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化学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届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把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蒸干、灼烧后,得到的固体为原先溶质的是

A.Na2CO3   B.AlCl3      C.Na2SO3     D.NH4HCO3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7的溶液一定是中性溶液

B.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H<0、△S>0

C.吸热反应发生过程中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能量,放热反应一定不需要吸收外界能量

D.Ksp不仅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且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生产实际的是

A.电解水制氢气时,用铜作阳极           B.电解法精炼粗铜,用纯铜作阴极

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阴极上产生氢气    D.在镀件上电镀锌,用锌作阳极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①由H2、I2蒸气、HI气体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②黄绿色的氯水光照后颜色变浅

③使用催化剂可加快SO2转化为SO3的速率

④在含有Fe(SCN)3的红色溶液中加铁粉,振荡静置,溶液颜色变浅或褪去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方程式的书写或描述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B.热化学方程式C2H2(g)+说明: 6ec8aac122bd4f6eO2(g)    2CO2(g)+H2O(g);△H=-1256 kJ·mol-1,可知乙炔的燃烧热为1256 kJ·mol-1

C.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g)+O2(g)=2H2O(l)  ΔH= -285.8 kJ·mol-1

D.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 —53.7kJ/mol ,若将含0.5 molH2SO4的浓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3.7kJ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图Ⅰ是NO2(g)+CO(g)说明: 6ec8aac122bd4f6eCO2(g)十NO(g)反应过程中能量示意图。一定条件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当改变其中一个条件X,Y随X增大的变化关系曲线如图Ⅱ。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焓变△H=234 kJ·mol-1

B.若X表示CO的起始浓度,则Y表示的可能是NO2的转化率

C.若X表示温度,则Y表示的可能是CO2的物质的量浓度

D.若X表示反应时间,则Y表示的可能是混合气体的密度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某蓄电池充放电的反应如下:Fe + NiO2 + 2H2O说明: 6ec8aac122bd4f6e Fe(OH)2 +Ni(OH)2 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A.放电时,Fe是正极

B.充电时阴极电极反应式为:Fe ( OH )2 + 2e=Fe + 2OH

C.充电时,Ni元素被还原

D.放电时溶液中OH-移向正极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量取15.00 mL NaOH溶液          B.定容

C.电解食盐水制Cl2、H2             D.高温煅烧石灰石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已知常温下,N2(g)和H2(g)反应生成2 mol NH3(g)放出92.4 kJ热量。现有甲、乙两个容积相同的密闭容器,在常温下,向密闭容器甲中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1 kJ,向密闭容器乙中通入0.5 mol N2和1.5 mol H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2 kJ。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92.4>Ql>2Q2                 B.92.4=Q1<2Q2

C.Q1=2Q2=92.4                 D.Q1=2Q2<92.4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已知两种弱酸HA、HB的电离平衡常数Ka(HA)>Ka(HB)。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等温浓度均为0.1 mol·L-1的HA、HB溶液中,其溶液的pH大小为:pH(HA)>pH(HB)

B.在0.1mol·L-1的NaA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关系为:c(Na+)>c(A-)>c(OH-)>c(H+

C.等体积pH相同的HA、HB溶液,分别加入等浓度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HA比HB多

D.等温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A、NaB溶液中,其溶液的pH大小为:pH(NaA)>pH(NaB)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石棉网的仪器有

① 烧杯  ② 坩埚  ③ 锥形瓶  ④ 蒸发皿  ⑤ 试管  ⑥ 圆底烧瓶

 A. ②④⑤         B. ①②③         C. ④⑤⑥         D. ①③⑥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列牙膏中的物质作摩擦剂的是

A.甘油       B.香精         C.氟化钠          D.二氧化硅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关于亚硝酸钠与氯化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亚硝酸钠可作防腐剂,所以没毒

B.可用淀粉KI溶液来鉴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

C.亚硝酸银和氯化银都是白色沉淀,不能用硝酸银和稀硝酸来鉴别亚硝酸钠与氯化钠

D.氯化钠为白色固体,亚硝酸钠为红棕色固体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在乙酸乙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下列试剂,乙酸乙酯水解程度最大的是

A.2 mol·L-1H2SO4    B. 2 mol·L-1NaOH    C. 蒸馏水    D.4 mol·L-1CH3COOH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操作时,先打开分液漏斗旋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待下层液体完全流出后,关闭旋塞,上层液体再从上面倒出

B.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滴在pH 试纸上,然后与比色卡对照,可测定新制氯水的pH 值

C.在用简易量热计测定反应热时,可使用碎泡沫起隔热保温的作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进行搅拌、酸和碱正好反应、取2—3 次的实验平均值,以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

D.固体药品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夹取,粉末状的用药匙或纸槽转移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纸层析法中的展开剂之所以能够展开的主要原理是毛细现象

