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 ①天然气;②煤;③海洋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⑧氢能 A.①②③④ B.③⑤⑥⑦⑧ C.①③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⑥⑦⑧
|
2. 难度:简单 | |
在做中和热实验测定中和热时,应使用的仪器正确的组合是( ) ①天平 ②量筒 ③烧杯④滴定管 ⑤温度计 ⑥试管 ⑦酒精灯 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⑤ C. ②③④⑦ D. 全部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对“改变反应条件,导致化学反应速率改变”的原因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B.增大气体反应体系的压强,单位体积中活化分子数增多,气体反应速率加快 C.升高反应的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的几率提高,反应速率增大 D.催化剂通过改变反应路径,使反应所需的活化能降低,反应速率增大
|
4.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反应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化学反应是否能在常温下发生,与该反应的△H值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 B.中和热△H=-57.3kJ·mol-1,所以1.00L 1.00mol·L-1H2SO4与稀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放出57.3kJ的热量 C.用等体积的0.50mol·L-1盐酸、0.55mol·L-1NaOH溶液进行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会使测得的值偏大 D.在101kPa时,1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水蒸气放出的热量是CH4的燃烧热
|
5. 难度:简单 | |
反应①Fe(s)+CO2 (g) 反应②Fe(s)+H2O(g) A.反应①快 B.反应②快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
|
6. 难度:简单 | |
为了测定酸碱反应的中和热,计算时至少需要的数据是( ) ①酸的浓度和体积 ②碱的浓度和体积 ③比热容 ④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⑤生成水的物质的量 ⑥反应前后温度变化 ⑦操作所需的时间 A. ①②③⑥ B.①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全部
|
7. 难度:简单 | |
当压力达到220 atm、温度达到374 ℃时,水成为“超临界状态”,此时水可将CO2等含碳化合物转化为有机物,这就是“水热反应”,生物质在地下高温高压条件下通过水热反应可生成石油、煤等矿物能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与超临界水作用生成汽油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B.“水热反应”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C. 火力发电厂可以利用废热,将二氧化碳转变为能源物质 D. 随着科技的进步,“水热反应”制取能源有望实现地球上碳资源的和谐循环
|
8. 难度:简单 | |
已知 ⑴ H2(g)+ 1/2O2(g)==H2O(g);△H1=aKJ•mol-1 ⑵ 2H2(g)+O2(g)==2H2O(g);△H2=bKJ•mol-1 ⑶ H2(g)+1/2O2(g)==H2O(l); △H3=cKJ•mol-1 ⑷ 2H2(g)+O2(g)==2H2O(l);△H4=dKJ•mol-1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a<c <0 B.b>d>0 C.2a=b<0 D.2c=d>0
|
9. 难度:简单 | |
0.3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水蒸气,放出609.9kJ的热量,又知:H2O (l ) == H2O(g) △H = +44 kJ·mol-1。下列能表示乙硼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是( ) A. 1/3B2H6 (g) + O2 (g) ==1/3 B2O3 (g) + H2O (g) △H = -677.7 kJ·mol-1 B. B2H6 (g) + 3O2 (g) == B2O3(s) + 3H2O (g) △H = -2165 kJ·mol-1 C. B2H6 (g) + 3O2 (g) == B2O3(s) + 3H2O (g) △H = -2033 kJ·mol-1 D. B2H6 (g) + 3O2 (g) == B2O3(s) + 3H2O(l) △H = -2165 kJ·mol-1
|
10. 难度:简单 | |
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 SO2(g)+2CO(g) A.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 B.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硫,正反应速率加快 C.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提高SO2的转化率 D.其他条件不变,使用不同催化剂,该反应平衡常数不变
|
11. 难度:简单 | |
在36 g 碳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1/3体积,CO2占2/3体积,且 C(s) + A.172.5 kJ B. 1149 kJ C.283kJ D. 517.5 kJ
|
12. 难度:简单 | |
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Ⅰ) H2(g)+I2(g) (Ⅱ) H2(g)+I2(s)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254 g I2(g)中通入2 g H2(g)反应放热9.48 kJ B.1 mol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 kJ C.反应(Ⅰ)的产物比反应(Ⅱ)的产物稳定 D.反应(Ⅱ)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Ⅰ)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
13. 难度:简单 | |
完全燃烧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放出的热量为Q,为完全吸收生成的CO2,并使之生成正盐Na2CO3,消耗掉0.8mol/L NaOH溶液500mL,则燃烧1mol无水酒精放出的热量是 A. 0.2Q B. 0.1Q C. 5Q D. 10Q
|
14. 难度:简单 | |
