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变化或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氮的固定 B.丁达尔效应 C.实验室中制取蒸馏水 D.用铂丝蘸取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氢氧化铁胶体 B.漂白粉 C.胆矾 D.生铁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生产生活中常见物质的主要成分与化学式相对应的是 A.光导纤维—Si B.铝土矿—Al(OH)3 C.水泥—Na2SiO3 D.明矾—KAl(SO4)2·12H2O
|
4. 难度:简单 | |
“钴酞菁(分子直径1.3×10–9m)”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钴酞菁”分子恢复了磁性。下列关于“钴酞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B.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C.分子直径比Na+小 D.“钴酞菁”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
|
5. 难度:简单 | |||||||
下表是安徽盐业总公司专营的海藻加碘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根据包装袋上的文字说明某学生作出如下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A.此食盐是混合物 B.“烹饪时加入,菜熟后最佳”的原因可能是碘酸钾受热不稳定 C.碘酸钾(KIO3)中碘的化合价+5 D.1kg此食盐中含碘酸钾(18—33)mg
|
6. 难度:中等 | |
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AgNO3、KSCN、稀硫酸、NaOH四种无色溶液区分开来的是 A.BaCl2溶液 B.Na2CO3溶液 C.Fe(NO3)3溶液 D.FeCl3溶液
|
7. 难度:中等 | |
某学习小组设计有关Na2CO3和NaHCO3的探究实验,其中设计方案明显错误的是 A.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2CO3固体中混有NaHCO3 B.可向NaHCO3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除去其中混有的Na2CO3 C.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HCO3和Na2CO3两种溶液 D.分别向Na2CO3溶液、NaHCO3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均有气泡产生
|
8. 难度:困难 | |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铜和稀硝酸的反应:3Cu+8H++2NO3-=3Cu2++2NO↑+4H2O B.盐酸加到氢氧化铁中:H++ OH-=H2O C.碳酸钙溶于盐酸:CO32- + 2H+ =H2O +CO2↑ D.Ba(OH)2和(NH4)2SO4溶液 混合加热:Ba2++ SO42- =BaSO4↓
|
9. 难度:中等 | |
把0.05molNaOH固体分别加入到100ml下列溶液中,溶液导电性基本不变的是 A.自来水 B.0.5mol/L盐酸 C.0.5mol/L醋酸 D.0.5mol/L氨水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性质与应用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稀硝酸具有强酸性,实验室可用其制取少量氢气 B.铝具有强氧化性,生产上可用铝热反应制取一些金属 C.氢氧化铝具有两性,医疗上可用其治疗胃酸过多 D.钠具有强还原性,可用其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来制取铜
|
11.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的存贮方法错误的是 A.金属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 B.用铁制或铝制容器运输浓硫酸、浓硝酸 C.FeCl2溶液的试剂瓶中要放铁钉 D.氢氧化钠溶液盛装在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
12. 难度:中等 | |
将等体积的NO2和N2的混合气体置于试管中,并将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原总体积的 A.1/2 B.2/3 C.1/3 D.1/6
|
13. 难度:困难 | |
下列有关离子的检验方法和判断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出现血红色则说明原溶液中含Fe3+ B.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再滴加足量稀HNO3,若沉淀不溶解,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Ag+ C.向某溶液中滴加足量稀HCl,产生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CO32- D.用铂丝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直接观察火焰颜色,未见紫色,说明原溶液中不含K+
|
14. 难度:中等 | |
向含有Na+、SO42- 、HCO3-、CO32-的溶液中,加入适量Na2O2粉末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的是 A.Na+ B.SO42- C.HCO3- D.CO32-
|
15. 难度:中等 | ||||||||||||||||
下表各选项中,通过置换反应不能实现由Y到W转化的一组化合物是
|
16. 难度:中等 | |
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6gFe与足量氯气反应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2NA B.常温常压下,4.8 g O2和O3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为0.3NA C.0.3mol/LNa2SO4溶液中,所含Na+和SO42-总数为0.9NA D.在反应2H2O2
|
17. 难度:中等 | |
将SO2通入BaCl2溶液至饱和,未见沉淀生成,继续通入另一种气体,仍无沉淀,则通入的气体可能是 A.CO2 B.NH3 C.H2S D.Cl2
|
18. 难度:困难 |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甲、乙、丙、丁四种仪器装置的有关用法,其中不合理的是 A.甲装置:可用来证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 B.乙装置:橡皮管的作用是能使水顺利流下 C.丙装置:用图示的方法不能检查此装置的气密性 D.丁装置:先从①口进气集满二氧化碳,再从②口进气,可收集氢气
|
19. 难度:压轴 | ||||||||||||||||
下图所示是验证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a、b、c、d、e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滤纸。向KMnO4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后,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 已知:2KMnO4+16HCl=2KCl+5Cl2↑+2MnCl2+8H2O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
