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化学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届浙江省宁波市八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表示方法错误的是

A.S2-的结构示意图:说明: 6ec8aac122bd4f6e         B.CO2的结构式:O=C=O

C.二氧化硅的分子式:SiO2                D.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将BaCl2溶液分别盛于两支试管中,第1支加入稀HNO3溶液,第2支加入烧碱溶液,然后再分别通入SO2气体,结果两试管均有白色沉淀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证明SO2具有强氧化性和酸性

B.若第1支试管先通入Cl2,再通SO2气体,也有白色沉淀生成

C.若第2支试管先通入NH3,再通SO2,不会产生沉淀

D.若第1支试管中先加入稀HNO3溶液,再加入Na2SO3溶液,则无沉淀生成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如下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此法可快速制备氨气),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

NH3与浓盐酸反应产生了NH4Cl固体

B

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

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

C

氯化物溶液变浑浊

该溶液一定是AlCl3溶液

D

干燥红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H3是一种可溶性碱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a mol FeS与b mol FeO投入到VL、c mol/L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产生NO气体,所得澄清溶液成分可看作是Fe(NO3)3、H2SO4的混合液,则反应中未被还原的硝酸可能为①(a+b)×189g    ②Vc-(9a+b) mol     ③(a+b)mol      ④Vc-(9a+b)/3mol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氮化钠和氢化钠分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Na3N + 3H2O=3NaOH + NH3,NaH + H2O=NaOH + H2↑。有关Na3N和NaH的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Na+>N3->H+                                                  B.上述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与盐酸反应都只生成一种盐                   D.加热熔化时,都只破坏离子键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曾在1989年作出决定,把长式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及族号取消,从左到右改为第1~18列,如第ⅠA族为第1列,零族为第18列。若按照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2列元素中肯定没有非金属元素

B.第15列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HRO3

C.第17列元素的第一种元素无最高价含氧酸

D.第14列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共价化合物一定属于原子晶体

B.含离子键的一定属于离子化合物,含共价键的一定属于共价化合物

C.氢键理论是由科学家鲍林提出来的

D.在分子晶体中必有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SO2(g)+ O2(g) 说明: 6ec8aac122bd4f6e2 SO3(g) △H=-Q kJ·mol1(Q>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2molSO2,同时生成1molO2,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将2molSO2(g)和1mol O2(g)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Q kJ的热量

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的Q值减小

D.上述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说明反应物的总键能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已知H2(g)+Br2(l)=2HBr(g) DH = -72 kJ•mol1。且知蒸发1mol Br2(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kJ,则表中a为(其它相关数据如下表)

 

H2(g)

Br2(g)

HBr(g)

1mol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或形成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436

a

369

A.404           B.260           C.230           D.200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某同学为了使反应2HCl + 2Ag说明: 6ec8aac122bd4f6e2AgCl + H2↑能进行,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如下图所示,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将 4 mol A 气体和 2 mol B 气体在 2 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气)+B(气)说明: 6ec8aac122bd4f6e2C(气)若经 2 s(秒)后测得 C 的浓度为 0.6 mol·L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① 用物质 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3 mol·L1·s1

② 用物质 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6 mol·L1·s1

③ 2 s 时物质 A 的转化率为70%

④ 2 s 时物质 B 的浓度为 0.7 mol·L1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向5 mL 0.1 mol·L1 的KI溶液中滴加5~6滴0.1 mol·L1 的FeCl3溶液后,再进行下列实验,其中可证明FeCl3溶液和KI溶液的反应是可逆反应的实验是

A.再滴加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AgI沉淀产生

B.加入CCl4振荡后,观察下层液体颜色

C.加入CCl4振荡后,取上层清液,滴加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AgCl沉淀产生

D.加入CCl4振荡后,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观察是否有血红色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的戊烷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

B.28g乙烯所含共用电子对数目为4NA

C.1mol 苯中含有碳碳双键的数目为3 NA

D.2.8g聚乙烯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0.2 NA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下列除去杂质的操作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除去苯中的少量溴:加入CCl4萃取后分液

B.除去乙烷中的乙烯:通入溴水中

C.除去CO2中的少量HCl气体:通过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

D.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加入足量Fe粉后过滤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下列对有机物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乙烯、乙炔、溴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均是共平面

