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几点认识中正确的是 A、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B、一般认为沉淀离子浓度小于1.0×10-5mol·L-1时,则认为已经沉淀完全 C、由于Ksp(BaSO4)小于Ksp(BaCO3),因此不可能使生成的BaSO4沉淀再转化为BaCO3沉淀 D.不能使酸碱指示剂显色的溶液是中性溶液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电化学的理解正确的是 A.原电池一定是负极材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B.电解池的电极材料一定不参与电极反应 C.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阳极一定发生氧化反应 D.原电池中的阳离子移向负极,电解池中的阳离子则移向阴极
|
3. 难度:中等 | |
一定能在下列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2mol·L-1液中:NH、Na+、Cl-、HCO B.能使pH试纸变深蓝色的溶液中:Na+、[Al(OH)4]-、S2-、CO C.含有大量Fe3+的溶液:SCN-、I-、K+、Br- D.澄清透明的无色溶液中:ClO-、MnO、Al3+、SO
|
4. 难度:中等 | |
对下列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图(a)所示的实验:根据检流计(G)中指针偏转的方向比较Zn、Cu的金属活泼性 B.图(b)所示的实验:根据小试管中液面的变化判断铁钉发生析氢腐蚀 C.图(c)所示的实验:根据温度计读数的变化用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测定中和热 D.图(d)所示的实验:根据两烧瓶中气体颜色的变化判断2NO2(g)⇌ N2O4(g)是放热反应
|
5.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铁电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钢铁的吸氧腐蚀中铁是正极 B.在铁片上镀铜时铁片作阳极 C.电解饱和食盐水时可用铁作阴极 D.镀锌铁板发生电化学腐蚀时铁是负极
|
6. 难度:中等 | |
在25 ℃时,将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CH3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c(Na+)=c(CH3COO-)+c(CH3COOH) B.c(H+)=c(CH3COO-)+c(OH-) C.c(Na+)>c(CH3COO-)>c(OH-)>c(H+) D.c(CH3COO-)>c(Na+)>c(H+)>c(OH-)
|
7. 难度:中等 | |
在某温度下,反应ClF(g)+F2(g)⇌ClF3(g);ΔH=268 kJ/mol,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F的转化率增大 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F3的产率提高 C.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的转化率增大
|
8. 难度:中等 | |
将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用pH=2的一元酸HA溶液中和,消耗酸溶液的体积为V1;另一份用pH=2的一元酸HB溶液中和,消耗酸溶液的体积为V2;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V1>V2,则说明HA的酸性比HB的酸性强 B.若V1>V2,则说明HA的酸性比HB的酸性弱 C.因为两种酸溶液的pH相等,故V1一定等于V2 D.HA、HB分别和NaOH中和后,所得的溶液都一定呈中性
|
9. 难度:中等 | |
将铁铝矾[Al2Fe(SO4)4·xH2O]溶于水中,得到浅绿色溶液,有关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铁铝矾有净水作用,其水溶液显中性 B.向该溶液中加入Na2S溶液,有淡黄色沉淀 C.在空气中,蒸干并灼烧该溶液,最后所得的残留固体为Al2O3、Fe2O3 D.用惰性电极电解该溶液时,阴极区有沉淀
|
10. 难度:中等 | |
获得“863”计划和中科院“百人计划”支持的环境友好型铝碘电池已研制成功,电解质为AlI3溶液,已知电池的总方程式为2Al+3I2===2AlI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电池负极的电极方程式为Al-3e-===Al3+ B.电池工作时,溶液中铝离子向正极移动 C.消耗相同质量金属时,用锂作负极时,产生电子的物质的量比铝多 D.该电池可能是一种可充电的二次电池
|
11. 难度:中等 | |
25 ℃时,在1.0 L浓度均为0.01 mol·L-1的某一元酸HA与其钠盐组成的混合溶液中,测得c(Na+)>c(A-),则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溶液的pH<7 B.HA的酸性很弱,A-水解程度较大 C.c(A-)+c(HA)=0.02 mol·L-1 D.n(A-)+n(OH-)=0.01 mol+n(H+)
|
12. 难度:简单 | |
在25 ℃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1×10-12 mol·L-1,则该溶液的pH可能是 A.12 B.10 C.6 D.4
|
13. 难度:中等 | |||||||||
相同温度下,根据三种酸的电离常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三种酸的强弱关系:HX>HY>HZ B.反应HZ+Y-===HY+Z-能够发生 C.相同温度下,0.1 mol/L的NaX、NaY、NaZ溶液,NaZ溶液pH最大 D.相同温度下,1 mol/L HX溶液的电离常数大于0.1 mol/L HX溶液的电离常数
