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H3COOH B.Cl2 C.(NH4)2CO3 D.SO2
|
2. 难度:中等 | |
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H2,经测定反应开始后的2s内氢气的平均速率:ν(H2)=0.45mol/(L•s),则2s末NH3的浓度为( ) A.0.50mol/L B.0.60mol/L C.0.45mol/L D.0.55mol/L
|
3. 难度:中等 | |
室温下,对于0.10mol•L-1的氨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与AlCl3溶液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 B.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NH4+)•c(OH-)变大 C.用HNO3溶液完全中和后,溶液不显中性 D.其溶液pH=13
|
4. 难度:困难 | |
可以将反应Zn+Br2═ZnBr2设计成蓄电池,下列4个电极反应其中表示放电时的负极反应和充电时的阳极反应的分别是( ) ①Br2+2e-=2Br- ②2Br--2e-=Br2 ③Zn-2e-=Zn2+ ④Zn2++2e-=Zn. A.③和② B.①和② C.①和③ D.①和④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氨水应密闭保存,放置于低温处 B.在FeCl2溶液中加入铁粉防止氧化变质 C.生产硫酸中使用过量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 D.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
6. 难度:困难 | |
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S(s)+2KNO3(s)+3C(s)═K2S(s)+N2(g)+3CO2(g)△H=x kJ•mol-1 已知: 碳的燃烧热△H1=a kJ•mol-1 S(s)+2K(s)═K2S(s)△H2=b kJ•mol-1 2K(s)+N2(g)+3O2(g)═2KNO3(s)△H3=c kJ•mol-1 则x为( ) A.3a+b-c B.c+3a-b C.a+b-c D.c+a-b
|
7. 难度:中等 | |
在pH=1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NH4+、Ba2+、NO3- 、CO32- B.Fe2+、OH-、SO42-、MnO4- C.Na+、Fe3+、Cl-、AlO2- D.K+、Mg2+、NO3-、SO42-
|
8. 难度:中等 | |
设C+CO2CO;(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1),N2+3H22NH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2),当温度升高时,v1和 v2的变化情况为( ) A.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小 C.v1增大,v2减小 D.v1减小,v2增大
|
9. 难度:中等 | |
向稀氨水中加入下列物质,能使溶液中能使溶液中的铵根离子浓度减小、pH增大的是( ) A.水 B.氨气 C.氢氧化钠固体 D.氯化铵固体
|
10. 难度:困难 | |
某温度时,一定压强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X(g)+bY(g)cZ(g)+dW(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压强增大至原来的2倍,当再达到平衡时,W的浓度为原平衡状态的1.8倍,下列叙述正确是(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a+b)<(c+d) C.Z的体积分数变小 D.X的转化率变大
|
11. 难度:困难 | |
叠氮酸(HN3)与醋酸酸性相似,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N3¯与CO2含相等电子数 B.HN3与NH3作用生成的产物是共价化合物 C.HN3水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顺序为:c(HN3)>c(H+)>c(N3¯)>c(OH¯) D.NaN3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c(N3¯)>c(OH¯)>c(H+)
|
12. 难度:困难 | |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H2(g)+X2(g)HX(g)的平衡常数为10,若将1.0mol的HX(g)通入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在该温度时HX(g)的最大分解率接近于( ) A.5% B.17% C.25% D.33%
|
13.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变化中属于原电池反应的是 A.锌和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的CuSO4溶液可使反应加快 B.红热的铁丝与冷水接触,表面表成蓝黑色保护层 C.镀锌铁表面锌有划损时,仍然能阻止铁被氧化 D.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层
|
14. 难度:困难 | |
根据右边两幅图,可判断出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 A.2Ag(s)+Cd2+(aq)=2Ag+(aq)+Cd(s) B.Co2+(aq)+Cd(s)=Co(s)+Cd2+(aq) C.2Ag+(aq)+Cd(s)=2Ag(s)+Cd 2+(aq) D.2Ag+(aq)+Co(s)=2Ag(s)+Co2+(aq)
|
15. 难度:困难 | |||||||||||||
700℃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发生反应:CO(g)+H2O(g)CO2+H2(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1>t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在t1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0.40/t1 mol•L-1•mim-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mol CO和1.20mol H2O,到达平衡时n(CO2)=0.40mol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mol H2O,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CO转化率增大,H2O的体积分数增大 D.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
16. 难度:困难 |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通电一段时间后
|
17. 难度:困难 | |
室温下,0.1mol/L NaClO溶液的pH________0.1mol/L Na2SO3溶液的pH.(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浓度均为0.1mol/L 的Na2SO3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SO32-、CO32-、HSO3-、HCO3-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室温下,0.1mol/LNaClO溶液的pH________. 已知:25℃时, H2SO3 Ka1=1.54×10-2 Ka2=1.02×10-7 HClO Ka=2.95×10-8 H2CO3 Ka1=4.3×10-7 Ka2=5.6×10-11
|
18. 难度:困难 | |
(1)在2mL0.1mol/L的NaCl溶液中,加入2mL0.1mol/L的AgNO3溶液,可观察到______,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将此混合液过滤,滤渣加入2mL0.1mol/L的KI溶液,搅拌,可观察到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对于Ag2S2Ag++S2-(aq),其Ksp的表达式为=______。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用稀盐酸洗涤AgCl沉淀比用水洗涤损耗AgCl小; 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故物质的溶解都是吸热的; C.对于Al(OH)3(s)Al(OH)3(aq)Al3++3OH-,前者为溶解平衡,后者为电离平衡; D.除溶液中的Mg2+,用OH-沉淀Mg2+比用CO32-效果好,说明Mg(OH)2的溶解度比MgCO3大 E.沉淀反应中常加过量的沉淀剂,其目的是使沉淀完全.
|
19. 难度:困难 | |
根据下式所示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一个原电池:Cu(s)+2Ag+(aq)=Cu2+(aq)+2Ag (1)装置可采用烧杯和盐桥,画出此原电池的装置简图 ①注明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 ②注明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 ③注明外电路中电子的流向 (2)写出两个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
|
20. 难度:困难 | |
(1)Zn-MnO2干电池应用广泛,其电解质溶液是ZnCl2-NH4Cl混合溶液. (1)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_____,电池工作时,电子流向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2)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质子即H+),该电池总反应为:C6H12O6+6O2=6CO2+6H2O。 则该电池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
|
21. 难度:困难 | |
在如图用石墨作电极的电解池中,放入500mL含一种溶质的某蓝色溶液进行电解,观察到A电极表面有红色的固态物质生成,B电极有无色气体生成;当溶液中的原有溶质完全电解后,停止电解,取出A电极,洗涤、干燥、称量、电极增重1.6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接的是电源的___________极,B是该装置___________极. (2)写出电解时反应的总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电解后溶液的pH为___________;要使电解后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则需加入___________,其质量为___________(假设电解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
|
22. 难度:困难 | |
金属冶炼和处理常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1)由下列物质冶炼相应金属时采用电解法的是___________ a.Fe2O3 b.NaCl c.Cu2S d.Al2O3 (2)辉铜矿(Cu2S)可发生反应2Cu2S+2H2SO4+5O2=4CuSO4+2H2O,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_,当1mol O2发生反应时,还原剂所失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向CuSO4溶液中加入镁条时有气体生成,该气体是___________; (3)右图为电解精炼银的示意图,___________(填a或b)极为含有杂质的粗银,若b极有少量红棕色气体生成,则b极上发生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___(填“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4)为处理银器表面的黑斑(Ag2S),将银器置于铝制容器里的食盐水中并与铝接触,Ag2S转化为Ag,食盐水的作用为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