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科学家发现两种粒子:第一种是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第二种是由四个氧原子构成的分子。下列有关这两种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四中子”不显电性 B.“四中子”的质量数为4,其质量比氢原子大 C.“零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与氢元素占同一位置 D.第二种粒子的化学式为O4,与O2互为同素异形体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B.甲烷的比例模型: C.硫化钾的电子式: D.CO2的结构式:O—C—O
|
3. 难度:简单 | |
由长周期元素和短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是①0族 ②主族 ③副族 ④第Ⅷ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A.NH4Cl B.SO2 C.Cl2 D.Na2SO4
|
5. 难度:简单 | |
下列选项描述的过程能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
6. 难度:中等 | |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以下对该图信息的解读中,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 B.该元素所有原子的质子数均为6 C.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 D.该元素没有同位素,所有原子的中子数均为6
|
7. 难度:中等 | |
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a,次外层电子数是b;B元素的原子M层电子数是(a-b),L层电子数是(a+b),则A、B两元素形成的化学式最可能表示为 A.B3A2 B.BA2 C.A3B2 D.AB2
|
8. 难度:简单 | |
绿色能源是指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能源。下列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①太阳能 ②风能 ③潮汐能 ④ 煤 ⑤天然气 ⑥石油 A.①②③ B.③④ C.④ D.①②⑥
|
9. 难度:中等 | |
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22.4 LSO3所含的硫原子数目为NA B.常温常压下,7.8g过氧化钠含有的离子数为0.3NA C.18 g 水所含的电子数目为10 NA D. 3.2g O2、O3混合物中所含氧原子一定是0.2NA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做法,不能使CaCO3+2HCl〓CaCl2+CO2↑+H2O的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A.增大盐酸的浓度 B.碾碎碳酸钙 C.适当加热 D.把盐酸换成同浓度硫酸
|
11. 难度:中等 | |
近年来科学家发现铝的超原子结构Al13和Al14,Al13和Al14的性质与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的性质相似,当这类超原子具有40个价电子(对于主族元素的原子,外围电子又称为价电子)时最稳定,在质谱仪上可检测到稳定的Al13-、Al14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Al13与Al14互为同素异形体 B.Al13超原子中Al原子间是通过离子键结合的 C.Al14与氢碘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Al14+2HI=Al14I2+H2↑ D.Al13在一定条件下能和镁作用生成Mg(Al13)2
|
12. 难度:中等 | |
下图装置中,U形管内为红墨水,a、b试管内分别盛有食盐水和氯化铵溶液(呈酸性),各加入生铁块,放置一段时间。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生铁块中的碳是原电池的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B.红墨水柱两边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C.两试管中相同的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Fe-3e-=Fe 3+ D.a、b试管中均发生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能量变化过程
|
13. 难度:中等 | |
N2H4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火箭燃料,0.25 mol N2H4(g)完全燃烧生成N2和气态水放出133.5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B.N2H4(g)+O2(g) C.N2H4(g)+O2(g) D.N2H4(g)+O2(g)
|
14. 难度:中等 | |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能在航天飞机上使用的特殊电池,其反应原理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氢氧燃料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于A、B两电极没有活动性差别,不能构成原电池 B.A电极是负极,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产物为无污染的水,属于环境友好的绿色电池 D.外电路中电流由B电极通过导线流向A电极
|
15. 难度:中等 | |
向某一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NO2,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2NO2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16.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组给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1稳定共价化合物的是 A.3和17 B.1和8 C.6和8 D.1和6
|
17. 难度:中等 | |
A、B、C三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依次为a、b、c,它们的离子An+、Bn-、Cm-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n>m,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a>b>c B.a>c>b C.a=b+m+n D.a=c+n+m
|
18.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电化学原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现实生活中,电化学腐蚀要比化学腐蚀严重的多,危害更大 B.在铜的精炼装置中,通常用粗铜作作阴极,精铜作阳极 C.氯碱工业,主要依托电解熔融的氯化钠来制取工业上重要的化工原料烧碱和氯气 D.可充电的电池称“二次电池”,在充电时,是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在放电时,又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
19.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另一种元素周期表——三角形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图中标出了L、M、Q、R、T元素的位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Q、T两元素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HnT<HnQ B.L、R的单质与盐酸反应速率:R>L C.M与T形成的化合物有两性 D.L、Q各自形成的简单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
|
20. 难度:中等 | |
炼铁高炉中冶炼铁的反应为:Fe2O3(s) + 3CO(g) A.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B.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υ(正)=υ(逆) = 0 C.提高炼铁高炉的高度可减少尾气中CO的浓度 D.某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基本不变
|
21.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断开化学键的过程会吸收能量 C.化学能不仅可以与热能相互转化,还可以与电能相互转化 D.燃烧可能为吸热反应
|
22. 难度:简单 | |
工业焊接钢管常用137 55Cs进行“无损探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137表示质量数 B.137表示中子数 C.该原子质子数大于中子数 D.该原子的K、L层共容纳了10个电子
|
23. 难度:中等 | |
共价键、离子键、分子间作用力都是微粒间的作用力,含有以上两种作用力的物质是 A.SiO2 B.Ar C.NaOH D.CO
|
24. 难度:简单 | |
下列现象中,不是因为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是 A.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将苯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 C.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淀粉遇碘水变蓝
|
25. 难度:中等 | |
一定温度下,将2 mol SO2和1 mol O2充入一定容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下列反应:2SO2(g) + O2(g) A.生成2 mol SO3 B.SO2和SO3物质的量之和一定为2 mol C.放出197 kJ的热量 D.平衡时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开始时压强相等
|
26.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所列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元素: (1)m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 __。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 ___(填字母)。 A. b、c、d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大 B. f、g、h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C. md2与bd2的化学性质类似,都具有氧化性 D. e、n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e > n E. a、f分别与d组成的化合物中所含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F. 该表中只有4种元素组成的单质具有导电性 (3)a、c、n按原子个数比为4︰1︰1构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 __。 (4)P4(白磷)、金刚石、MgCl2三种晶体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
|
27. 难度:中等 | |
(1)下列7种固态物质: A.P4 B.SiO2 C.NH4Cl D.Ca(OH)2 E.NaF F.CO2(干冰) G.金刚石 回答下列问题(填字母代号): ①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 ②熔化时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 ,熔化时需要破坏共价键的是 。 (2)某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6,其最低负价为 。某元素R与氢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RH3,其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
28. 难度:中等 | |
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CH4的性质探究实验。 (1)通入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现象是__ __。 (2)在无色玻璃集气瓶中与Cl2混合后光照,现象是___ _ 。 (3)为了验证CH4是否具有还原性,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过程中还观察到无水CuSO4逐渐变蓝,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现象,则CH4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__。 (4)研究小组将CH4通入溴水时,发现溴水逐渐褪色,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 ___。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你的结论(用文字表示,不必画实验装置图) ___ ___。
|
29. 难度:中等 | |
在一定条件下,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t1 s内A气体的反应速率为 。 (3)反应后与反应前的压强之比为 。 (4)(t1+10)s时,A气体的体积分数为 ,此时v(A)正 v(B)逆(填“>”、“<”或“=”)。 (5)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到达t1时刻该反应已停止 b.在t1时刻之前B气体的消耗速率大于它的生成速率 c.在t1时刻C气体的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