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化学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届河南省镇平一高高一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不符合当今化学研究方向的是    (    )

A.发现新物质

B.合成新材料

C.研究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D.研究化学反应中原子守恒关系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质的量可理解为物质的质量

B.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粒子数目

C.物质的量是度量物质所含微观粒子多少的一个物理量

D.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只适用于分子、原子和离子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该容量瓶必须是 (    )

A.干燥的

B.瓶塞不漏水的

C.用欲配制的溶液润洗过的

D.以上三项均须要求的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某化学实验的尾气中含有较多的氯气。要吸收这些尾气,下列试剂中最合适的是    (   )

A.烧碱溶液

B.饱和石灰水

C.自来水

D.食盐水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Na2O与Na2O2的相同点是    (    )

  A.都是白色固体

  B.都是碱性氧化物

  C.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

  D.都能作为棉、毛织物的漂白剂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22.4 L·rnol1

B.在标准状况下,0.3 mol H2与0.7 mol N2组成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

C.在非标准状况下,l mol CO的体积不可能约为22.4 L

D.在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分子问的距离几乎相等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以次氯酸盐为主要成分的漂白剂和消毒剂有效期较短的原因是    (    )

A.次氯酸盐不稳定易分解

B.次氯酸盐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变质

C.次氯酸盐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D.次氯酸盐与空气中的H2O、CO2反应生成不稳定的HClO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当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C1、MgCl2两种溶液中所含Cl的个数为1:1时,这两种溶液的体积比应是    (   )

A.1:1    B.1:2   C.2:1    D.无法确定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1 mol醋酸的质量与NA个醋酸分子的质量相等

B.NA个氧分子和NA个氮分子的质量比等于8:7

C.28 g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D.在标准状况下,0.5NA个氯气分子所占体积约是11.2 L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某氯化镁溶液的密度为1.18 g·cm3,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为5.1%。300 mL该溶液中Cl离子的物质的量约等于    (   )

A.0.37 mol                  B.0.63 mol

C.0.74 mol                         D.1.5 mol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某学生用下列溶质配制一种混合溶液,已知溶液中c(Na+)=2c(SO6ec8aac122bd4f6e)=2c(K)=2c(Cl),则溶质可能是    (   )

A.KCl、Na2SO4、K2SO4             B.KCl、Na2SO4、NaCl

C.Na2SO4、K2SO4                          D.Na2SO4、K2SO4、NaCl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将4.6 g金属钠投入到95.6 g水中,得到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

A.4.6%    B.7.6%    C.8%    D.10%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

A.实验法    B.比较法     C.观察法    D.分类法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体积相同的两种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则它们必然    (    )

A.有相同数目的原子               B.都占22.4 L

C.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D.有相同摩尔质量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

B.等物质的量的NO和NO2含分子数相同

C.等质量的O2和O3中所含氧原子个数相同

D.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中所含碳原子数相等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金属钠和水(含几滴酚酞)的反应是一个重要的实验,能从该实验获得的信息中说明金属钠具有的性质是    (    )

①密度较小  ②熔点较低  ③硬度较小  ④还原性强  ⑤该反应生成相应的碱  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⑥

C.除③⑥之外             D.全部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相互反应时,若改变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比),化学反应的本质并不改变的是    (    )

A.Na和O2                           B.NaOH和CO2

C.Na2O2和CO2                     D.木炭(C)和O2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1.6 g氢氧化钠恰好与40 mL的硫酸完全反应,则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1 mol·L1                    B.0.2 mol·L1

C.0.5 mol·L1                     D.1 mol·L1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将钠和碳分别置于下图所示的两个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完毕后,打开装置中的两个活塞,这时观察到 (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水进入左瓶   

B.水进入右瓶

C.水同时进入两瓶   

D.水不进入任何一瓶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标准状况下,11.2 L乙醇所含分子数为0.5NA

B.40 g氢氧化钠含有氧原子数为NA

C.1L NaCl溶液中,所含离子总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22.4 L氢气含有NA个氢原子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分别向下列溶液中加入少量的过氧化钠固体,不会出现浑浊的是    (    )

A.Na2CO3溶液

B.FeCl3溶液

C.饱和Ca(OH)2溶液

D.CuSO4溶液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关于氯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新制的氯水中含有Cl2、H2O和HClO分子

B.新制的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C.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2

D.新制氯水放置数天后颜色变浅

 

二、填空题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6分)(1)0.3 mol NH3分子中所含质子数与        个H2O分子中所含质子数相等。

(2)含0.4 mol A13+的Al2(SO4)3中所含的SO6ec8aac122bd4f6e的物质的量是        

(3)已知16 g A和20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04 mol C和31.76 g D,则C的摩尔质量为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5分)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CO2和CO,它们的分子数之比为     ,原子数之比为    ,物质的量之比为    ,质量之比为    ,密度之比为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8分)现有m g某气体,它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

(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mol。

(2)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         个。

(3)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

(4)该气体溶液于水后形成V L溶液,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三、实验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16分)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来探究氯气的性质。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实验时甲同学在A装置中未加入任何试剂,发现B、C中的红色布条均褪色,由此甲同学得出结论:氯气具有漂白性。

实验时乙同学向A装置中加入了某种试剂,发现B中的红色布条不褪色而C中的红色布条褪色,由此乙同学得出结论:氯气没有漂白性。

你认为乙同学向A装置中加入的试剂是    ,甲、乙同学的结论正确的是      

(2)丙同学思考后认为上面的实验装置存在缺陷,并提出了解决方法。你认为存在的缺陷是    ,解决方法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丁同学在A装置中加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观察到A装置中溶液红色逐渐褪去。他提出两种可能原因:①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将酚酞氧化使溶液褪色;②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使溶液褪色。请你帮助他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褪色的原因(简述实验步骤)。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