已知: CH3CH2CH2CH3(g)+6.5O2(g) == 4CO2(g)+5H2O(l) ΔH=-2 878 kJ·mol-1 (CH3)2CHCH3(g)+6.5O2(g) == 4CO2(g)+5H2O(l) ΔH=-2 869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 B. 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 C. 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D. 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
|
15. 难度:简单 | |
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TiO2光催化染料R降解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0-50min之间, pH =2 和 PH= 7 时 R 的降解百分率相等 B.溶液酸性越强, R的降解速率越小 C.R的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大 D.在 20-25min之间, pH = 10 时 R 的平均降解速率为 0.04mol·L-1·min-1
|
16. 难度:简单 | |
用过量铁片与稀盐酸反应,为加快其反应速率而生成氢气的量不变,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①以铁屑代替铁片 ②用过量锌片代替铁片 ③在稀盐酸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④在稀盐酸中加入CH3COONa固体 ⑤在稀盐酸中加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 ⑥在稀盐酸中加入硫酸钾溶液 ⑦微热(不考虑HCl的挥发) ⑧在稀盐酸中加入NaNO3固体 A.除④外 B.除④⑤⑥⑧外 C.除 ④⑥外 D.全部都可行
|
17. 难度:简单 | |
反应4NH3(g)+5O2(g) A.υ(NH3)=0.010mol/(L·s) B.υ(O2)=0.0010mol/(L·s) C.υ(NO)=0.0010mol/(L·s) D.υ(H2O)=0.045mol/(L·s)
|
18. 难度:简单 | |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CH4(g)+2O2(g)==CO2(g)+2H2O(l) △H=-889.5kJ/mol ②2C2H6(g)+7O2(g)==4CO2(g)+6H2O(l) △H=-3116.7kJ/mol ③C2H4(g)+3O2(g)==2CO2(g)+2H2O(l) △H=-1409.6kJ/mol ④2C2H2(g)+5O2(g)==4CO2(g)+2H2O(l) △H=-2596.7kJ/mol ⑤C3H8(g)+5O2(g)==3CO2(g)+4H2O(l) △H=-2217.8kJ/mol 现有由上述五种烃中的两种组合成的混合气体2mol,经充分燃烧后放出3037.6kJ热量,则下列哪些组合是不可能的 ( ) A.C2H4和C2H6 B.C2H2和C3H8 C.C2H6和C3H8 D.C2H6和CH4
|
19. 难度:简单 | |||||||||||||
温度为T时,向2.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5,反应 PCl5(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在前50 s 的平均速率v(PCl3)= 0. 0032 mol·L-1·s-1 B.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 0. 11 mol·L-1,则反应的H<0 C. 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 0 mol PCl5、0. 20 mol PCl3 和0. 20 mol Cl2,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 D. 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 0 mol PCl3 和2. 0 mol Cl2,达到平衡时,PCl3 的转化率小于80%
|
20. 难度:简单 | |
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多步反映值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CO(g)+ H2O(g) 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 A 增加压强 B 更换催化剂 C 增大CO 的浓度 D降低温度
|
21. 难度:简单 | |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 A.开启啤酒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 B.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C.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D.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
|
22. 难度:简单 | |
已知NH3·H2O(aq)与H2SO4(aq)反应生成1mol正盐的反应热△H= -24.2kJ/moL;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中和热△H= -57.3kJ/mol。则NH3•H2O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 A. -69.4kJ/mol B. -45.2 kJ/mol C. +69.4kJ/mol D. +45.2 kJ/mol
|
23. 难度:简单 | |
将一定量的固体Ag2SO4置于容积不变的容器中(装有少量V2O5),在某温度下发生反应:Ag2SO4(s) A、容器里气体的密度为40 g/L B、SO3的分解率为20% C、在这10 min内的平均速率为υ(O2)=0.005 mol•L-1•min-1 D、化学反应速率:υ(Ag2SO4)=υ(SO3)
|
24. 难度:简单 | |||||||||||||||||||||||||||
某探究小组利用丙酮的溴代反应(
分析实验数据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增大c(CH3COCH3),υ(Br2)增大 B.实验②和③的υ(Br2)相等 C.增大c(HCl),υ(Br2)增大 D.增大c(Br2),υ(Br2)增大
|
25. 难度:简单 | |
化合物Bilirubin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所示,计算反应4 -8 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16 min时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 ) A.2.5 μmol ▪L-1▪min-1和2.0μmol ▪L-1 B.2.5μmol ▪L-1▪min-1和2.5μmol ▪L-1 C.3.0μmol ▪L-1▪min-1和3.0μmol ▪L-1 D.5.0μmol ▪L-1▪min-1和3.0μmol ▪L-1
