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解析不科学的是( ) A.“水滴石穿”主要是溶解了CO2的雨水与CaCO3长期作用生成了可溶性的Ca(HCO3)2的缘故。 B.长期盛放NaOH溶液的滴瓶不易打开,是因为NaOH与瓶中的CO2反应导致瓶内气体减少形成“负压”的缘故。 C.严格地讲,“通风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防污染手段,因为实验产生的有害气体没有得到转化或吸收。 D.“雨后彩虹”、“海市蜃楼”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光学现象,也与胶体的知识有关。
|
2. 难度:简单 | |
已知: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7.8 g Na2O2中所含阴离子的数目是0.2NA。 B.标准状况下,4.48L氦气和重氢气(D2)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0.4NA, C.含NA个Na+的Na2O溶解于1 L水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D.足量铜与 0.1L 18.4mol·L-1浓硫酸反应,生成SO2的分子数等于0.92NA。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正确的有几个:( ) ①用氨水清洗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 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定容时仰视则溶液浓度偏低。 ③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稀盐酸的pH; ④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 mL 0.1mol/LKMnO4溶液 ⑤将Na2CO3固体在瓷坩埚中加热熔融; ⑥不慎将苯酚溶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NaOH稀溶液清洗 ⑦向沸腾的NaOH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 ⑧配制FeSO4溶液时,需加入少量铁粉和稀硫酸 A.5 B.3 C. 2 D.1
|
4. 难度:简单 | |
在T ℃时,将a g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 mL溶液,假设该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其中含NH4+的物质的量为b mol。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 B.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C.溶液中c(OH-)= D.上述溶液中再加入V mL水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0.5w
|
5. 难度:简单 | ||||||||||||||||
下图所示是验证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a、b、d、e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滤纸。向KMnO4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后,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 已知:2KMnO4+16HCl→2KCl+5Cl2↑+2MnCl2+8H2O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
|
6. 难度:简单 | |
四支试管分别充满O2、NO2、Cl2、NH3四种气体,把它们分别倒立于盛有下列各种液体的水槽中,发生的现象如下图所示,其中充满Cl2的试管是( )
A B C D
|
7. 难度:简单 | |
右图用交叉分类法表示了一些物质或概念之间的从属或包含关系,其中不正确的是
|
8. 难度:简单 | |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入Ba(OH)2使SO 2Ba2+ + 4OH— + Al3+
+ 2SO B.向Mg(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Mg2++2HCO C.足量的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CO2+CO D.向Fe(NO3)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3Fe2++4H++2NO
|
9.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满足下图物质一步转化关系的选项是( )
|
10. 难度:简单 | ||||||||||||||||
下列离子或分子组中能大量共存,且满足相应要求的是 ( )
|
11. 难度:简单 | |
向混有一定量盐酸的硫酸铝和硫酸镁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2mol/L的NaOH 溶液,所生成沉淀W g 与加入 NaOH 溶液的体积V( mL)如图所示,则原混合溶液中c(Cl-)、c(Al3+)、c(Mg2+)之比为 ( )
A.1:3:1 B.1:2: 1 C.1:1:2 D. 1:1 :1
|
12.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相互反应时,无论哪种过量,都可以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①碳酸钠溶液与盐酸 ②偏铝酸钠溶液与盐酸 ③苯酚钠溶液与CO2 ④硝酸银溶液与氨水 ⑤氯化铝溶液与氨水 ⑥碳酸氢钠溶液与澄清的石灰水 A. ③⑤ B. ①③⑥ C. 仅有⑤ D. ②④
|
13. 难度:简单 | |
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Fe2O3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NaAlO2+CO2+2H2O=Al(OH)3↓+NaHCO3 B.反应①、过滤后所得沉淀为氢氧化铁 C.图中所示转化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试剂X可以是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是盐酸
|
14. 难度:简单 | |
A是一种常见的单质,B、C为常见的化合物,A、B、C均含有元素x,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元素可能为铝或硅 B.反应①和②互为可逆反应 C.反应①和②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 D.X元素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
|
15. 难度:简单 | |
M、N、X、Y四种物质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其它产物已略去)。下列选项不符合的是( ) A. C.
|
16. 难度:简单 | |
HNO2是一种弱酸,且不稳定,易分解生成NO和NO2;它能被常见的强氧化剂氧化;在酸性溶液中它也是一种氧化剂,如能把Fe2+氧化成Fe3+。AgNO2是一种难溶于水、易溶于酸的化合物。试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含有Fe2+。若误食亚硝酸盐(如NaNO2),则导致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e3+而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解毒。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亚硝酸盐被还原 B.维生素C是还原剂 C.维生素C将Fe3+还原为Fe2+ D.亚硝酸盐是还原剂 (2)下列方法中,不能用来区分NaNO2和NaCl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测定这两种溶液的pH B.分别在两种溶液中滴加甲基橙 C.在酸性条件下加入KI—淀粉溶液来区别 D. 用AgNO3和HNO3两种试剂来区别 (3)某同学把新制的氯水加到NaNO2溶液中,观察到氯水褪色,同时生成NaNO3和HCl,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e与过量稀硫酸反应可以制取FeSO4。若用反应所得的酸性溶液,将Fe2+转化为 Fe3+,要求产物纯净,可选用的最佳试剂是________(填序号)。 a.Cl2 b.Fe c.H2O2 d.HNO3 (5)若FeSO4和O2的化学计量数比为2∶1,试配平下列方程式: (6)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绿色水处理剂,在水中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胶体。高铁酸钾作为水处理剂发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 难度:简单 | |||||
有A、B、C、D、E五种常见化合物,都是由下表中的离子形成的:
为了鉴别上述化合物,分别完成以下实验,其结果是: ①将它们溶于水后,D为蓝色溶液,其他均为无色溶液; ②将E溶液滴入到C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 ③进行焰色反应,仅有B、C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④在各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再加过量稀硝酸,只有A中放出无色气体,只有C、D中产生白色沉淀; ⑤将B、D两溶液混合,未见沉淀或气体生成。 (1)根据上述实验填空: (1)写出B、D的化学式:B ____,D 。 (2)将含lmol A的溶液与含l mol E的溶液反应后蒸干,仅得到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化学式为__ _。 (3)C常用作净水剂,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净水原理____ ___。 (4)在A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其离子方程式为_ ___。 (5)向20mL 2mol/L C溶液中加入30mL E溶液,充分反应后得到0.78g沉淀,则E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能是 moI/L。
|
18. 难度:简单 | |
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是我国大多数硫酸厂制取硫酸的主要原料。某化学学习小组对某黄铁矿石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一]测定硫元素的含量。 Ⅰ、将 Ⅱ、反应结束后,将乙瓶中的溶液进行如图2所示处理。 [实验二]测定铁元素的含量。 Ⅲ、测定铁元素含量的实验步骤如图3所示: 问题讨论:
(1)Ⅰ中,甲瓶内所盛试剂是 溶液。乙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 、 。 (2)Ⅱ中的滤渣在称量前还应进行的操作是 。 (3)Ⅱ中,所加H2O2溶液(氧化剂)需足量的理由是 。 (4)Ⅲ的步骤③中,需要用到的仪器除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有 。 写出④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该黄铁矿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
19. 难度:简单 | |
X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耐磨、耐腐蚀、抗冷热冲击性。有关生产过程如下: 为了确定C的组成,某同学进行了以下的探究过程。已知F、G都是难溶于水和稀硝酸的白色沉淀,I可做光导纤维。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为 ;X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⑦的离子方程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