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有人建议将氢元素排在元素周期表的ⅦA族。下列事实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①H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实现最外电子层稳定结构;②氢分子的结构式为H—H;③与碱金属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M+[∶H]-;④分子中原子间的化学键都属于非极性键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③④ C、只有②③④ D、有①②③④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吸热反应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可发生②反应热效应的产生是由于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键能不同造成的。③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④反应的热效应就是焓变 ⑤由于吸热反应后体系的能量升高,因此规定吸热反应的焓变为“+ ”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①②④⑤ D. ②⑤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组中化合物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 A.酸性:HClO4>HBrO4>HIO4 B.碱性:NaOH>Mg(OH)2>Al(OH)3 C.稳定性:PH3<H2S< HCl D.熔沸点:H2O<H2S<H2Se<H2Te
|
4. 难度:简单 | |
碱金属钫(Fr)具有放射性,它是碱金属元素中最重的元素,下列预言错误的是( ) A.在碱金属中它具有最大的原子半径 B.它的氢氧化物化学式为FrOH,是一种极强的碱 C.钫在空气中燃烧时,只生成化学式为Fr2O的氧化物 D.它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由于反应剧烈而发生爆炸
|
5. 难度:简单 | |
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结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的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Cu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如果把Cu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c的单质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d、c、a、b B.d、a、b、c C.d、b、a、c D.b、a、d、c
|
6. 难度:简单 | |
已知反应: ①101kPa时,2C(s)+O2(g)=2CO(g);ΔH1=-221kJ/mol 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2=-57.3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221kJ/mol C.稀硫酸与稀K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 D.稀硫酸与NaOH固体反应生成1mol水的焓变大于ΔH2
|
7. 难度:简单 | |
已知2SO2(g)+O2(g) A.若降低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B.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 C.在上述条件下,SO2能完全转化为SO3 D.达到平衡时,SO2和SO3的浓度一定相等
|
8. 难度:简单 |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构成原电池两个电极的材料一定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B.由铜,锌作电极与硫酸铜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铜是正极 C.电子通过外导线由锌流向铜,通过硫酸溶液被氢离子得到放氢气 D.铜,锌原电池工作时,若有13g锌溶解,电路中有0.2mol电子通过
|
9. 难度:简单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第ⅠA族和第ⅦA族原子化合时,一定生成离子键 C.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离子化合物 D.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化合时,可能形成离子键
|
10.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组粒子按氧化性由弱到强,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是( ) A.O、Cl、S、P B.K+、Mg2+、Al3+ C.Ca2+、Mg2+、Al3+、K+ D.I-、Br-、Cl-、F-
|
11. 难度:简单 | |
为说明氯比硫的非金属性强,下列事实可作为依据的是 A.HCl的水溶性强于H2S B.H2S 中的S 元素能被 Cl2氧化 C.氯的最高价为+7价 D.HClO的氧化性强于H2SO4
|
12. 难度:简单 | |
镁、锂在元素周期表中具有特殊的“对角线”位置关系,它们的性质相似。例如,它们的单质在过量氧气中燃烧时均只生成正常的氧化物等,有关锂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A.Li2SO4难溶于水 B.Li与水剧烈反应 C.LiOH是易溶于水,受热不分解的强碱 D.Li2CO3受热分解,生成Li2O和CO2
|
13. 难度:简单 | |
晶体硼是由 A.1:1 B.1:3 C.1:4 D.1:2
|
14. 难度:简单 | |
火箭推进器常以联氨(N2H4) 为燃料、过氧化氢为助燃剂。已知下列各物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2H4(g)+O2(g)=N2(g)+2H2O(g) ΔH1=-533.23 kJ·mol-1 H2O(g)=H2O (l) DH2=–44 kJ·mol-1 2H2O2(l)=2H2O(l)+ O2(g) DH3=–196.4 kJ·mol-1 则联氨与过氧化氢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A.N2H4(g)+2H2O2(l)= N2(g)+4H2O(l) ΔH=+817.63 kJ·mol-1 B.N2H4(g)+2H2O2(l)= N2(g)+4H2O(g) ΔH=-641.63 kJ·mol-1 C.N2H4(g)+2H2O2(l)= N2(g)+4H2O(l) ΔH=-641.63 kJ·mol-1 D.N2H4(g)+2H2O2(l)= N2(g)+4H2O(g) ΔH=-817.63 kJ·mol-1
|
15. 难度:简单 | |
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甲烷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2O3)的氧化锆(ZrO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下列对该燃料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熔融电解质中,O2-由负极移向正极 B.在外电路,电流从甲烷所通电极流向空气所通电极 C.通入空气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O2-4e-=2O2- D.通入甲烷的一极是负极,电极反应为: CH4-8e-+4O2-=CO2+2H2O
|
16. 难度:简单 | |