B.在中和滴定实验中,既可用标准溶液滴定待测液,也可用待测液滴定标准溶液

C.实验中需用2.0 mol·L-1的Na2 CO3溶液950 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Na2CO3的质量分别为950mL,201.4 g

D.减压过滤的原理是抽气泵给吸滤瓶减压,造成吸滤瓶内与布氏漏斗液面上的压力差,从而加快过滤速度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纸层析法实验中,应使点有试样的滤纸末端浸入展开剂中约0.5cm,注意不要让试样点接触展开剂

B.将一定浓度的硝酸钠和氯化钾溶液混合加热至沸腾,使溶液浓缩,有晶体析出,趁热过滤,得到的晶体是氯化钠,将滤液冷却,可使硝酸钾晶体析出

C.晶体颗粒的大小与结晶条件有关,溶质的溶解度越大,或溶液的浓度越高,或溶剂的蒸发速度越快,或溶液冷却得越快,析出的晶粒就越细小

D.当溶液发生过饱和现象时,振荡容器,用玻璃棒搅动或轻轻地摩擦器壁,或投入几粒晶体,都可促使晶体析出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FeCl3溶液检验阿司匹林中是否含有未反应完的水杨酸

B.当沉淀的结晶颗粒较大,静置后容易沉降至容器底部时,常用倾析法分离或洗涤

C.在硫酸亚铁铵制备实验中,用少量酒精洗去晶体表面附着的水分;在阿司匹林的制备实验中用冷水洗涤阿司匹林

D.把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铵和硫酸亚铁混合,搅拌,小火加热,在蒸发皿中蒸发至有大量晶体析出,即可得硫酸亚铁铵晶体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一块未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入适量0.5mol·L-1CuSO4溶液中,铝片表面无明显现象

B.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1mL乙醇,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约1.5g苯酚。再向上述两支试管中各加一小块吸干煤油的金属钠,比较乙醇和苯酚中羟基上氢原子的活泼性

C.用新制氢氧化铜可以检验牙膏中是否含有甘油,新制氢氧化铜与甘油反应生成绛蓝色溶液

D.用稀KMnO4酸性溶液可以检验火柴头燃烧时是否产生了二氧化硫气体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3-4个火柴头浸泡于水中,片刻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AgNO3溶液、稀硝酸,若出现白色沉淀,说明火柴头中含氯元素

B.在Zn-Cu原电池中加入一定量的H2O2溶液,会延长放电时间

C.用移液管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后,将移液管垂直放入稍倾斜的容器中,并使管尖与容器内壁接触,松开食指使溶液全部流出,数秒后,取出移液管

D.在镀锌铁皮锌镀层厚度测定实验中,当镀锌铁皮在盐酸中反应至速率突然减小时,应立即将铁片取出

 

二、填空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8分)已知在25℃时,醋酸、碳酸和亚硫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分别为:

醋酸     Ka= 1.75×10-5

碳酸     Ka1= 4.30×10-7        Ka2 = 5.61×10-11

亚硫酸   Ka1= 1.54×10-2        Ka2 = 1.02×10-7

(1)写出碳酸的第一步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Ka1 =                       ;

     碳酸的第一步电离比第二步电离       (填“容易” 或 “困难”)。

(2)在相同条件下,试比较H2CO3、HCO3和HSO3的酸性强弱:    >     

(3)若保持温度不变,在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下列量会变小的是      (填序号)

A.c(CH3COO)    B.c(H+)    C.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D.醋酸的电离度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8分)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在甲醇燃料电池技术方面获得新突破,甲醇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请写出c口通入的物质发生的相应电极反应式                             。

(2)工作一段时间后,当0.2 mol甲醇完全反应生成CO2 时,有       NA个电子转移。

(3)以上述电池做电源,用下图所示装置,在实验室中模拟铝制品表面“钝化”处理的过程中,发现Al电极附近逐渐变浑浊并有气泡逸出,原因是(用相关的电极反应式表示):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②Al3++3HCO3- =Al(OH)3↓+3CO2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4分)随着人类对温室效应和资源短缺等问题的重视,如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2,引起了普遍的重视。

(1)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下图表示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单位为kJ·mol-1)的变化。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①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     (填“是”或“否”),原因是                           

(2)若将6mol CO2和8 mol 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实线)。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①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请在答题卷图中绘出甲醇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

②仅改变某一实验条件再进行两次实验,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虚线所示,曲线I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是       ,曲线Ⅱ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是    

③下列措施中能使H2转化率增大的是      。

A.升高温度                   B.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出来                     D.再充入3mol CO2和4mol H2

(3)如将CO2与H2以1:4的体积比混合,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制得CH4。已知: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写出CO2(g)与H2(g)反应生成CH4(g)与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三、实验题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8分)实验室可用NH4HCO3和NaCl为原料制备纯碱。请根据下表数据和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30℃时几种盐的溶解度/g

