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0.10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B.移液时不慎有部分液体溅出,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C.称量时托盘上要垫上干净的称量纸 D.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不应再加蒸馏水
|
2. 难度:中等 | |
0.5 L某浓度的NaCl溶液中含有0.5 mol Na+,下列对该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B.该溶液中含有58.5 g NaCl C.配制100 mL该溶液需用5.85 g NaCl(用分析天平称量) D.量取100 mL该溶液倒入烧杯中,烧杯中Na+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
3. 难度:中等 | |
0.5L 1mol/L FeCl3溶液与0.2L1mol/L KCl溶液中的Cl-的数目之比 A.5:2 B.3:1 C.15:2 D.1:3
|
4. 难度:中等 | |
依照阿伏加德罗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B.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密度反比 C.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反比 D.同温同体积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实验操作中,主要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 A.酒精灯在不使用时,必须盖上灯帽 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外壁干燥后再预热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约45°角),外壁干燥后再预热 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氧化铜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把没用完的药品倒回原试剂瓶中保存 B.配制稀硫酸时,先在量筒内放好水,再缓缓地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 C.用天平称量药品质量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 D.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插入试管底部
|
7. 难度:中等 | |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相同的下列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离子数目最多的是 A.NaCl溶液 B.AlCl3溶液 C.Al2(SO4)3溶液 D.Na2SO4溶液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 A.标准状况下,22.4 L水所含的水分子数为NA B.1 mol·L-1 FeCl3溶液中所含Cl-的数目为3NA C.25 ℃、1.01×105 Pa下,14 g氮气所含的氮原子数为NA D.1 mol Na2SO4溶于水,所得溶液中Na+的数目为NA
|
9. 难度:中等 | |
根据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规定,下列说法比较规范的是 A.98g硫酸的摩尔数为1 mol B.氧的摩尔质量为32g/mol C.某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为0.60 D.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个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为22.4 L B.1mol任何气体所含分子数都相等,体积也都约为22.4 L C.相同状况下,1 L CO一定比1 L O2的质量小 D.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原子数目相同
|
11. 难度:中等 | |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106 g Na2CO3晶体中的离子总数大于3NA ②标准状况下,16 g O3和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A ③将0.1 mol NaCl全部溶于乙醇中制成胶体,其中含有的胶体粒子数目为0.1NA ④1 mo1 N2和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容器内的分子数大于2NA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12. 难度:中等 | |
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的是 A.将40 g NaOH固体溶于1 L水中所得的溶液 B.将22.4 L HCl气体溶于水配成1 L溶液 C.1 L含K+的物质的量为2 mol的K2SO4溶液 D.将100 mL 0.5 mol·L-1的NaNO3溶液加热蒸发掉50 g水后所得的溶液
|
13. 难度:简单 | |
由空气中的自由电子附着在分子或原子上形成的空气负离子被称为“空气维生素”, A.32 g B.32 g/mol C.34 g D.34 g/mol
|
14. 难度:中等 | |
某不纯的铁片可能含有Mg、Al、Cu等金属杂质的一种或几种,取该铁片样品5.6g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得到标准状况下的H2 2.24L,则下列分析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一定同时含有三种金属杂质 B.一定不含有杂质铜 C.一定含有杂质镁 D.可能同时含有杂质镁.铝或其中一种
|
15. 难度:中等 | |
在反应X+2Y====R+2M中,已知R和M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2∶9,当1.6 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 g R,则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 A.16∶9 B.23∶9 C.32∶9 D.46∶9
|
16. 难度:中等 | |
等体积硫酸铝、硫酸锌、硫酸钠溶液分别与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若生成的硫酸钡沉淀的质量比为1∶2∶3,则三种硫酸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比为 A.1∶2∶3 B.1∶6∶9 C.1∶3∶3 D.1∶3∶6
|
17. 难度:简单 | |
(10分)掌握仪器的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如图为两套实验装置。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① ② ④ ; (2)仪器①~④中,使用时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是:(填序号) 。 (3)若利用装置I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有 ,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的实验操作的名称为 ;该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通入冷却水,通入的方向是 (g或f)口进水, (g或f)口出水。 (4)现需配制250 ml 0.2 mol/L NaCl溶液,装置II是某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图中的错误是 。
|
18. 难度:中等 | |
(14分)实验室有一瓶碳酸钠试剂,含少量Na2SO4杂质.某学生设计如下实验来确定其纯度. (1)有以下实验操作步骤,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 A.称取样品W1 g B.加盐酸酸化 C.用蒸馏水溶解 D.过滤 E.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F.洗涤 G.干燥 H.称量沉淀质量为W2 g (2)酸化时盐酸是否需过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3)BaCl2溶液要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 (4)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检验沉淀已洗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 (5)样品中Na2CO3的纯度为____________。
|
19. 难度:中等 | |
(12分)实验室用碳酸钠晶体配制1.00 mol·L-1的Na2CO3溶液80 mL,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需称量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的质量为 g。 (2)应选用 mL容量瓶。 (3)某同学将称量好的碳酸钠晶体用适量的蒸馏水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直接倒入经检查不漏水的容量瓶中,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各2~3次,洗涤液也移至容量瓶中,然后加水至距刻度线1~2 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然后将溶液转入试剂瓶中。指出上述操作中的3个错误。 ① ; ② ; ③ 。 (4)配制上述溶液,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原因是 。
B.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容量瓶事先用蒸馏水洗涤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洗涤液移至容量瓶中时洒出一部分
|
20. 难度:中等 | |
(6分)如图所示为中学化学实验中几种常见仪器的部分结构: (1)请写出上述仪器的名称: A ;B ;C 。 (2)若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必须使用上述仪器中的 (填字母)。 (3)上述仪器在使用之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是 (填字母),检查该仪器是否漏水的具体操作方法是 。
|
21. 难度:中等 | |
(12分)把2.0 mol/L Fe2(SO4)3溶液和2.0 mol/L H2SO4等体积混合(假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等于混合前溶液的体积之和)。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1)混合液中Fe3+的物质的量浓度; (2)混合液中H+、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 (3)向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经足够长时间后,铁粉有剩余, 求此时溶液中Fe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已知加入铁粉时先发生Fe+ Fe2(SO4)3=3Fe SO4 反应,后发生Fe+ H2SO4=Fe SO4+ H2) (4)假设混和后的溶液为2L,加入一定量Fe粉后放出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6.8L,求最终溶液中H+物质的量浓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