可逆反应N2+3H2 A、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B、N2、H2、NH3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C、反应体系中N2和NH3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变 D、3v正(H2)=2v逆(NH3)
|
17. 难度:简单 | |
将2mol
C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C(气)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1 mol·L-1·s-1③2 s时物质C的转化率为40% ④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2 mol·L-1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③④
|
18. 难度:简单 | |
可逆反应∶2NO2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NO B.用NO2、NO、O2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 : 2 : 1的状态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
19. 难度:简单 | |
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
20. 难度:简单 | |
(8分)用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与稀NaOH溶液在左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已知强酸与强碱的中和热为57.3KJ/mol,水的比热容为4.2J/(g·℃),有关热量与比热容的计算公式:Q=m×c×△t(Q为热量,m为物质的质量,c为比热容,△t物质温度的变化值)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2)将V1 mL 1.0 mol/L HCl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 mL)。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C.NaOH溶液的浓度约是1.00 mol/L 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3)V1=30mL时HCl和NaOH恰好反应,根据题中所给数据算出的温度变化值约为 (保留整数,计算时可将稀溶液的密度及比热容看成与水近似相同,且溶液混合时体积变化忽略不计);而根据上图的温度变化可读出温度变化值约7 ℃;两者相比所测结果偏低,造成如此现象的原因有:
|
21. 难度:简单 | |||||||
(10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 实验一:他们利用Cu、Fe、Mg和不同浓度的硫酸(0.5mol/L、2mol/L、18.4mol/L),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甲同学研究的实验报告如下表:
(1)该同学的实验目的是 ; 要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还需控制的实验条件是 。 (2)乙同学为了更精确地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定量实验。完成该实验应选用的实验药品可以是(从题中所给药品中挑选) ; 实验二: 已知: 2KMnO4+5H2C2O4+3H2SO4 = K2SO4+2MnSO4+8H2O+10CO2↑,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和草酸溶液反应时,发现开始一段时间,反应速率较慢,溶液褪色不明显;但不久突然褪色,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1)针对上述实验现象,某同学认为KMnO4与H2C2O4反应是放热反应,导致溶液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看,你的猜想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2)若用实验证明你的猜想,除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草酸溶液试剂外,还需要选择的试剂最合理的是 。 A.硫酸钾 B.硫酸锰 C.氯化锰 D.水
|
22. 难度:简单 | |
(10分)有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分属于四个主族。已知A的一种核素的原子核只有质子,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D、E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D、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由A、B两种元素组成的具有10个电子的分子的电子式 (2) 用电子式表示A与D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 (3) A、B、C、D、E、F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4) B、C、F氢化物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用化学式表示), (5) 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证明B和C的非金属性强弱 。
|
23. 难度:简单 | |
(6分)(1)下列反应断裂旧化学键需要的能量比形成新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多的有____ ①煅烧石灰石 ②氨水和醋酸混合 ③液化石油气燃烧 ④Ba(OH)2•8H2O固体和氯化铵固体充分混合 ⑤在家中用铁钉和醋酸制取少许氢气 ⑥人体内的呼吸作用 ⑦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①甲硅烷(SiH4)是一种无色气体,遇到空气能发生爆炸性自燃,生成SiO2和水,已知室温下1g甲硅烷自燃放出热量44.6kJ,其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H2O(g)=H2O (l) DH2=–44 kJ·mol-1,则16g甲硅烷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热_________KJ。
|
24. 难度:简单 | |
(12分)(1)铁及铁的化合物应用广泛,如FeCl3可用作催化剂、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和外伤止血剂等。写出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铜板的离子方程式 ; 若将(1)中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请画出原电池的装置图,标出正、负极。 (2)铅蓄电池是常见的化学电源之一,其充电、放电的总反应是:
2PbSO4 + 2H2O 铅蓄电池放电时, (填物质名称)在负极发生反应。放电过程中硫酸浓度由5mol/L下降到 4mol/L,电解液体积为2000mL(反应过程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求放电过程中外电路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3)有人设计将两根Pt丝作电极插入KOH溶液中,然后向两极上分别通入甲烷和氧气而构成燃料电池。则此燃料电池工作时,其电极反应式为: 负极: 正极:
|
25. 难度:简单 | |
(6分)将A、B以物质的量之比为3:1的比例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 求:(1)B的转化率是多少? (2)这4min内 A的平均反应速率是多少。 (3)x值是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