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化学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四川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可广泛用于食品的漂白

B.葡萄糖可用于补钙药物的合成

C.聚乙烯塑料制品可用于食品的包装

D.次氯酸钠溶液可用于环境的消毒杀菌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

D.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Cl2通入水中:Cl2+H2O = 2H++Cl-+ClO-

B.双氧水加入稀硫酸和KI溶液:H2O2+2H+2I=I2+2H2O

C.用铜做电极电解CuSO4溶液:2Cu2+2H2O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2Cu+O2↑+4H

D.Na2S2O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2S2O32+4H=SO42+3S↓+2H2O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同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电子数之比为4︰3,Z原子比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Y、Z的电负性大小顺序一定是Z>Y>W

B.W、X、Y、Z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可能是W>X>Y>Z

C.Y、Z形成的分子的空间构型可能是正四面体

D.WY2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是2:1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室温下,将一元酸HA的溶液和K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体积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起始浓度/(mol·L1

反应后溶液的pH

c(HA)

c(KOH)

0.1

0.1

9

x

0.2

7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K)>c(A)>c(OH)>c(H)

B.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OH)=c(K)-c(A)=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mol/L

C.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A)+c(HA)>0.1mol·L1

D.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K)=c(A)>c(OH) =c(H)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mol充入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X(g)+Y(g)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2Z(g) △H < 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

    t/min

2

4

7

9

n(Y)/mol

0.12

0.11

0.10

0.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2min的平均速率ν(Z)=2.0×103mol·L1·min-1

B.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ν(逆)> ν(正)

C.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

D. 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molZ,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增大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1.52g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mL密度为1.40g/mL、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中,得到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1120mL (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mol/LNaOH溶液,当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2.54g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 ︰1

B.该浓硝酸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4.0mol/L

C.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是80%

D.得到2.54沉淀时,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是600mL

 

二、填空题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X、Y、Z、R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单质与氢气可以化合生成气体G,其水溶液pH>7;Y单质是一种黄色晶体;R基态原子3d轨道的电子数是4s轨道电子数的3倍。Y、Z分别与钠元素可以形成化合物Q和J,J的水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可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L;Z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与G反应生成M。

请回答下列问题:

(1)M固体的晶体类型是                

(2)Y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①   ;G分子中X原子的杂化轨道的类型是  ②  

(3)L的悬浊液加入Q的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黑色沉淀,其原因是                           

(4)R的一种含氧酸根RO42具有强氧化性,在其钠盐中加入稀硫酸,溶液变为黄色,并有无色气体产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三、实验题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为了探究AgNO3的氧化性和热稳定性,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AgNO3的氧化性

将光亮的铁丝伸入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将铁丝取出。为检验溶液中Fe的氧化产物,将溶液中的Ag+除尽后,进行了如下实验。可选用第试剂KSCN溶液、K3[Fe(CN)6]溶液、氯水。

(1)请完成下表:

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除尽Ag+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振荡

   

存在Fe3+

取少量除尽Ag+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振荡

   

存在Fe2+

 

【实验结论】Fe的氧化产物为存在Fe2+和Fe3+ 

Ⅱ. AgNO3的热稳定性性

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加热AgNO3固体,产生红棕色气体,在装置D中收集到无色气体。当反应结束以后,试管中残留固体为黑色。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2)装置B的作用是                    

(3)经小组讨论并验证该无色气体为O2,其验证方法是                             

(4)【查阅资料】Ag2O和粉末的Ag均为黑色;Ag2O可溶于氨水。

【提出假设】试管中残留的黑色固体可能是:ⅰAg;ⅱ.Ag2O;ⅲ.Ag和Ag2O

【实验验证】该小组为验证上述设想,分别取少量黑色固体,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操作

现象

a

加入足量氨水,振荡

黑色固体不溶解

b

加入足量稀硫酸,振荡

黑色固体溶解,并有气体产生

 

【实验评价】根据上述实验,不能确定固体产物成分的实验是 ①  (填实验编号)。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小组得出的AgNO3固体热分解的产物有  ②   

 

四、填空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有机化合物G是合成维生素类药物的中间体,其结构简式为: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G的合成线路如下: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其中A~F分别代表一种有机化合物,合成路线中的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分子式是   ①     ;G中官能团的名称是    ②  

(2)第①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B的名称(系统命名)是                            

(4)第②~⑥步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                       (填步骤编号)。

(5)第④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6)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E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只含有一种官能团;②链状结构且无—O—O—;③核磁共振氢谱只有2种峰。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明矾石经处理后得到明矾【 KAl(SO4)2·12H2O】。从明矾制备Al、K2SO4和H2SO4的工艺过程如下所示: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焙烧明矾的化学方程式为:4KAl(SO4)2·12H2O+3S=2K2SO4 +2Al2O3+9SO2+48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焙烧明矾的反应中,还原剂是                  

(2)从水浸后的滤液中得到K2SO4晶体的方法是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3)A12O3在一定条件下可制得AIN,其晶体结构如右图所示,该晶体中Al的配位数是    

(4)以Al和NiO(OH)为电极,NaOH溶液为电解液组成一种新型电池,放电时NiO(OH)转化为Ni(OH)2,该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焙烧产生的SO2可用于制硫酸。已知25℃、101 kPa时:

2SO2(g) +O2(g)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2SO3(g)           △H1= 一197 kJ/mol;

2H2O (g)=2H2O(1)                  △H2=一44 kJ/mol;

2SO2(g)+O2(g)+2H2O(g)=2H2SO4(l)    △H3=一545 kJ/mol。

则SO3 (g)与H2O(l)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①                 

焙烧948t明矾(M=474 g/mol ),若SO2的利用率为96%,可生产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  ②   t。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