NaCl

NH4HCO3

NaHCO3

NH4Cl

Na2SO4

(NH42SO4

CaCl2

MgCl2

CaSO4

36.3

27.0

11.1

41.4

40.8

78

51.7

26.2

0.165

制备纯碱的步骤如下:

① 配制50 mL约25%的粗食盐水溶液(密度近似为1 g/mL)。

② 精制食盐水(粗食盐中含有少量Ca2+、Mg2+、SO42-等杂质),用盐酸将滤液的pH值调至7。

③ 加热食盐水,将溶液温度控制在30 ─ 35℃。

④ 在不断搅拌下,分次将研细的NH4HCO3加入食盐水中,加完料后,继续保温、 搅拌半小时。

⑤ 静置,趁热过滤,回收母液。晶体用蒸馏水洗涤两次。

⑥ 将晶体灼烧,得到纯碱。

(1)步骤①中,配制溶液的最后一步操作是               

(2)步骤②中,SO42-是否需要加入某种试剂除去?    ,理由是             

(3)步骤④中所有操作的共同目的是             

(4)步骤⑤中晶体的洗涤液中主要含有的杂质阳离子是    ,在通常情况下,检验这种阳离子的实验操作为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10分)苯甲酸乙酯(C9H10O2)稍有水果气味,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大量用于食品工业中,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溶剂等。其制备方法为: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10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12.20 g苯甲酸、25mL乙醇(过量)、20mL环己烷,以及4mL浓硫酸,混合均匀并加入沸石,按左上图所示装好仪器,控制温度在65~70℃加热回流2h。反应时环己烷-乙醇-水会形成“共沸物”(沸点62.6℃)蒸馏出来。再利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回流环己烷和乙醇。

②反应结束,打开旋塞放出分水器中液体后,关闭旋塞。继续加热,至分水器中收集到的液体不再明显增加,停止加热。

③将烧瓶内反应液倒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分批加入Na2CO3至溶液呈中性。

④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水层用25mL乙醚萃取分液,然后合并有机层。加入氯化钙,对粗产品进行蒸馏(装置如图所示)。低温蒸出乙醚后,继续升温,接收210~213℃的馏分。

⑤检验合格,测得产品体积为12.86mL.

回答下列问题:

⑴步骤①中使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水的目的是             

⑵步骤②中应控制馏分的温度在       

A.65~70℃   B. 78~80℃    C. 85~90℃   D. 215~220℃

⑶若Na2CO3加入不足,在步骤④蒸馏时,蒸馏烧瓶中可见到白烟生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⑷蒸馏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在步骤④中加入氯化钙的作用是       

⑸该实验产品的产率为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12分)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在医药上作补血剂。某课外小组拟用KMnO4溶液滴定的方法,测定该补血剂中铁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

在酸性条件下,用KMnO4标准溶液进行氧化还原滴定,可以测定Fe2+的含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2++MnO4+H+ —— Fe3++Mn2++H2O(未配平)

[准备实验用品]

①仪器:a.电子天平,b.滴定管,c.100mL量筒,d.烧杯,e.漏斗,f.250mL容量瓶,g.锥形瓶,h.玻璃棒,i.药匙,j.烧瓶,k.铁架台(带滴定管夹),l.胶头滴管。

②试剂:a.硫酸亚铁补血剂药片,b.高锰酸钾晶体,c.酚酞溶液,d.KSCN溶液,

e.稀硫酸,f.稀盐酸,g.蒸馏水。

[实验步骤]

①称取0.474 g KMnO4晶体,配成250.00 mL水溶液;

②取5片除去糖衣(非还原糖)后的硫酸亚铁补血剂药片(1.500 g),研细后加稀硫酸溶解,配成100.00 mL水溶液。

③用酸式滴定管取待测“补血剂”溶液20.00mL于某容器中。

④盛装标准KMnO4溶液,静置后,读取数据,记录为KMnO4标准溶液体积的初读数。

⑤滴定,并记录KMnO4标准溶液的终读数。再重复滴定2次。

[实验记录]

滴定次数

实验数据

1

2

3

V(样品)/mL

20.00

20.00

20.00

V(KMnO4)/mL(初读数)

 0.00

 0.20

 0.00

V(KMnO4)/mL(终读数)

15.85

15.22

14.98

[交流与讨论]

(1)准备的实验用品中,不需要的仪器有(填序号)          ;不需要的试剂有(填序号)         

(2)本实验所用的KMnO4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3)课外小组里有位同学设计了下列四种滴定方式(夹持部分略去),引起了同学们的讨论,最后取得共识,认为最合理的是          (填字母序号)。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4)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         

(5)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该补血剂中铁元素的含量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