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规律与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关系最大的是 A.阿伏加德罗定律 B.盖斯定律 C.勒夏特列原理 D.欧姆定律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ΔH的绝对值均正确) A.C2H5OH(l)+3O2(g)==2CO2(g)+3H2O(g) ΔH=-1367.0 kJ/mol(燃烧热) B.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 kJ/mol(中和热) C.S(s)+O2(g)==2SO2(g) ΔH=-296.8 kJ/mol(反应热) D.2NO2==O2+2NO ΔH=+116.2 kJ/mol(反应热)
|
3. 难度:中等 | |
已知:(1)Zn(s)+ (2)2Ag(s)+ 则Zn(s)+Ag2O(s)===ZnO(s)+2Ag(s)的ΔH等于 A.-317.3 kJ·mol-1 B.-379.3 kJ·mol-1 C.-332.8 kJ·mol-1 D.317.3 kJ·mol-1
|
4. 难度:中等 | |
对于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HCl和CaCl2表示的反应速率数据不同,但所表示的意义相同 B.不能用CaCO3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但可用水来表示 C.用H2O和C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相同 D.用CaCl2浓度的减小表示其反应速率
|
5. 难度:简单 | |
对于反应A(g)+3B(g) A.v(A)=0.02 mol/(L·s) B.v(B)=0.03 mol/(L·s) C.v(B)=0.90 mol/(L·min) D.v(C)=0.60 mol/(L·min)
|
6. 难度:困难 | |
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
7. 难度:中等 | |
恒温恒容条件下,下列叙述中不是可逆反应2A(g)+3B(s)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生成amol A,同时消耗1.5amol B; ③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⑦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 ⑧A、B、C的分子数目比为2:3:2. A.⑤⑥⑧ B. ②⑤⑧ C. ①③④ D. ②④⑦
|
8. 难度:中等 | |
有一支50 mL的酸式滴定管,其中盛有溶液,液面恰好在10 mL刻线处,把管中的溶液全部 A.大于40 mL B.小于40 mL C.等于40 mL D.10 mL
|
9. 难度:中等 | |
分析下列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的是 A.2N2(g)+O2(g)= 2N2O(g) ΔH=+163 kJ·mol-1 B.Ag(s)+ C.HgO(s)= Hg(l)+ D.H2O2(l)=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正确组合是
|
11. 难度:中等 | |
在醋酸的电离过程中,加入水会使下列比值增大的是 A. C.
|
12. 难度:中等 | |
对可逆反应2A(s)+3B(g) ①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v正减小 ③压强增大一倍,平衡不移动,v正、v逆不变 ④增大B的浓度,v正>v逆 ⑤加入催化剂,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A.①② B.④ C.③ D.④⑤
|
13. 难度:中等 | |
有一化学平衡mA(g)+nB(g) 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m+n>p+q B.正反应是吸热反应;m+n<p+q C.正反应是放热反应;m+n<p+q D.正反应是吸热反应;m+n>p+q
|
14. 难度:中等 | |
在一定温度时,4 mol A在2 L的密闭容器里分解,达到平衡时,测得已有50%的A分解成B和C,A(g) A.4 B.3 C.2 D.1
|
15. 难度:中等 | |
在恒温时,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2(g)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无法判断
|
16. 难度:中等 | |
白磷与氧气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2===P4O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P—P akJ·mol-1、P—O b kJ·mol-1、P=O c kJ·mol-1、O=O d kJ·mol-1。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 A.(6a+5d-4c-12b)kJ·mol-1 B.(4c+12b-6a-5d)kJ·mol-1 C.(4c+12b-4a-5d)kJ·mol-1 D.(4a+5d-4c-12b)kJ·mol-1
|
17. 难度:困难 | |
将氢氧化钠稀溶液滴加到醋酸稀溶液中,下列各图示意混合溶液有关量或性质的变化趋势,其中错误的是
|
18. 难度:中等 | |
25℃时,水中存在电离平衡:H2O A.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 B.向水中加入少量NaHSO4固体,c(H+)增大,KW不变 C.向水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 D.向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平衡正向移动,c(OH-)增大
|
19. 难度:中等 | |
H+浓度相同的等体积的两份溶液A和B,A为盐酸,B为醋酸,分别和锌反应,若最后仅有一份溶液中存在锌,且放出氢气的体积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反应所需要的时间B>A ②开始反应时的速率A>B ③参加反应的锌的物质的量A=B ④反应过程的平均速率B>A ⑤盐酸中有锌剩余 ⑥醋酸中有锌剩余 A.③④⑤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②③⑤⑥
|
20. 难度:困难 | |||||||||||||||||||||||||||||
在温度、容积相同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 △H=﹣92.4kJ/mol,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 c1>c3 B. a+b=92.4 C. 2P1<P3 D. α1+α3=1
|
21. 难度:中等 | |
实验室常利用甲醛法测定(NH4)2SO4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其反应原理为: 4NH4+ +6HCHO =3H++6H2O+(CH2)6N4H+ [滴定时,1 mol (CH2)6N4H+与 l mol H+相当,然后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酸。某兴趣小组用甲醛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I 称取样品1.500 g。 步骤II 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0 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III 移取25.00 mL样品溶液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10 mL 20%的中性甲醛溶液,摇匀、静置5 min后,加入1—2滴酚酞试液,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 (1)根据步骤III 填空: 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高”、“偏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则滴定时用去NaOH标准溶液 ③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____________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④滴定达到终点时,酚酞指示剂由_________色变成_________色。 (2)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若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1010 mol·L-1,则该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
22. 难度:困难 | |||||||||||||||||||||
某探究小组用测量HNO3与大理石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小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限选试剂:1.00 mol·L-1 HNO3、2.00 mol·L-1HNO3,细颗粒大理石、粗颗粒大理石,35℃水浴。 (1)他们能完成哪些因素对速率影响的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能进行的探究内容,填写以下实验设计表,完成探究实验:
(3)整个实验中应控制的不变量是硝酸溶液体积和 。 (4)该实验小组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①除电子天平、干燥管、锥形瓶、药匙、胶塞等仪器外,必需的实验仪器还有___ _____。 ②干燥管中应放置的试剂是________。 A.碱石灰 B.无水CaCl2 C.P2O5固体 D.浓硫酸 ③若撤除干燥管装置,所测速率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23. 难度:困难 | |||||||||
水是生命的源泉、工业的血液、城市的命脉。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纯水在25 ℃时,pH=7,该温度下1 mol·L-1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________mol·L-1。 (2)25 ℃时,向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碳酸钠固体,得到pH为11的溶液,其水解方程式为__________,由水电离出的c(OH-)=________mol·L-1。 (3)体积均为100 mL、pH均为2的CH3COOH与一元酸HX,加水稀释过程中pH与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HX的电离常数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CH3COOH的电离常数。理由是_______。 (4)电离常数是衡量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强弱的物理量。已知:
25 ℃时,有等浓度的NaCN溶液、Na2CO3溶液和CH3COONa溶液,三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24. 难度:困难 | |||||||||||||||||||||||||||||||||
在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X(g)和Y(g),发生反应X(g)+Y(g) 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中,若5min时测得,n(M)=0.050mo1, 则0至5min时间内,用N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 。 (2)实验③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该正反应为__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能说明上述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c(Y)= c(N) B.平均分子量不再变化 C.v正(X) =v逆(M) D.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4)实验③中,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③、④中,达到平衡时,a与b的关系为__________(填选项),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 A.a>2b B.a=2b C.b<a<2b D.a<b (6)图是实验①中c(M)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请在图中画出实验②中c(M)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