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能量转换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风力发电是化学能转换为电能 B.动物体内的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热能转换成化学能 C.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 D.植物燃烧时放出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
|
2. 难度:中等 | |||||||||||||
指常温下,1 mol化学键分解成气态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用E表示。结合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432 kJ·mol -1>E(H-Br)>298 kJ·mol -1 B.表中最稳定的共价键是H—F键 C.H2(g)+F2(g)=2HF(g) △H=—25 kJ·mol -1 D.H 2(g)→2H(g) △H=+436 kJ·mol -1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H2的是 ①C(s)+O2(g)===CO2(g) △H1 C(s)+ ②S(s)+O2(g)===SO2(g) △H1 S(g)+O2(g)===SO2(g) △H2 ③H2(g)+ ④CaCO3(s)===CaO(s)+CO2(g) △H1 CaO(s)+H2O(l)===Ca(OH)2(s) △H2 A.① B.②③④ C.④ D.①②③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充电时其正极应与外电源的负极相连而成为阴极 B.氢氧燃料电池(碱性介质)的正极反应式:O2 +4e- →2O2- 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 D.铁件上镀铜时,将铁件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
5. 难度:中等 | |
室温下,将1mol的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ΔH1,将1mol的Cu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ΔH2,CuSO4·5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 A.ΔH2>ΔH3 B.ΔH1+ΔH3=ΔH2 C.ΔH1<ΔH3 D.ΔH1+ΔH2=ΔH3
|
6. 难度:中等 | |
已知反应: ①2C(s)+O2(g)=2CO(g) ΔH=-221 kJ/mol 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110.5 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 C.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D.稀盐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
7.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装置出口①处的物质是氯气 B.出口②处的物质是氢气,该离子交换膜只能让阳离子通过, C.装置中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D.该装置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
8. 难度:中等 | |
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将甲、乙用导线 相连放入稀H2SO4中可以看到乙慢慢地溶解,而甲的表面有气体逸出。把丁放到乙的硝酸盐溶液中后,丁的表面覆盖一层乙的单质。用石墨电极电解含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甲和丙两种金属的盐溶液,丙的单质先析出。将甲放入稀盐酸中有H2析出。已知四种金属中有一种是铜。根据以上实验判断铜是 A、甲 B、乙 C、丙 D、丁
|
9. 难度:中等 | |
右图装置中,U型管内为红墨水,a、b试管内分别盛有食盐水和氯化氢溶液,各加入生铁块,放置一段时间。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生铁块中的碳是原电池的正极 B.红墨水柱两边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C.两试管中负极电极反应相同 D.a试管中发生了吸氧腐蚀,b试管中发生了析氢腐蚀
|
10. 难度:中等 | |
某混合溶液中只含有两种溶质NaCl和H2SO4,且n(NaCl): n(H2SO4)=3:1。若以石墨电极电解该溶液,下列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A.整个电解的过程实质是电解水 B.阳极先析出Cl2,后析出O2 C.电解液的pH不断增大,最终大于7 D.阴极产物为H2
|
11. 难度:中等 | |
2004年美国圣路易斯大学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乙醇电池,它用磺酸类质子溶剂,在200oC左右时供电,乙醇电池比甲醇电池效率高出32倍且更安全。电池总反应为:C2H5OH +3O2 ==2CO2 +3H2O,电池示意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极为电池的负极 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b极沿导线经灯泡再到a极 C.电池工作时,1mol乙醇被还原时就有6mol电子转移 D.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4H+ + O2 + 4e— →2H2O
|
12. 难度:中等 | |
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3OH(g)+H2O(g)===CO2(g)+3H2(g);ΔH=+49.0kJ·mol-1 ②CH3OH(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kJ·mol-1 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D.根据②推知反应:CH3OH(l)+
|
13. 难度:中等 | |
已知2H2(g)+O2(g)=2H2O(l);ΔH=-571.6kJ/mol CO(g)+ 某H2和CO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出113.74kJ热量,同时生成3.6g液态水,则原混合气体中H2和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1∶2 C.2∶1 D.2∶3
|
14. 难度:中等 |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阴极上都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B.用惰性电极电解Na2SO4溶液,阴阳两极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Cl溶液,若有1 mol电子转移,则生成1 mol NaOH D.镀层破损后,镀锡铁板比镀锌铁板更耐腐蚀
|
15. 难度:中等 | |
已知:H2(g)+F2(g)=2HF(g) △H=-270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的氢气和1L的氟气吸收270kJ热量 B.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 C.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热量
|
16. 难度:中等 | |
化学反应N2+3H2 A.N2(g)+3H2(g) B.N2(g)+3H2(g) C.1/2N2(g)+ 3/2H2(g) D.1/2 N2(g)+3/2 H2(g)
|
17. 难度:困难 | |
(14分)50 mL 0.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5 mol・L-1NaOH溶液在图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实验改用60 mL 0.50 mol・ L-1盐酸跟50 mL 0.55 mol・ 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 。 (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用50 mL 0.50 mol・L-1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均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
18. 难度:中等 | |
(14分)下图为相互串联的甲、乙两电解池试回答: (1)若甲池利用电解原理在铁上镀银,则A是 (填电极材料),电极反应式是 ;B是 (填电极材料),电极反应式是 ,应选用的电解质溶液是 。 (2)乙池滴入少量酚酞试液,电解一段时间, (填“C”或“Fe”)极附近呈红色。 (3)若甲槽阴极增重43.2g,则乙槽中阳极上放出的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是_________L。
|
19. 难度:困难 | |
(12分)已知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为Pb+PbO2+2H2SO4 (1)A是铅蓄电池的 极,铅蓄电池正极反应式为 ,放电过程中电解液的密度 (填“减小”、“增大”或“不变”)。 (2)Ag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该电极的电极产物共 g。 (3)Cu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CuSO4溶液的浓度 (填“减小”、“增大”或“不变”) (4)如图表示电解进行过程中某个量(纵坐标x)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则x表示 。 a.各U形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 b.各U形管中阳极质量的减少量 c.各U形管中阴极质量的增加
|
20. 难度:困难 | |
(12分)常温下电解200 mL一定浓度的NaCl与CuSO4混合溶液,理论上两极所得气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右图Ⅰ、Ⅱ所示(气体体积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根据图中信息进行下列计算: (1)原混合溶液NaCl和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2)t2时所得溶液的c(H+)。 (3)电解至t3时,消耗水的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