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 A.16O和18O B.金刚石、石墨和富勒烯(C60) C.NaCl和KCl D.H2O和H2O2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B.浓硝酸具有不稳定性,实验室里应保存在棕色瓶中 C.常温下,浓硝酸可以跟铜缓慢反应,浓硫酸可与铜片迅速反应 D.实验室可以用浓硝酸来制氢气
|
3. 难度:简单 | |
一定量的浓硝酸与过量的铜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是( ) A.只有NO2 B.只有NO C.NO2和NO D.NO2和H2
|
4. 难度:简单 | |
在8NH3+3Cl2====6NH4Cl+N2反应中,若有2 mol N2生成,发生氧化反应的NH3的物质的量是 ( ) A.16 mol B.8 mol C.4 mol D.3 mol
|
5. 难度:简单 | |
为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杂质SO2气体,应选用的试剂是( ) A.Na2CO3溶液 B.NaHCO3溶液 C.NaOH溶液 D.NaHSO3溶液
|
6. 难度:简单 | |
已知一定条件下硫酸铵分解反应为 4(NH4)2SO4== N2↑ +6NH3 ↑+3SO2 ↑+SO3 ↑+7H2O。将硫酸铵分解反应后的混合气体通入氯化钡溶液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得到的沉淀是BaSO4 B.得到的沉淀是BaSO4和BaSO3 C.一定无BaSO3生成 D.无沉淀生成
|
7. 难度:简单 | |
关于S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使石蕊试液褪色 B.与水作用生成H2SO4 C.不能与过氧化氢(H2O2)溶液反应 D.能使品红褪色,加热后又出现红色
|
8. 难度:简单 | |
接触法制硫酸和氨氧化法制硝酸分别经过以下主要变化: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变化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2、3、4、5等四个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C.反应2、4、6需要催化剂 D.3是化合反应 , 6是氧化还原反应
|
9. 难度:简单 | |
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B.硫酸铵溶液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NH4+ +OH- == NH3↑ + H2O C.二氧化硫通入氯水中:SO2 +Cl2 +2H2O ==4H+ +SO42- +2Cl- D.二氧化硫通入过量NaOH溶液中:SO2 + 2OH- == SO32- +H2O
|
10. 难度:简单 | |
下列检验铵盐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检验 B.加水溶解,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C.加入碱溶液,加热,再滴入酚酞试液 D.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
|
11. 难度:简单 | |
短周期元素W、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 B.Y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 C.W的非金属性比Z的弱 D.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在同主族元素中最强
|
12. 难度:简单 | |
下列原子序数所对应的元素组中,两者可形成离子键的是( ) A.1和17 B.12和9 C.14和6 D.15和8
|
13. 难度:简单 | |
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称为氢化物,下面关于氢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D2O分子所含有的中子数为8 B.热稳定性:H2S >HF C.NH3的结构式为:
|
14. 难度:简单 | |
某主族元素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则该元素一定是( ) A.ⅠA族元素 B.第ⅦA元素 C.第三周期元素 D.金属元素
|
15. 难度:简单 | |
XY2 是离子化合物,X和Y的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的相同,则X、Y为 ( ) A.Na和Cl B.K和S C.Ca和F D.Mg和F
|
16. 难度:简单 |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酸能电离出H+和酸根离子,故酸为离子化合物 B.共价化合物分子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C.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固体的反应是吸收热量的反应 D.需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
17. 难度:简单 | |
“1998中国十大科技成果”之一是合成一维纳米氮化镓,已知镓(Ga)是ⅢA族元素,则氮化镓的化学式可能是( ) A.Ga3N2 B.Ga2N3 C.GaN D.Ga3N
|
18. 难度:简单 | |
下列递变情况正确的是( ) A.Na、Mg、Al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其还原性依次增强 B.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对应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依次增强 C.C、N、O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Na和K属于第ⅠA族元素,其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NaOH比KOH强
|
19.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中属于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的是( ) A.HI B.NaOH C.Br2 D.NaCl
|
20. 难度:简单 | |
火山爆发产生的气体中含有1%的羰基硫(化学式为COS,C===O就是羰基),已知羰基硫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结合元素周期表知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羰基硫中O为-2价,C、S都是+1价 B.羰基硫分子中共含有3个原子核、16个电子 C.羰基硫分子结构中只含有共价键 D.羰基硫的电子式为
|
21.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B.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 C.若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为0.5mol·(L·S)-1就是指在该时间内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都为0.5 mol·L-1 D.化学反应速率用于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