|
14. 难度:中等 | |
已知25 ℃物质的溶度积常数为:FeS:Ksp=6.3×10-18;CuS:Ksp=1.3×10-36;ZnS:Ksp=1.6×10-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温度下,CuS的溶解度大于ZnS的溶解度 B.除去工业废水中的Cu2+,可以选用FeS做沉淀剂 C.足量CuSO4溶解在0.1 mol/L的H2S溶液中,Cu2+能达到的最大浓度为1.3×10-35 mol/L D.在ZnS的饱和溶液中,加入FeCl2溶液,一定不产生FeS沉淀
|
15. 难度:中等 | |
实验:①0.1 mol·L-1 AgNO3溶液和0.1 mol·L-1 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a,过滤得到滤液b和白色沉淀c;②向滤液b中滴加0.1 mol·L-1 KI溶液,出现浑浊;③向沉淀c中滴加0.1 mol·L-1 KI溶液,沉淀变为黄色。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浊液a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 B.滤液b中不含有Ag+ C.③中颜色变化说明AgCl转化为AgI D.实验可以证明AgI比AgCl更难溶
|
16. 难度:中等 | |||||||||||||||||||||
下列根据实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17. 难度:中等 | |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Ca2++2HCO3-+2OH-===CaCO3↓+CO32-+2H2O B.25 mL 0.3 mol·L-1的FeBr2溶液中通入224 mL标准状况下的氯气: 2Fe2++4Br-+3Cl2===2Fe3++2Br2+6Cl- C.100 mL 0.1 mol·L-1的Al2(SO4)3溶液中加入20 mL 3.5 mol·L-1的NaOH溶液: Al3++4OH-===[Al(OH)4]- D.过量铁粉和稀硝酸反应:3Fe+8H++2NO3-===3Fe2+ +2NO↑+4H2O
|
18. 难度:中等 | |
常温下将稀NaOH溶液与稀CH3COOH溶液混合,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pH>7,且c(OH-)>c(Na+)>c(CH3COO-)>c(H+) B.pH>7,且c(Na+)+c(H+)=c(OH-)+c(CH3COO-) C.pH<7,且c(CH3COO-)>c(H+)>c(Na+)>c(OH-) D.pH=7,且c(CH3COO-)>c(Na+)>c(H+)=c(OH-)
|
19. 难度:中等 | |
25 ℃下,0.1 mol/L的Na2S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溶液的pH降低 B.加入NaOH固体,溶液中的c(Na+)、c(S2-)均增大 C.c(Na+)>c(S2-)>c(H+)>c(OH-) D.2c(Na+)=c(S2-)+c(HS-)+c(H2S)
|
20. 难度:简单 | |
某无色透明溶液能与铝粉反应放出H2,则此溶液中可能存在 A.OH-、Ba2+、Cl-、Na+ B.H+、Cl-、Na+、SO42- C.H+、Cu2+、[Al(OH)4]-、SO42- D.H+、Ba2+、Mg2+、NO3-
|
21.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pH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Na2CO3溶液pH减小 B.氢氧化钠溶液久置于空气中,溶液pH变大 C.新制氯水经光照一段时间后,溶液pH减小 D.温度升高,纯水pH增大
|
22. 难度:中等 | |
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则阴、阳两极产生气体的成分及体积比(相同条件)不可能的是 A.阳极为纯净气体,阴、阳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1∶1 B.阳极为纯净气体,阴、阳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1∶1 C.阳极为混合气体,阴、阳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1∶1 D.阳极为混合气体,阴、阳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1∶1
|
23. 难度:困难 | |
硫酸锶(Sr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lgc(SO42-) A.温度一定时,Ksp(SrSO4)随c(SO)的增大而减小 B.三个不同温度中,313 K时Ksp(SrSO4)最大 C.283 K时,图中a点对应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D.283 K下的SrSO4饱和溶液升温到363 K后变为不饱和溶液
|
24.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溶液组成的描述合理的是 A.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l3+、NH4+、Cl-、S2- B.酸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ClO-、SO42-、I-、 C.弱碱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K+、Cl-、HCO3- D.中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Fe3+、K+、Cl-、SO42-
|
25. 难度:中等 | |