B.在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一定是偶数

C.说明: 6ec8aac122bd4f6e属于同种物质,说明苯分子中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是完全一样的

D.CH2Cl2只有一种结构说明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而不是平面正方形结构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X、Y、Z、W、R是5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Z、W、R处于同一周期,R与Y处于同一族,Z、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Y、Z、W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其半径依次增大

B.元素X能与元素Y形成离子化合物X2Y2

C.元素Y、R分别与元素X形成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XmY>XmR

D.元素W、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强酸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在25℃、1.01×105Pa下,将22gCO2通入到750mL 1.0mol·L-1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放出x kJ热量。在该条件下1molCO2通入到2L 1.0mol·L-1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放出ykJ热量,则CO2与NaOH反应生成NaHCO3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A.CO2(g) + NaOH(aq) = NaHCO3(aq)  △H= - (2y-x) kJ·mol1

B.CO2(g) + NaOH(aq) = NaHCO3(aq)  △H= - (4x-y) kJ·mol1

C.CO2(g) + NaOH(aq) = NaHCO3(aq)  △H= - (2x-y) kJ·mol1

D.CO2(g) + NaOH(aq) = NaHCO3(aq)  △H= - (8x-2y) kJ·mol1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如图所示装置,两玻璃管中盛有含酚酞的NaCl饱和溶液,C(Ⅰ)、C(Ⅱ)为多孔石墨电极。接通S1后,C(Ⅰ)附近溶液变红,两玻璃管中有气体生成。一段时间后(两玻璃管中液面未脱离电极),若断开S1,接通S2,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接通S1时,C(Ⅰ)的电极名称为阴极

B.接通S1时,直流电源的右边为正极

C.接通S2时,C(Ⅰ)电极反应式为H2-2e-+2OH-=2H2O

D.若将原来的电解质溶液换成含酚酞的MgCl2溶液,接通S1后现象相同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等质量且完全相同的三份铁a、b和c,分别加入到足量稀H2SO4中,a中同时加入适量CuSO4溶液, c中同时加入适量CH3COONa。下列各图中表示其产生氢气总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6ec8aac122bd4f6e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在一定条件下,萘可与浓硝酸、浓硫酸两种混酸反应生成二硝基化合物,它是1,5-二硝基萘和1,8-二硝基萘的混合物。

6ec8aac122bd4f6e

后者可溶于质量分数大于98%的硫酸,而前者不能。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将这二种异构体分离。在上述硝化产物中加入适量的98.3%硫酸,充分搅拌,用耐酸漏斗过滤,欲从滤液中得到固体1,8-二硝基萘,应采用的方法是

A.对所得的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B.向滤液中缓缓加入水后过滤

C.向滤液中缓缓加入Na2CO3溶液后过滤    D.将滤液缓缓加入水中后过滤

 

二、填空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6分)下图每一个字母代表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知在常温下A是固体,B、C、E、F、G均为气态化合物,其中B、E为气态氢化物,X为空气中的常见成分之一。根据下列反应框图填空(有些反应条件已略去)。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工业上C→D的设备名称是            

(2)当小心加热H与E化合生成的物质时,分解得到一种与CO2具有相同原子数目和相同电子数目的气体,同时还有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生成。试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                 ___

(3)I的浓溶液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在与含有水分的蔗糖作用过程中不能显示的性质是           

A.酸性        B.脱水性        C.强氧化性        D.吸水性

(4)在铁和铜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H的稀溶液,充分反应后剩余m1 g金属,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I的稀溶液,充分振荡后,剩余m2 g金属,则m1 与m2之间的关系是          

A.m1 一定大于m2         B.m1 可能等于m2

C.m1 一定等于m2         D.m1 可能大于m2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11分)(Ⅰ)A、B、C和D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满足以下条件:

①C的原子序数是A、B的原子序数之和,A、C、D的最外层电子数和为13;

②D的原子序数是C的2倍,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二元强酸。

试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1)B单质的电子式为                    ,画出C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下列环境问题与B与C形成的化合物有关的是         

A.温室效应      B.光化学烟雾       C.酸雨      D.PM2.5

(3)A、B、C和D四种元素可形成一化合物,其原子个数之比为8∶2∶4∶1。该化合物属于    (填晶体类型)。

(Ⅱ)现有下列短周期元素相关性质的数据: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

原子半径(1010m)

0.74

1.60

1.52

1.10

0.99

1.86

0.75

最高正化合价

 

