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化学试卷 > 试卷信息
2011-2012天津南开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理科化学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根据化学反应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过程,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白磷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在260℃转化为红磷

B.石墨在高温高压下转化为金刚石

C.干冰转化为CO2气体

D.固态S8加热到444.6℃时变成硫蒸气S2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酸碱中和反应                             B.乙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

C.锌放入稀硫酸中                                   D.碳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对于反应:4NH3(g) + 5O2(g)      4NO(g) + 6H2O(g), 下列为四种不同情况下测得的反应速率,其中能表明该反应进行最快的是

A.v(NH3)= 0.2mol·L-1·s-1            B.v(O2 )= 0.24 mol·L-1·s-1

C.v(H2O )= 0.25 mol·L-1·s-1      D.v(NO) = 0.15 mol·L-1·s-1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能正确表示物质的燃烧热的是

A.C(s) +1/2O2(g) ==CO(g); △H=-110.5 kJ/mol

B.CO(g) +1/2O2(g) ==CO2(g); △H=-283.0 kJ/mol

C. H2(g) +1/2O2(g)==H2O(g); △H=-241.8 kJ/mol

D.2C8H18(l) +25O2(g)==16CO2(g)+18H2O(l); △H=-11036 kJ/mol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可逆反应N2+3H26ec8aac122bd4f6e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3v(N2)=v(H2)       B  v(N2)=v(NH3

C  2v(H2 )=3v(NH3)    D  v(N2)=3v(H2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s) + O2(g)= SO2(g);△H=akJ·mol1(a=-297.2),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S(s)在O2(g)中燃烧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 S(g) + O2(g)= SO2(g);△H=bkJ·mol1,则a<b

C. 1mol SO2(g)所具有的能量低于1mol S(s)与1mol O2(g)所具有的能量之和

D.16克固体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可放出148.6kJ的热量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对平衡CO2(g)6ec8aac122bd4f6eCO2(aq) .△H=-19.75KJ/mol,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

A、升温增压           B、降温减压

C、升温减压           D、降温增压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已知450℃时,反应H2(g)+I2(g) 6ec8aac122bd4f6e 2HI(g)的K=50,由此推测在450℃时,反应2HI(g) 6ec8aac122bd4f6e  H2(g)+I2(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A.50      B.0.02      C.100        D.无法确定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25℃和1.01×105Pa,反应2N2O5(g) = 4NO2(g) + O2(g);△H= + 56.76 kJ·mol1能自发进行反应的原因是

A.是吸热反应

B.是放热反应

C.是熵减少的反应

D.熵增大效应大于能量效应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3OH(g)+H2O(g)=CO2(g)+3H2(g);  △H=  +49.0 kJ·mol1

②CH3OH(g)+1/2O2(g)=CO2(g)+2H2(g);△H=  -192.9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1

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6ec8aac122bd4f6e 

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D.根据②推知反应: CH3OH(l)+1/2O2(g)=CO2(g)+2H2(g)的△H>-192.9kJ·mol1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 A(g)+3B(g) 6ec8aac122bd4f6e2C(g)  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下列关系图: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6ec8aac122bd4f6e

A.图Ⅱ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B.图Ⅲ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甲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C.图I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D.图I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乙的压强较高.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2(s)+3B2(g) 6ec8aac122bd4f6e 2AB3(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容器内每减少1mol A2,同时生成2mol AB3

B.容器内每减少1mol A2,同时消耗3mol B2

C.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    

D.密闭容器内的物质的质量不再改变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CO2(g)+H2(g)6ec8aac122bd4f6eCO(g)+H2O(g)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

6ec8aac122bd4f6e

CO2

H2

CO

H2O

amol

amol

0mol

0mol

2amol

amol

0mol

0mol

0mol

0mol

amol

amol

amol

0mol

amol

amol

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n(CO)的大小顺序是

A.乙=丁>丙=甲               B.乙>丁>甲>丙

C.丁>乙>丙=甲               D.丁>丙>乙>甲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高温下,某反应达平衡,平衡常数K=6ec8aac122bd4f6e.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H2O=CO2+H2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

① Sn(s、白) + 2HCl(aq)= SnCl2(aq)+ H2(g)   △H1

② Sn(s、灰) + 2HCl(aq)= SnCl2(aq)+ H2(g)   △H2

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

> 13.2℃

< 13.2℃

 
③ Sn(s、灰)           Sn(s、白)               △H3= + 2.1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1 >△H2

B、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

C、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锡制器皿长期处于低于13.2℃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氧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B.合成氨工厂通常采用20MPa~50MPa压强,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C.在实验室里,可用碳酸钙粉末和稀硫酸制得二氧化碳气体;

D.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二、填空题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12分)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6ec8aac122bd4f6e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如果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9分)发射卫星时可用肼(N2H4)作燃料,二氧化氮作氧化剂,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已知:N2(g) +2 O2(g) = 2NO2(g);△H=+67.7kJ·mol1

N2H4(g) + O2(g) = N2(g) + 2H2O(g);△H=-534kJ·mol1

1/2H2(g) + 1/2F2(g) = HF(g);△H=-269kJ·mol1

H2(g) + 1/2O2(g) = H2O(g);△H=-242kJ·mol1

(1) 肼和二氧化氮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此反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能量和快速产生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                                                     

(2)有人认为若用氟气代替二氧化氮作氧化剂,则反应释放的能量更大。肼和氟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15分)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

6ec8aac122bd4f6e

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分解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温度T1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0.80molPCl5,反应达到平衡时PCl5还剩0.60mol,其分解率α1等于_________;若反应温度由T1升高到T2,平衡时PCl5的分解率为α2,α2_______α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工业上制备PCl5通常分两步进行,先将P和Cl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PCl3,然后降温,再和Cl2反应生成PCl5。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PCl5的△H3=_________,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molPCl5的△H4______△H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PCl5与足量水充分反应,最终生成两种酸,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8分)实验室里常见到右图所示仪器,该仪器为两头密封的玻璃管,中间带有一根玻璃短柄。该仪器可进行多项实验。当玻璃管内装有碘晶体时,用此仪器可进行碘升华实验,具有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现象明显、没有污染,可反复使用等优点。

6ec8aac122bd4f6e

(1)用此仪器不能反复进行的实验是      (填序号)             

A.NH4Cl固体受热分解              B.KMnO4晶体受热分解

C.白磷和红磷一定温度下互相转变    D.无水CuSO4和胆矾的互变实验

(2)当玻璃管内装有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时,亦可反复进行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该实验的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玻璃管内装有大量红色溶液,加热时溶液颜色变浅,冷却时恢复红色,该溶液可能是                  ,如果玻璃管内封有少量无色溶液,加热溶液时,溶液变红,冷却后恢复无色。此溶液可能是                     

 

四、计算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本题共8分)

(1)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K值越大,表示_________________,

K值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升高,K值______________

(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或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2)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人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

CO(g)十H2O(g) 6ec8aac122bd4f6e CO2(g)十H2 (g)十Q(Q>0)

CO和H2O浓度变化如下图,则 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 mol/(L·min)

6ec8aac122bd4f6e

(3)t℃(高于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上表。

①表中3min—4min之间反应处于_________状态; C1数值_________0.08 mol/L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反应在4min—5min问,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单选),表中5min—6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单选)。

a.增加水蒸气                        b.降低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增加氢气浓度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