20. 难度:困难 | |
下列各组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 H+ NO3- HCO3- B.Fe2+ H+ Cl- NO3- C.Fe3+ Ca2+ OH- NO3- D.Ba2+ Na+ OH- NO3-
|
21. 难度:中等 | |||||||||||||||||||||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22. 难度:困难 | |
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善于做“表面文章”的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他的成就之一是证实了气体在固体催化剂表面进行的反应,开创了表面化学的方法论。在汽车尾气净化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O2是该过程的催化剂 B.NO和O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 C.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是CO2和NO D.该催化转化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NO +O2 +4CO
|
23. 难度:困难 | |
向Fe2(SO4)3、CuCl2混和溶液中投入足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得到的固体经过滤、干燥、称重,若所得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的铁粉的质量相等,则原溶液中c(SO42-)与c(Cl-)之比为 A.3︰14 B.1︰7 C.2︰7 D.3︰2
|
24. 难度:中等 | |
将一定质量的铁、氧化铁、氧化铜的混合物粉末放入70 mL 4.0 mol/L盐酸中,充分反应后产生448 mL H2(标准状况),残留固体0.64 g。过滤,滤液中无Cu2+。将滤液加水稀释到200 mL,测得其中c(H+)为0.20 mol/L。则原混合物中单质铁的质量是 A.4.48g B.3.36g C.3.25g D.2.80g
|
25. 难度:中等 | |
(8分)(1)在相同温度和相同压强条件下,质量相同的O2、NH3、CO2、Cl2四种气体中,所含原子数目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_____;体积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2)配制250mL 0.2mol/L CuSO4溶液,需要CuSO4·5H2O的质量_________g,配制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胶头滴管、 、 、 。 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所选用的溶质已经变质,部分已失去了结晶水 B.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 C.将未冷却的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D.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E.称量时误操作为“左码右物” F.定容后使溶液混匀静止,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立即滴蒸馏水至刻度线
|
26. 难度:中等 | |
(12分)在通常状况下,A为固态单质。根据下图转化关系,回答: (1)写出A、E的化学式:A__________,E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E→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与E的浓溶液能反应,当B、E等物质的量反应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A为气态单质,则写出B、D化学式:B__________,D__________。
|
27. 难度:中等 | |
(5分)一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法分离NaCl和CaCl2两种固体混合物A 填空和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B的电离方程式为 。 (2)按此实验方案分离得到的NaCl,经分析含有杂质,是因为上述方案中某一步设计有毛病,这一步的正确设计方案应是 。 (3)若要测定该样品中NaCl和CaCl2的质量比,可称量干燥的B物质和另一物质的质量,这种物质是 。
|
28. 难度:中等 | |
(10分)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测定NaHCO3和Na2CO3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一: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实验前称取17.90g样品,从分液漏斗滴入6mol·L-1的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时为止, 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③实验结束后测得U型管增重 8.80g。 (1)B瓶中装的试剂为______,C装置的作用是 。 (2)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的目的是 。 (3)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 。 方案二:称取一定量样品,置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向小烧杯中加入足量Ba(OH)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沉淀,称量固体质量,进行有关计算。 请回答:实验中判断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 。
|
29. 难度:中等 | |
(7分)铜既能与稀硝酸反应,也能与浓硝酸反应,当铜与一定浓度硝酸反应时,可将方程式表示为:Cu+HNO3→Cu(NO3)2+NO↑+NO2↑+H2O (方程式未配平) (1)硝酸在该反应中表现出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0.4molCu被硝酸完全溶解后,硝酸得到的电子数是________,如果得到的NO和NO2物质的量相同,则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mol。 (3)0.3molCu被另一浓度的硝酸完全溶解后,如果此时产生的NO和NO2气体总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8.96 L,则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mol,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______mol,产生的混合气体中NO和NO2体积比为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