+2

+1

+5

+7

+1

+5

最低负化合价

-2

 

 

-3

-1

 

-3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⑤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元素②的单质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单质可通过电解法制得,下列金属中人类最早开发和利用的是       

A.铁           B.铝            C.金           D.铜

(2)元素④与元素⑦相比较,气态氢化物较稳定的是           (填结构式);

(3)元素④形成的+3和+5价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化合物是      。(写化学式)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6分)2008年北京奥运会所用火炬燃料为丙烷(C3H8),悉尼奥运会所用火炬燃料为65%丁烷(C4H10)和35%丙烷(C3H8),已知常温下1mol丙烷燃烧放出2220kJ热量,1mol正丁烷燃烧放出2878kJ热量,1mol异丁烷燃烧放出2869.6kJ热量。试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正丁烷燃烧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奥运火炬燃烧时的能量转化主要是由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B.相同条件下,正丁烷的热值比丙烷大

C.正丁烷比异丁烷不稳定

D.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

(3)已知1mol H2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是285.8 kJ,现有5mol 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则氢气和丙烷的体积比为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5分)随着世界粮食需求量的增长,农业对化学肥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其中氮肥是需求量最大的一种化肥。而氨的合成为氮肥的生产工业奠定了基础,其原理为:N2+3H2说明: 6ec8aac122bd4f6e2NH3

(1)在N2+3H26ec8aac122bd4f6e2NH3的反应中,一段时间后,NH3的浓度增加了0.9mol·L1。用N2表示其反应速率为0.15 mol·L1·s1,则所经过的时间为         

A.2 s          B.3 s        C.4 s         D.6 s

(2)下列4个数据是在不同条件下测得的合成氨反应的速率,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A.v(H2)=0.1 mol·L1·min1          B.v(N2)=0.1 mol·L1·min1

C.v(NH3)=0.15 mol·L1·min1        D.v(N2)=0.002mol·L1·min1

(3)在一个绝热、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N2(g)+3H2(g)6ec8aac122bd4f6e2NH3(g)  △H<0。下列各项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B.容器内温度不再变化

C.断裂1mol N≡N键的同时,断裂6 mol N—H键

D.反应消耗N2、H2与产生NH3的速率之比1︰3︰2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9分)(1)下表为烯类化合物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的相对速率(以乙烯为标准)。

烯类化合物

相对速率

(CH3)2C=CHCH3

10.4

CH3CH=CH2

2.03

CH2=CH2

1.00

CH2=CHBr

0.04

下列化合物与溴加成时,取代基对速率的影响与表中规律类似,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CH3)2C=C(CH3)2    B.CH3CH=CHCH2CH   C.CH2=CH CH3       D.CH2=CHBr

(2)0.5mol某炔烃最多能与1molHCl发生加成反应得到氯代烃,生成的氯代烃最多能与3mol 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只含C、Cl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则该烃的结构简式是      

(3)某芳香烃A,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4,碳的质量分数为92.3%。

①A分子中可能共平面的碳原子最多有         个;

②芳香烃A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加聚高分子,该高分子结构中的链节为           

③一定条件下,A与氢气反应,得到的化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85.7%,写出形成该化合物的有机反应方程式                                             

④已知说明: 6ec8aac122bd4f6e。请写出A与稀、冷的KMnO4溶液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物的结构简式                      

 

三、实验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12分)实验室采用不同的实验装置研究苯与液溴的反应类型并制取少量溴苯。试回答下列各小题:Ⅰ.若用图甲装置进行进行制备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           、B          

(2)A中预先需加入的试剂是         ,E中需加入的试剂是        

(3)仪器B除导气外的作用是                 ,进水口为       (选填字母“a”或“b”)。

Ⅱ.若用图乙装置进行制备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                      

(2)实验结束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充分振荡,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然后用         仪器分离出溴苯(仍含有少量苯);

(3)反应完毕后,向试管D中滴加AgNO3溶液有      (填现象)生成,此现象说明这种获得溴苯的反应属于        (填有机反应类型)。

 

四、计算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6分)某有机物的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43,取21.5 g此烃在过量氧气中充分燃烧,将其生成物先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增重31.5 g,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增重66 g。

(1)试通过计算确定该有机物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2)请写出此烃含有4个甲基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并用系统命名法进行命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