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讨论一个化学反应的原理,其中不属于这三个方面的是 A.反应进行的方向 B.反应的快慢 C.反应进行的限度 D.反应物的多少
|
2. 难度:简单 | |
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像是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的发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B.吸热反应在常温下可能发生 C.反应吸热还是放热,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
4. 难度:中等 | |
能用焓判据判断下列过程方向的是 A.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变干 B.硝酸铵溶于水 C.100℃时的水蒸气凝结成水 D.25℃、101 kPa时2N2O5 (g) = 4NO2 (g)+O2 (g) ΔH=+56.7 kJ·mol-1能自发进行
|
5. 难度:简单 | |
下列方法能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 ①增加某一组分的浓度 ②增大体系的压强 ③升高体系的温度 ④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6. 难度:中等 | |
一定条件下,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N2和10molH2,发生反应N2 + 3H2 A.υ(N2) = 0.25mol/(L·min) B.υ(H2) = 0.75mol/(L·min) C.υ(NH3) = 1mol/(L·min) D.υ(NH3) = 0.5mol/(L·min)
|
7. 难度:中等 | |
100 mL 6 mol·L-1的硫酸跟过量锌粒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慢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A.碳酸钠(固体) B.水 C.碳酸氢钠溶液 D.氨水
|
8. 难度:简单 | |
某反应2AB(g) A.ΔH<0,ΔS>0 B.ΔH<0,ΔS<0 C.ΔH >0,ΔS>0 D.ΔH >0,ΔS<0
|
9. 难度:中等 | |
设反应C+CO2 A.都增大 B.都减小 C.υ1增大,υ2减小 D.υ1减小,υ2增大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已知2C(s) + O2(g) = 2CO(g) △H= -221kJ/mol ,则C的燃烧热为110.5kJ/mol B.已知C(石墨,s) = C(金刚石,s) △H > 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含2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中和热 D.已知:C(s) + O2(g) = CO2(g) △H1 C(s) +
|
11. 难度:中等 | |
反应2A(g) A.加压 B.增大C的浓度 C.减少C的浓度 D.降温
|
12. 难度:中等 | |
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2NO(g)+2CO(g) A.反应前5秒钟内,用NO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s) B.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可以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C.达到平衡后,反应速率的关系有:υ正(CO) =2υ逆(N2) 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往容器中充入1molO2,正、逆反应速率都不改变
|
13. 难度:中等 | |
在一定温度下,在体积可变的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A(g) + B(g) ①反应混合物的密度不再改变 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③C和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④体系压强不再改变 ⑤C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⑥υ(A) : υ(C) = 1: 1 A.①②④⑤ B.①②⑤ C.②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
14. 难度:中等 | |
已知下列热化 2H2(g)+O2(g) = 2H2O(g) ΔH=-483.6 kJ·mol-1 现有0.2 mol的炭粉和氢气组成的气、固混合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共放出63.53 kJ热量,则炭粉与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1:2 C.2:3 D.3:2
|
15. 难度:中等 | |
在25℃、101 kPa下,0.1 mol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72.65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H3OH (l)+ B.2CH3OH (l)+3O2 (g) = 2CO2(g)+4H2O(g) ΔH=+1453 kJ/mol C.CH3OH (l)+ D.2CH3OH (l)+3O2 (g) = 2
|
16. 难度:中等 | |||||||||
已知H2(g)+Br2(g) = 2HBr(g) ΔH=-72 kJ/mol,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
则表中a为 A.404 B.368 C.224 D.200
|
17. 难度:简单 | |
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N2(g)+3H2(g) A.N2为0.2 mol·L-1,H2为0.6 mol·L-1 B.N2为0.15 mol·L-1 C.N2、H2均为0.18 mol·L-1 D.NH3为0.4 mol·L-1
|
18. 难度:简单 | |
密闭的烧瓶里盛放气体A,在25℃时建立平衡:2A(g) A.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B.密度 C.容器内的压强 D.物质的量
|
19. 难度:中等 | |
对于反应A(g)+2B(g)
|
20. 难度:中等 | |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B.反应H2(g) + I2 (g) C.反应CO(g)+NO2(g) = CO2(g)+NO(g) ΔH<0,达平衡后,升高温度体系颜色变深 D.增大压强,有利于SO2与O2反应生成SO3
|
21. 难度:中等 | |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aA(g) A.A的转化率变大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D的体积分数变大 D.a<c+d
|
22. 难度:中等 | |
将4 mol SO2与2 mol O2放入4L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SO2(g)+O2(g) A.4 B.0.25 C.0.4 D.0.2
|
23. 难度:中等 | |
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 ①Sn(s、白)+2HCl(aq)=SnCl2(aq)+H2(g) ΔH 1 ②Sn(s、灰)+2HCl(aq)=SnCl2(aq)+H2(g) ΔH 2 ③Sn(s、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ΔH 1>ΔH 2 B.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 C.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锡制器皿长期处于低于13.2℃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
|
24. 难度:中等 | |
在一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的A和B发生如下反应:A(g)+2B(g) A.40% B.50% C.60% D.70%
|
25. 难度:中等 | |
某温度下,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A和2molB进行如下反应: 3A(g) + 2B(g) A.该反应的平衡表达式是 B.B的平衡转化率是40% C.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不移动,化学平衡常数不变 D.增加B,平衡正向移动,B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
26. 难度:简单 | |
勒夏特列原理的内容: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 的方向移动。
|
27. 难度:简单 | |
已知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时可以放出241.8kJ的热量,1g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放热2.444kJ。写出表示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
28. 难度:中等 | |
已知:①2SO2 (g)+O2 (g) ②2NO(g)+O2(g) 则反应NO2(g)+SO2(g) = SO3(g)+NO(g)的ΔH=__________kJ·mol-1。
|
29. 难度:困难 | |
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2SO2 (g)+O2 (g) (1)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____ ____。 (2)t1、t3、t4时刻,体系中分别改变的是什么条件? t1______ __;t3______ __;t4_____ ___。
|
30. 难度:压轴 | |||||||||||||||||||||||||||||
将1.2mol的A气体充入2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 (1)实验1中,4s时A的转化率为 ;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的值为 。 (2)实验2与实验1对比,其可能隐含的反应条件是 。 (3)根据实验3与实验1的图象比较,可推测该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设实验1~3的平衡常数的值分别为K1、K2、K3,则它们之间的关系为K1 K2 K3(填“>”、“<”或“=”)。 (4)为了验证增大催化剂的表面积、增大压强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这一结论,某同学在实验1的基础上又利用该容器设计了实验4和实验5,部分实验条件及数据见下表。请将表格补充完整。
|
31. 难度:困难 | |
工业生产硝酸铵的流程图如下图。请回答: (1)已知 :N2(g)+3H2(g) ①在500℃、2.02×107Pa和铁催化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H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_____(填“<”、“>”或“=”)92.4kJ,理由是 。 ②为提高氨的产量,获得更大的效益,实际生产中宜采取的措施有 。 A 降低温度 B 最适合催化剂活性的适当高温 C 增大压强 D 降低压强 E 循环利用和不断补充氮气 F 及时移出氨 (2)已知铂铑合金网未预热也会发热。写出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当温度升高时,K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在一定温度和压强的密闭容器中,将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8.5的H2和N2混合,当该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出平衡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请计算此时H2的转化率(写出计算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