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TiO2光催化染料R降解反应的影响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0~50 min之间,pH=2和pH=7时R的降解百分率相等 B.溶液酸性越强,R的降解速率越小 C.R的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大 D.在20~25 min之间,pH=10时R的平均降解速率为0.04 mol·L-1·min-1
|
2. 难度:困难 | |
T ℃时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g)与Y(g)发生反应生成Z(g)。反应过程中X、Y、Z的浓度变化如图1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Y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反应进行的前3 min内,用X表示的反应速率v(X)=0.3 mol·(L·min)-1 B.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3X(g)+Y(g) 2Z(g)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减小 D.若改变反应条件,使反应进程如图3所示,则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
|
3. 难度:中等 | |
高温下,某反应达平衡,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CO2(g)+H2(g) B.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再通入一定量的CO2,CO的体积分数一定增大 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D.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
4. 难度:中等 | |
使2 mol N2和6 mol H2混合发生下列反应:N2(g)+3H2(g)2NH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升高平衡体系的温度(保持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大 B.升高平衡体系的温度(保持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当反应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浓度比是1∶3 D.当达到平衡时,充入氩气,并保持压强不变,平衡将逆向移动
|
5. 难度:中等 | |
将 4 mol A 气体和 2 mol B 气体在 2 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若经 2 s(秒)后测得 C 的浓度为 0.6 mol·L-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用物质 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3 mol·L-1·S-1 ②用物质 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6 mol·L-1·S-1 ③2 s 时物质 A 的转化率为70% ④2 s 时物质 B 的浓度为 0.7 mol·L-1,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6. 难度:中等 | |
为了变废为宝,控制温室效应,工业上可用CO2来生产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如图表示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单位为kJ·mol-1)的变化。在体积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下列措施中不能使c(CH3OH)增大的是 A.降低温度 B.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出来 D.再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
|
7. 难度:中等 | |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 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 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同时生成2n mol Y 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③④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条件一定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①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 ②升高温度 ③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 ④不断分离出生成物 ⑤加入MnO2 A.全部 B.①②⑤ C.② D.②③
|
9. 难度:中等 | |
已知反应4NH3+5O24NO+6H2O,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v(O2)、v(NO)、v(H2O)表示,则下列正确的关系是 A.v(NH3)=v(O2) B.v(O2)=v(H2O) C.v(NH3)=v(H2O) D.v(O2)=v(NO)
|
10. 难度:中等 | |
对于反应CO(g)+H2O(g) CO2(g)+H2(g) ΔH<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A.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反应的ΔH也随之改变 B.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D.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
11. 难度:困难 | |
某化学小组设计如图实验装置 (1)若装置A中的固体药品为KClO3,则写出离子方程式 。 (2)装置B既能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还能检测实验过程中装置C是否发生堵塞。若C中发生堵塞,B中将观察到的现象是 。 (3)装置C的作用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l处是湿润的有色布条,则Ⅱ、Ⅲ处应加入的物质分别是 , 。 (4)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请简述能说明氯、溴、碘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操作及现象 。(夹持装置略去)制备Cl2并探究氯气的相关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