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 A.分子个数 B.原子个数 C.物质的质量 D.物质的量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②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③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④放热反应加热到一定温度引发后,停止加热反应也能继续进行 A.①②③④ B.只有①② C.只有③④ D.②③④
|
3. 难度:简单 | |
2007年3月,温家宝指出“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保护环境”,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要求。你认为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个要求的是 A.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将废弃的秸轩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 B. 加快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 C. 研制开发以水代替有机溶剂的化工涂料 D. 将煤转化成气体燃料可以有效地减少“温室效应”的气体产生
|
4. 难度:简单 | |
在相同条件下,下列三个化学反应反应热分别以△H1、△H2、△H3表示, (1)2H2(g)+O2(g)=2H2O(g);△H1
(2)2H2(g)+O2(g)=2H2O(1);△H2 (3)H2(g)+
A.△H1= △H2 = △H3 B.△H1 > △H2 ,△H1=2△H3 C.△H1 < △H2 ,△H2=2△H3 D.无法比较
|
5. 难度:简单 | |
1g炭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需吸收l0.94kJ热量,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C+H2O==CO+H2;△H = 131.3kJ/mol B.C(s)+H2O(g)=CO(g)十H2(g);△H = +10.94kJ/mol C.C(s)+H2O(1)==CO(g)+H2(g);△H = +131.3kJ/mol D.C(s)+H2O(g)==CO(g)+H2(g);△H = +131.3kJ/mol
|
6. 难度:简单 | |
实验室测得4molSO2参加下列反应:2SO2(g)+O2(g)
△H=-196.64kJ/mol,当放出314.3kJ热量时,SO2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A.40% B.50% C.80% D.90%
|
7. 难度:简单 | |
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OH-(aq)=H2O(1) ⊿H=-57.3kJ/mol。向1L0.5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①稀醋酸 ②浓硫酸 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H1、⊿H2、⊿H3的关系正确的是 A.⊿H1>⊿H2>⊿H3 B.⊿H1<⊿H3<⊿H2 C.⊿H1<⊿H2<⊿H3 D.⊿H1>⊿H3>⊿H2
|
8. 难度:简单 | |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在101kPa时):S(s)+O2(g)==SO2(g);△H=-297.23kJ/mol,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S的燃烧热为297.23kJ/mo1 B.S(g)+O2(g)===SO2(g)放出的热量大于297.23kJ C.S(g)+O2(g)==SO2(g)放出的热量小于297.23kJ D.形成1mol SO2(g)的化学键所释放的总能量大于断裂1molS(s)和lmolO2(g)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
|
9. 难度:简单 | |
纳米是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10-9m,物质的颗粒达到纳米级时,具有特殊的性质。例如将单质铜制成“纳米铜”时,具有非常强的化学活性,在空气中可以燃烧。下列对“纳米铜”的有关叙述正确的 A.常温下“纳米铜”比铜片的金属性强,反应时反应速率快 B.常温下“纳米铜”比铜片更易失电子,反应时反应速率快 C.常温下“纳米铜”与氧气反应的活化能降低了 D.“纳米铜”颗粒更细小,化学反应时接触面大,所以反应速率快。
|
10. 难度:简单 | |
说明可逆反应A(g)+B(g) A 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B 容器内A、B、C、D四者共存 C A、D的消耗速率相等 D D、C的生成速率相等
|
11. 难度:简单 | |
反应A(g)+2B(g) A.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减慢,逆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平衡不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均减慢,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
12. 难度:简单 | |
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mA(g)+nB(g) A.m+n=p B.m+n>p C.m+n<p D.无法确定
|
13. 难度:简单 | |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B.合成氨反应,为提高氨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降低温度的措施 C.反应CO(g)+NO2(g) D.对于2HI(g)
|
14. 难度:简单 | |
对于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2SO2+O2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增大容器体积 D.增大反应物浓度
|
15. 难度:简单 | |
高温下14CO2与碳发生反应:14CO2+C A.14CO2 14CO 14C B.14CO2 14CO C.14CO2 D.14CO
|
16. 难度:简单 | |
反应C(s)+H2O(g) A.增加C(s)的量 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氩气使体系压强增大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氩气使容器体积增大
|
17. 难度:简单 | |
把0.6molX气体和0.4molY气体混和于2L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 3X(g) +
2Y(g) A. 1 B. 2 C. 3 D. 4
|
18. 难度:简单 | |
目前合成氨的技术原理为: 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H的变化是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以上都有可能
|
19. 难度:简单 | |
在800℃时,下列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O(g)+H2O(g) A.0.0025 mol·L-1 B.0.0075 mol·L-1 C.0.010 mol·L-1 D.0.015 mol·L-1
|
20. 难度:简单 | |
将下列四组溶液在烧杯中分别同时迅速混合,此时,硫代硫酸钠和盐酸缓慢地进行反应,则出现浑浊的先后顺序是 ① 20℃ 10mL 5.4mol/L的Na2S2O3溶液和20mL 1.5mol/L盐酸 ② 20℃ 10mL 4.0mol/L的Na2S2O3溶液和10mL 2.0mol/L盐酸 ③ 30℃ 15mL 3.5mol/L的Na2S2O3溶液和10mL 2.5mol/L盐酸 ④ 30℃ 20mL 3.0mol/L的Na2S2O3溶液和10mL 3.0mol/L盐酸 A.③④②① B.④③②① C.①②③④ D.④①③②
|
21. 难度:简单 | |
(5分)已知:2H2(g)+O2(g)==2H2O(g);△H = -483.6kJ/mol;H2(g)+
|
22. 难度:简单 | |
(8分)在一定条件下,mA+nB (1)若A、B、C都是气体,减压后,V正<V逆,则m、n、p的关系是________。 (2)若C是气体,且m+n=p,加压时,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是向________方向移动,原因是________。 (3)若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降低,则此反应的逆反应是________热反应。
|
23. 难度:简单 | ||||||||||||||||||||||
(10分)在100℃时,将0.200 mol的四氧化二氮气体充入2L抽空的密闭容器中,每隔一定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表格:
试填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平衡时四氧化二氮的转化率为________%。 (2)20s时四氧化二氮的浓度c1=________mol·L-1,在0~20s时间段内,四氧化二氮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mol•L-1•s-1。 (3)若在相同情况下最初向容器中充入的是二氧化氮气体,要达到上述同样的平衡状态,二氧化氮的初始浓度为________mol•L-1。
|
24. 难度:简单 | |
(8分)某中学化学小组查阅资料发现金属氧化物A也能催化氯酸钾的分解,且A和二氧化锰的最佳催化温度均在500℃左右。于是对A和二氧化锰的催化性能进行了定量对照实验。实验时均以收满500mL氧气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 请回答: (1)上述实验中的待测数据应是:______________。 (2)完成此研究后,他们准备发表一篇研究报告,请你替他们拟一个报告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5. 难度:简单 | |
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g) + O2(g) == 2H2O(l) △H =-571.6kJ·mol-1 C3H8(g) +5O2(g) == 3CO2(g) + 4H2O(l) △H =-2 220.0kJ·mol-1 实验测得氢气和丙烷的混和气体共5 mol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则混和气体中氢气与丙烷的体积比是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