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低碳”是人类对环境的自我保护,下列行为中符合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宗旨的是( ) ①推广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将植物秸杆、动物粪便等制成沼气以替代液化石油气;②利用硅材料制成光伏发电装置发电;③限制化学发展,关停化工企业,消除污染源头;④大力发展潮汐能、风能、核能。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铝和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电工操作时,可以把铜线和铝线绞接在一起; ②汽车尾气中含有能污染空气的氮的氧化物,原因是汽油燃烧不充分; ③用新制备Cu(OH)2悬浊液与病人尿液共热,可检验病人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④某雨水样品采集后放置一段时间,pH值由4.68变为4.28,是因为水中溶解了较多的CO2; ⑤明矾可以用于净水,主要是由于铝离子可以水解得到氢氧化铝胶体; ⑥“水滴石空”主要是溶解了CO2的雨水与CaCO3长期作用生成了可溶性的Ca(HCO3)2的缘故。 A.②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⑥ D.③④⑤
|
3. 难度:简单 | |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箐”的分子(直径为1.3×10—9m)恢复了磁性。“钴酞箐”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和植物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关于“钴酞箐”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的分子直径比Na+小 B.它的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 C.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悬浊液 D.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4. 难度:中等 | |
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使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 A.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推出强氧化剂遇到强还原剂一定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根据化学反应的规律,推出氢氧化铁可通过化合反应得到 C.根据元素的非金属性较强,其单质也越活泼规律,推出磷单质比N2稳定得多 D.根据CO2通入Ba(NO3)2溶液中无沉淀的规律推测,SO2通入Ba(NO3)2溶液中也无沉淀产生
|
5. 难度:困难 | |
强电解质甲、乙、丙、丁分别溶于水,电离出NH4+、Ba2+、H+、Mg2+、OH—、Cl—、HCO3—、SO42—。(每种溶液中溶质电离出的离子各不相同)。已知:①甲溶液分别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均产生白色沉淀;②0.1 mol/L乙溶液中c(H+)>0.1 mol/L;③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四种物质中一定有共价化合物 B.四种物质中一定有Ba(OH)2 C.丙溶液中含有NH4+ D.丁溶液中含有HCO3—
|
6.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项中物质的类别和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
7. 难度:困难 |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铝粉能产生H2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NH4+、Fe2+、SO42—、NO3— B.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H+与OH—的浓度积为10-20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Na+、S2—、Cl—、CO32— C.向FeI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的离子方程式:2Fe2+ +2I-+2Cl2=2Fe3++I2+4Cl- D.向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的离子方程式:2ClO—+CO2+H2O=2HClO+CO32—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 )
|
9. 难度:困难 | |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molCO2和CO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NA B.在KIO3+6HI====KI+3I2+3H2O反应中,每生成3molI2,则转移6NA个电子 C.78gNa2O2与足量CO2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NA D.在1L0.1mol/LNa2S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0.1NA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来解释的是( ) A.打开啤酒瓶盖,产生大量气泡 B.稀释CH3COOH时,溶液中CH3COO—数目增多 C.工业合成氨常用500℃左右的温度 D.热的纯碱溶液的去污效果比冷的好
|
11. 难度:困难 | |
16mL由NO与NH3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于400℃左右可发生反应6NO+4NH3====5N2+6H2O,达到平衡时在相同条件下体积变为17mL,则原混合气体中NO与NH3的体积比可能是( ) ①3:1 ②3:2 ③3:4 ④3:5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2. 难度:困难 | |
常温下,下列有关醋酸溶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pH=5.6的CH3COOH与CH3COONa混合溶液中:c(Na+)<c(CH3COO—) B.浓度均为0.1mol/L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后:c(CH3COO—)- c(CH3COOH)=2[c(H+)- c(OH—)] C.将pH=a的醋酸稀释为pH=a+1的过程中, D.0.2mol/L的CH3COOH溶液中c(H+)与0.1mol/LCH3COOH溶液中c(H+)的比值小于2
|
13. 难度:简单 | |
在肉制品加工中,使用护色剂——亚硝酸钠必须严格控制用量,确保食品安全。某一反应体系共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六种物质:NaNO2、H2O、NO、I2、NaI、HI。已知该反应中NaNO2只发生了如下过程:NaNO2——NO。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B.若有1mol电子转移,则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是0.5mol C.据此反应原理,可以在酸性条件下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NO2—的存在 D.若误食亚硝酸钠会导致血红蛋白中亚铁离子转化为铁离子而中毒
|
14. 难度:简单 | |
