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化学试卷 > 试卷信息
2012-2013学年山西省高三10月月考理科化学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0.2 mol·L1的Na2CO3溶液中含有Na+的数目为0.4NA

B.0.1 mol Fe参加氧化还原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一定是0.3 NA

C.15.6 g Na2O2 与过量CO2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4NA

D.标准状况下22.4 L CH4和C2H4的混合气体所含氢原子数为4NA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下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且当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或少量稀硫酸时,都能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组是

A.Ba2、Mg2、NO、CO          B.H、Ba2、Al3、Cl

C.K、Ba2、Cl、HCO            D.NH、Ba2、Fe3、Cl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用稀HNO3溶解FeS固体:FeS+2H===Fe2+H2S↑

B.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l2+2OH===Cl+ClO+H2O

C.SO2气体通入NaClO溶液中:SO2+2ClO+H2O===SO+2HClO

D.硅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SiO+CO2+H2O===H2SiO3↓+CO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常温下,在溶液中可以发生反应:X+2Y3+=2Y2++X2+,则下列叙述

①X被氧化;②X是氧化剂;③X具有还原性;④Y2+是氧化产物;

⑤Y2+具有还原性;⑥Y3+的氧化性比X2+的氧化性强。

以上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②④⑥              B.①③④         C.①③⑤⑥            D.②⑤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发生“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的是

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  ②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③向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氨水  ④向硅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某著名制药企业使用工业明胶制造有毒胶囊,其中铬元素含量超标。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与脂类代谢有密切联系,能增强人体内胆固醇的分解和排泄,但铬过量会引起污染,危害人类健康。不同价态的铬毒性不同,三价铬对人体几乎无毒,六价铬的毒性为三价铬的100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污水中的Cr3+在溶解的氧气的作用下可被氧化为Cr2O72—

B.K2Cr2O7可以氧化乙醇,该反应可用于检查酒后驾驶

C.在反应Cr2O72—+I+H+→Cr3++I2 +H2O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D.发生铬中毒时,可服用维生素C缓解毒性,因为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常温下,把2.7g铝投入到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下列表示正确的是(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

 

电子转移

反应的Al

溶液中的AlO2-

生成的H2

A

0.2NA

 

 

0.1NA

B

0.3NA

 

0.3NA

 

C

 

2.7g

 

3.36L

D

0.1NA

2.7g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由CO2、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 则该混合气体中CO2 H2和CO的体积比为     

A.29:8:13           B.22:1:14  C.13:8:29           D.26:15:57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将1.12 g铁粉加入25 mL 2 mol·L1氯化铁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其结果是

A.铁有剩余,溶液呈浅绿色,Cl浓度基本不变

B.往溶液中滴入无色KSCN溶液,显红色

C.Fe2和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

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

A.取a g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 g

B.取a g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 g固体

C.取a g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 g

D.取a g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 g固体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列各组在溶液中的反应,不管反应物的量是多少,都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FeBr2与Cl2                        B.Ba(OH)2与H2SO4

C.HCl与Na2CO3                         D.NaHCO3与Ca(OH)2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是当一束光线通过胶体时可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溶液则没有此现象

B.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煮沸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得Fe(OH)3胶体

C.胶体带电荷,溶液不带电荷

D.土壤胶粒的比表面积巨大且一般带负电,能吸附NH等营养离子,使土壤具有保肥能力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将40 mL 1.5 mol·L1的CuSO4溶液与30 mL 3 mol·L1的NaOH溶液混合生成浅蓝色沉淀,假如溶液中Cu2+或OH浓度都已变得很小,可忽略,则生成沉淀的组成可表示为

        A.Cu(OH)2                     B.CuSO4·Cu(OH)2 

C.CuSO4·2Cu(OH)2              D.CuSO4·3Cu(OH)2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某合金(仅含铜、铁)中铜和铁的物质的量之和为y mol,其中Cu的物质的量分数为a,将其全部投入50 mL b mol·L1的硝酸溶液中,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假设NO是唯一的还原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金属有剩余,在溶液中再滴入硫酸后,金属不溶解

B.若金属全部溶解,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C.若金属全部溶解,且产生336 mL气体(标准状况),则b = 0.3

D.当溶液中金属离子只有Fe3、Cu2时,则ab的关系为:b≥80y(1-a/3)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将35g锌粉与少量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共收集到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其质量为19.6g,则过剩的锌粉的质量为

