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碳的三种同位素 A.核电荷数 B.中子数 C.电子层数 D.元素种类
|
2. 难度:中等 | |
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 A.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 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中,在相同条件下最易与氢气化合的是( ) A.F2 B.Cl2 C.Br2 D.I2
|
4. 难度:中等 | |
某元素的原子23 11A能与原子B形成A3B型化合物,则B的原子序数可能是( ) A.7 B.8 C.9 D.17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组的三种元素,属于同一周期的是 ( ) A.C、H、O B.Li、Na、K C.Si、P、S D.F、Cl、Br
|
6. 难度:中等 | |
今有A、B两种原子,已知A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是B原子核外电子总数的1/2倍,B原子的L层电子数为A原子L层电子数的2倍,A和B分别是( ) A.硼和氦 B.碳和镁 C.氯和碳 D.铍和氧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 气态单质分子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C. 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D. 离子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的性质比较,正确的是( ) A.酸性:H2SO4>HClO4 B.碱性:NaOH>KOH C.非金属性: P>S 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HCl>H2S
|
9. 难度:中等 | |
下图所示是短周期的一部分。已知B原子与C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之和为 A 原子核外电子数的4倍,则以下推断不正确的是( ) A.A,B,C三者一定不是非金属元素 B.A,B,C三者核电荷数之和为40 C.A与B,A与C均可形成共价化合物 D.A与B元素存在同素异形现象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中含有离子键的是( ) A.Br2 B.CO2 C.NaBr D.H2O
|
11.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O2和O3
B. C.CH4和CH3CH3
D.
|
12. 难度:中等 | |
在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可发生可逆反应:N2(g) + 3H2(g)
下列说法中,表明这一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N2、H2、NH3的浓度相等 B.N2、H2、NH3的浓度不再变化 C.N2、H2、NH3在密闭容器中共存 D.反应停止,正、逆反应速率都等于零
|
13.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放热反应的发生无需任何条件
|
14. 难度:中等 | |
已知2H →H2 放出437.6kJ的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气分子内每个氢原子都达到了8电子稳定结构 B.1mol H2的能量比2molH的能量低 C.1mol H2离解成2molH要放出437.6kJ热量 D.氢原子的还原性比氢分子弱
|
15.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铜锌原电池示意图,按该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锌片逐渐溶解 B.烧杯中溶液逐渐呈蓝色 C.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 D.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
16. 难度:中等 | |
某有机物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 A.分子中C、H、O的个数比为1:2:3 B.分子中C和H的个数比为1:2 C.分子中肯定不含氧原子 D.分子中肯定含有氧原子
|
17. 难度:中等 | |
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乙醇:2CO(g) + 4H2(g)
下列叙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最大限度的是( ) A.CO全部转化为乙醇 B.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均为零 C.CO和H2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生成乙醇 D.反应体系中乙醇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
|
18. 难度:中等 | |
鉴别葡萄糖和淀粉溶液可选用( ) A.AgNO3溶液 B.石蕊试液 C.稀硫酸 D.含NaOH的Cu(OH)2悬浊液
|
19. 难度:中等 | |
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CH4 + 2 O2 B.CH2=CH2 + H2 C. D.2CH3CH2OH
+ O2
|
20. 难度:中等 | |
淀粉和纤维素都可以用(C6H10O5)n表示分子组成,所以它们是( ) A.高分子物质 B.同一种物质 C.无机化合物 D.离子化合物
|
21. 难度:中等 | |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氯化钙的化学式
CaCl B.HCl分子的电子式 C.乙烯的结构简式 CH2CH2
D.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22. 难度:中等 | |
下列现象因发生取代反应而产生的是( ) A.将苯加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 B.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一段时间后黄绿色消失 C.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
23.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甲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B.最简单的有机物 C.含碳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有机物 D.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
|
24. 难度:中等 | |
合成聚氯乙烯,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食盐、水和乙烯为原料可以合成聚氯乙烯 B.用氯气和乙炔为原料可以直接合成聚氯乙烯 C.合成聚氯乙烯一定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合成聚氯乙烯一定涉及加成聚合反应
|
25. 难度:中等 | |
已知1g火箭燃料肼(N2H4)气体燃烧生成N2和H2O(g)时,放出16.7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N2H4+O2=N2+2H2O △H = —534.4kJ/mol B.N2H4(g)+ O2(g)= N2(g)+2H2O(g) △H = —16.7kJ/mol C.N2H4(g)+O2(g)=N2(g)+2H2O(l) △H = —534.4kJ/mol D.N2H4(g)+O2(g)=N2(g)+2H2O(g) △H = —534.4kJ/mol
|
26. 难度:中等 | |
(8分)氢能源是21世纪极具开发前景的新能源之一,它既是绿色能源,又可循环使用。下图是氢能源循环体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两个框中的X、Y为循环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式。则X是 ;Y是 、 (填分子式)。 (2)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看,过程II主要是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3)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热241.8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7. 难度:中等 | |
(9分) (1)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有: 。其中Zn极发生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写出 电极反应式 。 (2)有同学把Zn粒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CuCl2 溶液,气泡放出的速率加快。其原因是 。 (3)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上使用了一种新型装置,其构造如图所示:a、b两个电极均由多孔的碳块组成。它的负极反应物为________,当正极消耗5.6 L(标准状况)气体时,外电路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
|
28. 难度:中等 | |||||||||||||
(11分)(1)Zn粒和稀盐酸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会减慢,当加热或加入浓盐酸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由此判断,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 和 。 (2)锌与盐酸反应速率可以通过观察 进行判断,也可通过实验测定。通过实验测定锌与盐酸反应速率,除测量反应时间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或 。 (3)为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的速率变化,某同学的实验测定方法是:在100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氢气体积已换算为标准状况):
①哪一时间段反应速率最大_______(填“0~1 min”或“1~2 min”或“2~3 min”或“3~4 min”或“4~5min”)。 ②2~3 min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设溶液体积不变)为____________。 ③试分析1~3min时间段里,反应速率变大的主要原因 。
|
29. 难度:中等 | |
(10分)已知A 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28的气态烃,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一种具有果香味的物质E(分子式为C4H8O2),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结构简式 。 (2)B、D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分别是 、 。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反应类型: 。 ④ ;反应类型: 。
|
30. 难度:中等 | |
(12分)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一氧化氮,某校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其装置如下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B为一个用金属丝固定的干燥管,内装块状碳酸钙固体;E为一个空的蒸馏烧瓶;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 (1)实验时,为在E烧瓶中收集到NO,以便观察颜色,必须事先赶出去其中的空气。其中第一步实验操作 。 如何确定E中空气已被赶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将A中铜丝放入稀硝酸中,给装置A微微加热,在装置A中产生无色气体,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如何证明E中收集到的是NO而不是H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段时间后,C中白色沉淀溶解,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