化学中常借助曲线图来表示某种变化过程,如有人分别画出了下列的四个曲线图: 有关上述曲线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图①可以表示对某化学平衡体系改变温度后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B.曲线图②可以表示向一定量的硫酸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pH的变化 C.曲线图③可以表示向一定量的明矾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时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变化 D.曲线图④可以表示所有的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
|
15. 难度:中等 | |||||||
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W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由此可知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X、Y、Z中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最弱的是Y B.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强于Y C.X元素形成的单核阴离子还原性弱于Y D.Z元素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只表现氧化性
|
16. 难度:压轴 | |
某校化学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一系列的化学实验活动。 (1)甲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测量锌与硫酸反应速率;把2g锌粒放入锥形瓶内,通过分液漏斗加入1mol·L—1稀硫酸40mL收集10mL气体,通过记录 得到反应速率为XmL·min—1。实验开始时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2)乙同学用图2装置测定Na2CO3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①甲、乙两试管各有两根导管,用橡胶管连接对应接口后,倒置盛稀硫酸的试管,发生反应,放出气体,则Na2CO3、NaCl的固体混合物和稀硫酸应分别置于 、 仪器中(填仪器编号); ②G管可以用化学实验室里的一种常用仪器来替代,这种仪器的名称是 ; ③仪器甲、乙接口的连接方式如下:A连接 ,B连接 ,C连接 (填写各接口的编号); ④为提高测量的准确性,收集完气体后,丙装置读数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如果开始读数时操作正确,最后读数时俯视右边滴定管液面,会导致所测气体的体积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丙同学与甲同学实验目的相同:用图3装置测定生成的CO2的质量,但该装置存在明显缺陷,从而导致实验误差,请你分析其中使测定结果可能偏大的主要原因 。
|
17. 难度:简单 | |
已知由短周期常见元素形成的纯净物A、B、C、D、E、F、X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B、X为单质,D常温下为无色液体,A、B含同一种元素。(某些产物可能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E是有色气体,F是一元强酸,反应①是工业制备F的第一步反应。 ①写出A与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A的分子结构模型为 。 ③已知常温下46g气体E发生反应③放出46kJ热量,写出气体E与H2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④在常温下,向V1LpH=a的A溶液中加入V2LpH=b的盐酸,且a+b=14,若反应后溶液的pH<7,则V1和V2的关系为V1 V2(填 (2)若E为无色无味气体,F是二元弱酸。 ①E的电子式为 ; ②将少量气体E通入氢氧化钡溶液中得不溶物H,H的Ksp=8.1×10—9。现将该沉淀放入0.1mol/L的BaCl2溶液中,其Ksp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此时,组成不溶物H的阴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 mol/L。
|
18. 难度:中等 | ||||||||||||||||
工业上用某矿渣(主要成分是Cu2O,少量杂质是Al2O3、Fe2O3和SiO2)提取铜的操作流程如下: 已知:Cu2O+2H+==Cu+Cu2++H2O
(1)固体混合物A中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 (2)反应I完成后,铁元素的存在形式为 (填离子符号)。 (3)y的数值范围是 。 (4)若电解法获得Cu 64.0g,则原矿渣中Cu2O的质量是 。 a、144.0g b、大于144.0g c、小于144.0g (5)下列关于用NaClO调节溶液pH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NaClO可使溶液的pH降低 b、NaClO能调节pH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发生反应: c、NaClO能调节pH的主要原因是由于NaClO水【解析】 (6)用NaClO调pH,生成沉淀B的同时生成一种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且该物质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19. 难度:困难 | |||||
A、B、C三种强电解质,它们在水中电离出的离子如下表所示:
如图1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依次分别盛放足量的A溶液、足量的B溶液、足量的C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乙中c电极质量增加了16g。常温下各烧杯中溶液的pH与电解时间t的关系如图2。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2)写出乙烧杯的电解池总反应化学方程式 。 (3)用惰性电极电解B溶液,当阳离子浓度下降至一半时停止通电,加入下列物质不能使该溶液恢复至起始状态的是 。 A、Cu2O B、CuO C、Cu(OH)2 D、CuCO3 (4)如果电解过程中B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全部析出,此时电解能否继续进行 (填“能”或“不能”)。 (5)计算电极e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 。 (6)要使丙烧杯溶液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操作是 。
|
20. 难度:简单 | ||||||||||||||||||||||
根据下表所示化学反应与数据关系:
请回答: (1)反应①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根据反应①与②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则K3= (用K1、K2表示)。 (3)要使反应③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有 (填写字母序号)。 A 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 B 扩大反应容器的容积 C 升高温度 D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E 设法减小平衡体系中的CO的浓度 (4)若反应③的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可见反应在t1、t3、t7时都达到了平衡,而t2、t8时都改变了一种条件,试判断改变的是什么条件:t2时 ,t8时 。 ②若t4时降压,t6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请在图中画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