|
26. 难度:简单 | |
光气(COCl2)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工业上采用高温下CO与Cl2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 COCl2的分解反应为COCl2(g) (1) 计算反应在第8 min 时的平衡常数K = ; (2) 比较第2 min 反应温度T(2)与第8 min反应温度T(8)的高低:T(2) T(8)(填“<”、“>”或“=”); (3) 若12 min 时反应于温度T(8)下重新达到平衡,则此时c(COCl2) = mol·l-1; (4) 比较产物CO在2~3 min、5~6 min和12~13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v(2~3)、v(5~6)、v(12~13)表示]的大小 ; (5)比较反应物COCl2在5~6 min和15~16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v(5~6) v(12~13) (填“<”、“>”或“=”),原因是 。
|
27. 难度:简单 | |
能源危机当前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开源节流是应对能源危机的重要举措。 (1)下列做法有助于能源“开源节流”的是 (填字母)。 a.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将废弃的秸秆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 b. 大力开采煤、石油和天然气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c. 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d. 减少资源消耗,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资源的循环再生 (2)金刚石和石墨均为碳的同素异形体,它们在氧气不足时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在氧气充足时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中放出的热量如图所示。
(a)在通常状况下,金刚石和石墨相比较, (填”金刚石”或”石墨”)更稳定,石墨的燃烧热为 。 (b)12 g石墨在一定量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36 g,该过程放出的热量为 。 (3)已知:N2、O2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分别是946 kJ ▪ mol-1、497 kJ ▪ mol-1。 N2 (g)+ O2 (g)=== 2 NO (g) H=+180.0 kJ ▪ mol-1。 NO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为 kJ ▪ mol-1。 (4)综合上述有关信息,请写出用CO除去NO的热化学方程式: 。
|
28. 难度:简单 | |||||||||||||
已知A(g)+B(g)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H 0(填“<”“ >”“ =”); (2)830℃时,向一个5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的A和0.80mol的B,如反应初始6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3 mol·L-1·s-1。,则6s时c(A)= mol·L-1, C的物质的量为 mol;若反应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 ,如果这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 mol氩气,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 ; (3)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 c(A)不随时问改变 d.单位时间里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相等 (4)1200℃时反应C(g)+D(g)
|
29. 难度:简单 | |
磷在氧气中燃烧,可能生成两种固态氧化物。3.1 g的单质磷(P)在3.2 g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并放出X kJ热量。 (1)通过计算确定反应产物的组成(用化学式表示)是 ,其相应的质量(g)为 。 (2)已知单质磷的燃烧热为Y kJ/mol,则1mol 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的反应热ΔH= 。 (3)写出1mol P与O2反应 生成固态P2O3的热化学方程式:
|
30. 难度:简单 | |||||||||||||||||
盐酸或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某学习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或硫酸发生了反应,从中和反应的热效应出发,设计了下面几种实验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 (1)方案一:如图1装好实验装置,图中小试管用细线吊着,细线的上端拴在细铁丝上。开始时使右端U形管两端红墨水相平。实验开始,向下插细铁丝,使小试管内盐酸和广口瓶内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 (2)方案二:该小组借助反应溶液温度的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混合前后有温度的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小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各10 mL混合,用温度计测量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测得的部分数据如下表:
则x=____________。 (3)方案三:该小组还设计了如图2示装置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他们认为若洗气瓶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该反应放出热量,从而证明发生了反应。 ①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发现导管流出液体不畅,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②从原理上讲,该实验设计的不合理之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在此实验装置的基础上提出修改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