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A.漂白粉溶液在空气中失效:ClO- + CO2 + H2O ==== HClO + HCO3- B.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取少量氯气: MnO2+2H++2Cl- C.向Na[Al(OH)4]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制Al(OH)3∶ [Al(OH)4]- + CO2 ==== Al(OH)3↓ + HCO3- D.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Fe(OH)3反应生成Na2FeO4: 3ClO-+2Fe(OH)3====2FeO42-+3Cl-+H2O+4H+
|
26. 难度:困难 | |||||||||||||||
(12分)反应A(g)+B(g)⇌C(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E1>0,E2>0),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E1代表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是____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反应热ΔH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800 ℃时,在2 L密闭容器内充入0.50 mol NO和0.25 mol O2,发生如下反应:2NO(g)+O2(g)===2NO2(g)ΔH<0。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①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 A.v(NO2)正=v(O2)逆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NO)逆=2v(O2)正 D.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变 ②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A.适当升高温度 B.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催化剂
|
27. 难度:困难 | |
(18分)(1)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离子浓度符合c(H+)·c(OH-)=1×10-20的溶液,其pH为____________,此时水的电离受到______________。 (2)已知:2NO2(g)===N2O4(g)ΔH=-57.20 kJ·mol-1。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O2转化率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减小NO2的浓度 B.降低温度 C.增加NO2的浓度 D.升高温度 (3)在某温度下,H2O的离子积常数为1×10-13 mol2·L-2,则该温度下: ①0.01 mol·L-1NaOH溶液的pH=_____________; ②100 mL 0.1 mol·L-1H2SO4溶液与100 mL 0.4 mol·L-1的KOH溶液混合后,pH=___________。 (4)已知一溶液有4种离子:X+、Y-、H+、OH-,下列分析结果肯定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 A.c(Y-)>c(X+)>c(H+)>c(OH-) B.c(X+)>c(Y-)>c(OH-)>c(H+) C.c(H+)>c(Y-)>c(X+)>c(OH-) D.c(OH-)>c(X+)>c(H+)>c(Y-) (5)在25 ℃下,将a mol·L-1的氨水与0.01 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时溶液中c(NH4+)=c(Cl-)。则溶液显___________(填“酸”“碱”或“中”)性;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NH3·H2O的电离常数Kb=________________。 (6)水溶液中的行为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已知下列物质的电离常数值(25 ℃): HClO:Ka=3×10-8 HCN:Ka=4.9×10-10 H2CO3:Ka1=4.3×10-7 Ka2=5.6×10-11 84消毒液中通入少量的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
28. 难度:困难 | |
(10分)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集氧化、吸附、絮凝于一体的新型多功能水处理剂。 其生产工艺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产工艺应在_________________(填“温度较高”或“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进行,在溶液I中加入KOH固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溶液Ⅱ中分离出K2FeO4后,还会有副产品KNO3、KCl,则反应③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_。 (3)高铁酸钾作为水处理剂的一个优点是能与水反应生成胶体吸附杂质,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O42- + H2O = Fe(OH)3(胶体)+ O2 ↑ + OH- (4)目前,人们针对K2FeO4的稳定性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下列物质中有可能提高化合物K2FeO4水溶液稳定性的是(填代号)_________________。 a.亚硫酸钠 b.KOH c.醋酸 d.Fe(NO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