣、SO42﹣ D.Cu2+、S2﹣、Br﹣、ClO﹣
|
9. 难度:困难 | |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向Mg(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Mg2++2HCO3﹣+4OH﹣=Mg(OH)2↓+2CO32﹣+2H2O B.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入Ba(OH)2恰好使SO42﹣反应完全2Ba2++4OH﹣+Al3++2SO42﹣═2BaSO4↓+AlO2﹣+2H2O C.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2Fe2++4Br﹣+3Cl2=2Fe3++2Br2+6Cl﹣ D.向Fe(NO3)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3Fe2++4H++NO3﹣3Fe3++NO↑+2H2O
|
10. 难度:困难 | |
某稀溶液中含有Fe(NO3)3、Cu(NO3)2、HNO3,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中Fe2+的浓度与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溶液中Fe(NO3)3、Cu( NO3)2、HN03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1:1:1 B.1:3:1 C.2:1:4 D.1:1:4
|
11. 难度:中等 | |
下列铁的化合物可以分别通过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生成的是 A.FeCl2 B.Fe3O4 C.Fe(OH)3 D.Fe2(SO4)3
|
12. 难度:中等 | |
下列中学常见实验的现象或表述正确的是 A.过量的铁投入到一定量的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B.制备氢氧化亚铁时,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边加边搅拌,即可制得白色的氢氧化亚铁 C.检验红砖中的氧化铁成分,向红砖粉末中加入盐酸,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2~3滴即可 D.向CuSO4溶液中滴入过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将混合液体倒入蒸发皿中加热煮沸一会,然后冷却、过滤,滤纸上的物质为“蓝色固体”
|
13. 难度:困难 | |
将21.75g MnO2粉末与80mL 10mol•L﹣1的浓盐酸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后,可得到标况下的Cl2的体积(V)是 A.V=4.48 L B.V=5.6 L C.4.48 L<V<5.6 L D.V<4.48 L
|
14. 难度:中等 | |
三国时代,诸葛亮领兵南征孟获,遇到了“哑泉”,士兵饮后致哑,腹痛,甚至死亡.又有一“安乐泉”饮后可解“哑泉”之毒.1995年10月国内某报刊报道,经科研人员研究,“哑泉”水中溶有CuSO4,“安乐泉”水质偏碱性.下列有关说法可能符合题意的是 A.“哑泉”之毒是由于水中的Cu2+使人体中的蛋白质分解 B.“哑泉”之毒是由于水中的SO42﹣使人体中的蛋白质变性 C.“哑泉”之毒是由于水中的Cu2+水解显酸性使人体中的蛋白质变性 D.“安乐泉”能解“哑泉”之毒的离子方程式为Cu2++2OH﹣=Cu(OH)2↓
|
15. 难度:中等 | |
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 B.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2﹣4 C.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D.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
|
16. 难度:困难 | |
将Mg、Cu组成的26.4g混合物投入到适量的稀硝酸中,固体完全溶解,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NO气体8.96L,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4mol•L﹣1的NaOH溶液,使金属离子完全沉淀.则形成沉淀的质量是 A.43.2 g B.46.8 g C.53.6 g D.63.8 g
|
17. 难度:困难 | |
NaNO2因外观和食盐相似,又有咸味,容易使人误食中毒.已知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 2NaNO2+4HI═2NO↑+I2+2NaI+2H2O. (1)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 . (2)根据上述反应,鉴别NaNO2和NaCl.可选用的物质有:①水 ②碘化钾淀粉试纸 ③淀粉 ④白酒 ⑤食醋,你认为必须选用的物质有 (填序号). (3)某厂废液中,含有2%~5%的NaNO2,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下列试剂能使NaNO2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N2的是 . A.NaCl B.NH4Cl C.HNO3 D.浓H2SO4 (4)请配平以下化学方程式 Al+ NaNO3+ NaOH═ NaAlO2+ N2↑+ H2O 若反应过程中转移5mol 电子,则生成标准状况下N2的体积为 L.
|
18. 难度:困难 | |
有一无色气体(可能由O2、N2、CO2、HCl、NH3、H2、NO、N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体积为100mL.如图示通过浓硫酸的洗气瓶,发现气体体积减少到一半;通过球形干燥管后气体呈红棕色,再将该气体完全通入盛满水且倒立于水槽的试管内,发现倒立于水槽的试管内的水位下降后又缓慢上升,最后试管内全部充满液体,由此判断: (1)球形干燥管内的固体是 ,反应方程式为 ; (2)原气体中一定有NH4(50ml)和 (填两种气体),其体积分别是 ;原气体中一定没有 .
|
19. 难度:困难 | |
中学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部分产物未列出).A是一种金属单质,D是一种非金属固体单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C的化学式分别为A ,C . (2)F的浓溶液与A反应过程中,F体现的性质与下列反应中H2SO4体现的性质完全相同的是 . A.C+2H2SO4(浓) B.Fe+H2SO4═FeSO4+H2↑ C.Cu+2H2SO4(浓) D.FeO+H2SO4═FeSO4+H2O (3)写出反应E+H2O2﹣→F的化学方程式: . (4)若反应F+D﹣→E转移电子数为6.02×1023,则消耗D的质量为 .
|
20. 难度:困难 | |
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照图示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a 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 ③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形管的质量为b g ④从分液漏斗滴入6mol•L﹣1的稀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 ⑤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⑥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形管的质量为c g ⑦重复步骤⑤和⑥的操作,直到U形管的质量基本不变,为d 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干燥管B的作用是 . (2)如果将分液漏斗中的硫酸换成浓度相同的盐酸,测量的结果将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3)步骤⑤的目的是 . (4)步骤⑦的目的是 . (5)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为 (用含a、b、d的代数式表示).
|
21. 难度:困难 | |
向50mL NaOH溶液中逐渐通入一定量的CO2(假设溶液体积不变),随后取此溶液10mL,将其稀释至100mL,并向此稀释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1的盐酸,产生CO2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与所加入的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OA段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NaOH在吸收CO2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 ,其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3)产生的CO2体积(标准状况下)为 . (4)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