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H2SO4 B.AgCl C.NaOH D.酒精
|
2. 难度:简单 | |
在进行蒸馏操作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碎瓷片忘加,应采取的正确操作是 A.立即补加 B.冷却后补加 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到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及其目的相同的是
|
4. 难度:中等 | |
想一想:Ba(OH)2(固体)、CuSO4(固体)、CH3COOH(液态)这些物质为什么归为一类, 下列哪些物质还可以和它们归为一类 A.75%的酒精溶液 B.HCl(气态) C.Fe (OH)3胶体 D.豆浆
|
5. 难度:中等 | |
在标准状况下①6.72 L CH4;②3.01×1023个HCl分子;③13.6 g H2S;④0.2 mol NH3。下列对这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大到小表达正确的是
c.质量②>③>①>④ d.氢原子个数①>③>④>② A.abc B.bcd C.acd D.abcd
|
6. 难度:中等 | |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由于操作方面的失误可能会导致实验误差。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 烧杯中的溶液没有恢复到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一定会导致结果偏高 B. 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一定会导致结果偏低 C.容量瓶使用时没有干燥会导致结果偏低 D.使用量筒量取浓溶液后,没有把洗涤量筒得到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会导致结果偏低
|
7. 难度:中等 | |
在强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且溶液无色透明的是 A.Ag+、Na+、Cl-、K+ B.Na+、Cu2+、SO42-、NO3- C.Mg2+、Na+、SO42-、Cl- D.Ba2+、HCO3-、NO3-、K+
|
8. 难度:中等 | |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B.0.5molO3与11.2LO2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C.28g乙烯(C2H4)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D.500mL 1mol/LNa2SO4溶液中含Na+数目为NA
|
9. 难度:中等 | |
今有一种固体化合物X,X本身不导电,但熔化状态或溶于水中其自身能够电离,下列关于该化合物X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X一定为电解质 B.X可能为非电解质 C.X只能是盐类 D.X可以是任何化合物
|
10. 难度:中等 | |
在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满O2、O3气体,当这两个容器内气体的温度和密度相等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种气体的压强相等 B.两种气体的氧原子数相等 C.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 D.O2比O3质量小
|
11.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 B.Ba(NO3)2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的废液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 C.用蒸发的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溶液全部加热蒸干 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
|
12. 难度:中等 | |
将0.2mol·L-1Ba(OH)2溶液与0.05mol·L-1NaH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下列几种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c(Ba2+)>c(OH-)>c(Na+)>c(SO42-) B.c(Na+)>c(OH-)>c(Ba2+)>c(SO42-) C.c(Na+)>c(Ba2+)>c(OH-)>c(SO42-) D.c(OH-)>c(Ba2+)>c(Na+)>c(SO42-)
|
13. 难度:中等 | |
已知单位体积的稀溶液中,非挥发性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数越多,该溶液的沸点就越高。则下列溶液沸点最高的是 A.0.01 mol·L-1的蔗糖溶液 B.0.01 mol·L-1的CaCl2溶液 C.0.02 mol·L-1的NaCl溶液 D.0.02 mol·L-1的CH3COOH溶液
|
14. 难度:中等 | |
标准状况下将VLHCl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质量分数为w,物质浓度为c mol/L,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ρ=36.5c/(1000w) B.c=1000Vρ/(36.5V+22400) C.V=22400w/[36.5(1-w)] D.ρ=(36.5V+22400)c/V
|
15. 难度:中等 | |
在a L Al2(SO4)3和(NH4)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b mol BaCl2,恰好使溶液中的SO42—离子完全沉淀;如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可得到c mol NH3,(已知NH4++OH- A.
|
16. 难度:中等 | |
如果规定: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24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下列各项中发生变化的共有:①摩尔质量②摩尔体积③物质的量浓度④溶解度⑤质量百分数⑥密度⑦阿伏加德罗常数⑧相对原子质量⑨相对分子质量⑩相对密度 A.3 B.4 C.5 D.6
|
17. 难度:中等 | |
有Na2CO3、AgNO3、BaCl2、HCl及NH4NO3无标签溶液,为鉴别它们,取四支试管分别装入一种溶液,向上述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许剩下的一种溶液A,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有三支试管出现沉淀时,则A是AgNO3溶液 B.若全部没有什么现象变化时,则A是NH4NO3溶液 C.一支试管出现气体,两支试管出现沉淀时,则A是HCl溶液 D.若只有两支试管出现沉淀时,则A是BaCl2溶液
|
18.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装置,密闭容器内分别充入空气和H2、O2的混合气体在可移动的活塞两边,在标准状况下若将H2、O2的混合气体点燃引爆,活塞先左弹,恢复原温度后,活塞右滑停留于容器的中央,则原来H2、O2的体积比可能为 A.7:2 B.5:4 C.3:5 D.2:7
|
19. 难度:中等 | |
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I、 甲同学向1 mol·L-1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 II、 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III、 丙同学向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 ;他的操作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 (3)丁同学将所制得的Fe(OH)3胶体分成两份,并进行下列实验: ①将其中一份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 。 ②向另一份中不断滴加稀硫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
|
20. 难度:中等 | |
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已知2KI+Cl2===2KCl+I2,碘与溴一样易溶于有机溶剂): (1)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①________,③________。 (2)提取碘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有机试剂是________。 A.苯 B.四氯化碳 C.酒精 D.醋酸 (3)为使上述流程中含碘离子溶液转化为碘的有机溶液,实验室里有烧杯、玻璃棒以及必要的夹持仪器,尚缺少的玻璃仪器是 。 (4)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剂,还需经过蒸馏,指出上图所示实验装置中的错误之处: ① 。 ② 。 ③ 。 (5)进行上述蒸馏操作时使用水浴的原因是 。 (6)四氯化碳是____色液体。如果本实验用苯做萃取剂,则上层液体的颜色为 色,下层液体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写化学式)。
|
21. 难度:困难 | |
下图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丙均为非金属单质;A、B、E和丁均为化合物;B和E为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且1 mol E中含有 10 mol电子。乙和丁为黑色固体,将它们混和加热后发现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1)写出化学式:甲_________ ;乙________;丙_______; (2)丁的摩尔质量为 。 (3)写出丙和E反应生成A和B的化学方程式: 。 (4)有学生将乙和丁混和加热后收集到标准状况下气体8.96 L ,测得该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6,若将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物 g。
|
22. 难度:中等 | ||||||||||||||||
(1)已知4℃时四种化合物在水中和液氨中的溶解度如下表:
①上述四种物质能在水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上述四种物质能在液氨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碳酸氢铵溶液与少量的烧碱溶液反应: ; ②20毫升0.1mol/L碳酸氢钙溶液与56毫升0.05mol/L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 ③石灰乳与少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
|
23. 难度:中等 | |||||||||||||
已知硫酸、氨水的密度与所加水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现有硫酸与氨水各一份,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硫酸的质量分数w1为________(不写单位,用含c1、ρ1的代数式表示); (2)物质的量浓度为c1 mol·L-1,质量分数为w1的硫酸与水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1,质量分数_______ w1/2 (填“>”、“<”或“=”); (3) 质量分数为w2的氨水与w2/5的氨水等质量混合,所得溶液的密度_______ρ2 g·cm-3 (填“>”、“<”或“=”); (4)如果蒸发溶剂使硫酸的的质量分数变为2 w1,则所得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2 c1(填“>”、“<”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