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油可由石油分馏获得,可用作燃料和保存少量金属钠 B.乙醇、苯酚均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C.乙醛、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都产生红色沉淀 D.用饱和Na2CO3溶液能区分乙酸乙酯、乙醇和乙酸
|
2. 难度:中等 | |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相对原子质量:C-12 N-14 O-16} A.0.1mol/L稀盐酸中,Cl− 数为0.1nA B.2.24 L NH3中含N—H键数目为0.3nA C.2.8g N2和2.8g CO所含分子数均为0.1nA D.0.1mol H2O2完全分解转移的电了数为0.2nA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无色溶液中:Na+、Cu2+、NO3―、MnO4― B.在含有HCO3-的溶液中:H+、K+、SO42―、Cl― C.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Al3+、Fe3+、NO3-、SO42- D.常温下,水电离的c(H+)=10-12mol·L―1的溶液中:K+、Ba2+、NO3―、Cl―
|
4. 难度:中等 | |
以下进行性质比较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A.比较镁、铝金属性:镁、铝(除氧化膜)分别放入4mol·L−1NaOH溶液中 B.比较氯、溴非金属性:氯气通入溴化钠溶液中 C.比较Cu、Fe2+的还原性:Cu加入FeCl3溶液中 D.比较高锰酸钾、氯气的氧化性:高锰酸钾中加入浓盐酸
|
5. 难度:中等 | |
甲、乙、丙、丁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乙为地壳含量最多的元素,乙和丙同主族,甲与丙、丁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均呈酸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丁>丙>乙>甲 B.单质的氧化性:乙>丙>丁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乙>丙>丁 D.甲与乙、丙、丁形成的化合物均为共价化合物
|
6. 难度:中等 | |
已知铅蓄电池的总反应为: 市场上一种手提应急灯,主要是“无液干粉”铅蓄电池,其原理是将浓硫酸灌注到硅胶凝胶中去,改善了电池的性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电子由Pb通过外电路转移到PbO2 B.充电时阴极反应:PbSO4+2e−=Pb(s)+SO42−(aq) C.充电时,电源的正极接铅蓄电池标“−”的一极 D.“无液干粉”铅蓄电池中的电解质溶液不易发生泄漏
|
7. 难度:中等 | |
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装置①:a口进气可收集CO2,b口进气可收集NH3 B.装置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转移溶液 C.装置③:模拟铁锈蚀 D.装置④:证明CH3CH2OH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了乙烯
|
8. 难度:中等 | |
常温下,用0.1000 mol/L HCl溶液滴定20.00 mL 0.1000 mol/L NH3•H2O溶液,滴定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溶液:c(C1—)>c(NH4+)>c(OH—)>c(H+) B.②溶液:c(NH4+)=c(C1—)>c(OH—)=c(H+) C.③溶液:c(H+)>c(NH3·H2O) + c(OH—) D.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c(NH3•H2O)>c(NH4+)>c(OH—)>c(Cl—)>c(H+)
|
9. 难度:中等 | |
(16分)异戊二烯(即2-甲基-1,3丁二烯)是橡胶工业的重要原料。工业上有多种合成方法,其中两种如下: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已知D可作为生产高分子导电材料的原料,则D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1mol E完全燃烧耗6.5 mol氧气 B.A与B、E与F分别互为同系物 C.1mol异戊二烯与1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产物不只一种 D.聚乙烯、聚异戊二烯均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4)烯烃复分解反应可表示如下(炔烃也能发生此类反应): 写出CH2=CH—CH2—CH2—CH2—CH2—CH=CH2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六元环的化 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异戊二烯相差一个“CH2”原子团,且结构中只有一个甲基的同系物除
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结构简式,已知
|
10. 难度:中等 | |
(16分)请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的相关知识研究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我国储氢纳米碳管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用电弧法合成的碳纳米管中常伴有大量碳 纳米颗粒(杂质),这种碳纳米颗粒可用氧化气化法提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C + ___K2Cr2O7 + _______= ___ CO2↑ + ___K2SO4 + ___Cr2(SO4)3 +___H2O 请完成并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 (2)工业上一般以CO和H2为原料合成甲醇,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O(g)+ 2H2(g) ①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增大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_____。 A.使用高效催化剂 B.降低反应温度 C.增大体系压强 D.不断将CH3OH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②在恒容容器中合成甲醇,当温度分别为230℃、250℃和270℃时,CO的转化率与n(H2)/n(CO)的起始组成比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已知容器体积1L,起始时CO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据此判断在上述三种温度中,曲线Z对应的温度是__________;利用图中a点对应的数据,计算该反应在对应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已知:
则表示1mol气态甲醇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CO2在自然界循环时可与CaCO3反应,CaCO3是一种难溶物质,其溶度积常数Ksp= c(Ca2+)·c(CO32—)=2.8×10−9。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可形成CaCO3沉淀,现将等体积的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若Na2CO3溶液的浓度为5.6×10 -5 mol/L ,则生成沉淀所需CaCl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难度:中等 | |
(16分)钯(Pd)的性质与铂相似。工业上从废催化剂(主要成分是钯和活性炭,还含有少量铁、锌)中回收钯,采用如下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酸溶I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酸溶Ⅱ时残渣与王水在加热条件发生的主要反应是: 3Pd
+12HCl + 2HNO3 写出催化剂中另一主要成分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②酸溶Ⅱ需控制温度不宜过高,除了控制一定反应速率外,其原因可能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用足量的烧碱吸收气体,请写出吸收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NaOH、NaNO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甲醛还原钯的化合物时,溶液须保持碱性,否则会造成甲醛的额外损耗,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I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溶液I可能含有的有机离子为________________。 (5)有人提出,在进行酸溶前最好先将废催化剂在700℃下进行灼烧,同时不断通入空气, 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难度:中等 | |||||||
(16分)某研究小组取足量形状、质量均相同的铝片,分别与浓度均为6 mol•L-1的等体积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取出剩余的铝片洗净、干燥、称量。 (1)上述反应剩余铝片的质量,前者________后者(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2)观察铝片与盐酸反应后的溶液较浑浊,且试管底部有少量黑色固体。 查资料已知: ①铝与盐酸反应,因反应过快而变成粉末分散到溶液中,形成黑色固体 ②电解法冶炼铝所用的原料氧化铝是从铝土矿中提取的,氧化铝中往往还含有微量的氧化铁和二氧化硅杂质。写出在电解池中生成的铝与杂质二氧化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3)为探究(2)中黑色固体的成分,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黑色固体是Al和Fe 假设2:黑色固体是Al和Si 假设3:黑色固体是Al和_______________ (4)设计实验方案,基于假设3进行实验,验证黑色固体含有Al之外的其它成分。 限选实验试剂:蒸馏水、6mol·L-1H2SO4溶液、6mol·L-1NaOH溶液、6mol·L-1氨水、0.01mol·L-1KMnO4溶液、新制氯水、20%KSCN溶液。
(5)已知硅与NaOH溶液反应与铝相似。取m1g黑色固体加足量NaOH溶液充分溶解, 滤去不溶物(不考虑可溶物的损失),配成250mL溶液,取出25.00mL溶液,按下列操作进行实验: 在上述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定量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黑色固体中A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相对原子质量:Al-27 Fe-56 H-1 O-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