A.1.0g                                 B.2.0g          C.2.5g            D.3.5g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下列是某同学对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所作的评价,其中评价合理的是

编号

化学反应

离子方程式

评价

硫酸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

Ba2+SO=BaSO4

正确

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

2Al3+3O2+2OH=

2AlO+H2O

错误,Al2O3不应写成离子形式

铁和稀硝酸反应

Fe+2H===H2↑+Fe2

正确

等物质的量的FeBr2和Cl2反应

2Fe2++2Br-+2Cl2=2Fe3++Br2+

4Cl-

错误,离子方程式中Fe2+与Br-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化学式不符

A.只有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实验室将9 g铝粉跟一定量的金属氧化物粉末混合形成铝热剂。发生铝热反应之后,所得固体中含金属单质为18 g,则该氧化物粉末不可能是

A.Fe2O3和MnO2             B.Fe2O3和V2O5 了     C.Cr2O3和V2O5  D.Fe3O4和FeO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2O2

B.将SO2通入BaCl2溶液可生成BaSO3沉淀

C.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

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m g镁和铝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b L。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c mol·L1氢氧化钾溶液V mL,使金属离子刚好沉淀完全,得到的沉淀质量为n g。再将得到的沉淀灼烧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得到固体p g。则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c=             B.pm+       C.nm+17Vc      D.m<p<m

 

二、计算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8分)标准状况下11.2 L HCl溶于水形成500 mL 溶液。

(1)所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向其中加入             g NaOH才能中和完全;

(3)若不考虑加入NaOH对体积造成的影响,所得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4)再向其中加入             mL 密度为1.7 g/cm3 ,质量分数为25%的AgNO3溶液可使Cl完全沉淀。

 

三、填空题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8分)有一无色透明澄清溶液,可能含有较大量的Cu2、Ba2、SO、NO、

I、S2、H、K等离子中两种或多种,做如下实验:

①取溶液少量加入铁粉有气体放出;

②另取原溶液加Na2SO3溶液后有气体放出,也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盐酸沉淀不完全消失;

③另取原溶液加入AgNO3溶液无沉淀生成。

(1)由此判断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            ,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2)有关反应① 的离子方程式为                       

 

四、计算题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0分)现有由等质量的NaHCO3和KHCO3组成的混合物a g,与100mL盐酸反应。(题中涉及的气体体积均以标准状况计,填空时可以用带字母的式子表示。)

(1)该混合物中NaHCO3与K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如碳酸氢盐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为             mol;

(3)如果盐酸过量,生成CO2的体积为              L;

(4)如果反应后碳酸氢盐有剩余,盐酸不足量,要计算生成CO2的体积,还需要知道              

(5)若NaHCO3和KHCO3不是以等质量混合,则a g固体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体积[V(CO2)]范围是                               

 

五、填空题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10分)A为两种固体的混合物,G和I为溶液D的组成成分,E为红褐色沉淀,J为淡黄色固体。反应所加的试剂均足量。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混合物A一定含有的元素为(写元素符号)           

(2)溶液F一定含有的阴离子为(写离子符号)           

(3)写出B+G―→J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溶液C―→溶液D的离子方程式:                                   

(4)I溶液I中溶质的阳离子常作净水剂,其作用原理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8分)(1)完成并配平白磷和氯酸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P4 +     HClO3 +               →     HCl +     H3PO4

(2)白磷有毒,在实验室可采用CuSO4溶液进行处理,其反应为:

 11P4 + 60CuSO4 + 96H2O → 20Cu3P + 24H3PO4 + 60H2SO4

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         ,若有1.1 mol P4反应,则有          mol电子转移;

(3)磷的一种化合物叫亚磷酸(H3PO3)。

已知:⑴0.1 mol/L H3PO3溶液的pH = 1.7;

⑵H3PO3与NaOH反应只生成Na2HPO3和NaH2PO3两种盐;⑶H3PO3和碘水反应,碘水棕黄色褪去,再加AgNO3有黄色沉淀生成。关于H3PO3的说法:①强酸;②弱酸;

③二元酸;④三元酸;⑤氧化性酸;⑥还原性酸,其中正确的是       

         A.②④⑥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8分)下图中A~J均代表无机物或其水溶液,其中B、D、G是单质,B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G是气体,D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2)J与氢碘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要使溶液F中的一种金属元素全部以沉淀的形式析出,最适宜加入的反应物是          (填化学式);I→F的离子方程式为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