22. 难度:简单 | |
现把镁条投入到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中,产生H2的速率如图所示。在下列因素中对产生H2速率没有影响的是( ) A.溶液的温度 B.镁条的表面积 C.Cl-的浓度 D.H+的浓度
|
23. 难度:简单 | |
N2 +3 H2 A.达到化学平衡时,N2将完全转化为NH3 B.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C.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 D.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为0
|
24. 难度:简单 | |
对于锌铜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的电极名称叙述有错误的是( ) A.发生氧化反应的为负极 B.正极为电子流入的一极 C.比较不活泼的金属铜为负极 D.电流的方向由正极到负极
|
25. 难度:简单 | |
N2H4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火箭燃料。0.25 mol 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 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1/2 N2H4(g)+1/2O2(g)===1/2 N2(g)+H2O(g) ΔH=+267 kJ·mol-1 B.N2H4(g)+O2(g)===N2(g)+2H2O(l) ΔH=-133.5 kJ·mol-1 C.N2H4(g)+O2(g)===N2(g)+2H2O(g) ΔH=+534 kJ·mol-1 D.N2H4(g)+O2(g)===N2(g)+2H2O(g) ΔH=-534 kJ·mol-1
|
26. 难度:简单 | |
(8分)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H2(g)+O2(g)===2H2O(l) ΔH=-572 kJ·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物能量总和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反应物能量总和。 (2)若2 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则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72 kJ。 (3)反应2H2 + O2 = 2H2O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拆开1molH2、1molO2和1molH-O中的化学键分别需要消耗436KJ、496KJ和463KJ能量,则反应过程(Ⅱ) (填“吸收”或“放出”) KJ。
|
27. 难度:简单 | |
(8分)观察图A、B,回答下列问题: (1)把一块纯净的锌片插入装有稀硫酸的烧杯里,可观察到锌片上有气泡,再平行插入一块铜片,可观察到铜片________(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再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见图A),组成一个原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烧杯中最初装入的是500 mL 2 mol·L-1的稀硫酸溶液,构成铜锌原电池(见图B,假设产生的气体没有损失,锌失去的电子完全沿导线到铜电极),当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11.2 L的氢气时,则此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8. 难度:简单 | |
(10分)A、B、C为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A、C两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质子数,B2-的结构示意图为 (1)写出A、B、C三种元素的符号:A ,B ,C 。 (2)B位于周期表中 周期 族。 (3)C的氢化物的电子式为 ;A的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 (4)BC6作致冷剂替代氟利昂,对臭氧层完全没有破坏作用,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致冷剂。已知BC6在温度高于45度以上时为气态。BC6属于 (填“离子”“共价”)化合物。
|
29. 难度:简单 | |
(6分)在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2L的容器内,某反应各物质(均为气体)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t1=5S,则前5S用M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 (2)t2时,正反应速率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逆反应速率。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2时刻该反应达到平衡 B. t3时刻该反应达到平衡 C.反应开始时,生成物的浓度为0 D.该反应的限度是可以改变的
|
30. 难度:简单 | |
(6分)CO、NO与SO2等物质是大气污染物。 (1)SO2不仅本身污染大气,而且它在大气中经尘粒催化能与水、氧气作用形成危害更大的酸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① ② 。 (2)CO、NO是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冶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用铂、钯合金作催化剂)。它的特点是使CO与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写出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31. 难度:简单 | |
(12分)下图是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两个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_ 。 (2)学生甲用装置Ⅰ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的气体产物。实验过程在烧瓶中观察到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在试管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烧瓶中产生红棕色气体的原因是 (用方程式表示) 。 (3)学生乙认为,甲用装置Ⅰ实验,无法说明问题。为了证明并观察到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产物为NO,甲设计了如图Ⅱ所示的实验装置,选择下列药品,并按下列实验步骤完成该实验。请你根据他的思路,回答下列问题: 药品:稀硝酸 锌粒 石灰石固体 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CaCO3固体 ③向试管中倒入过量的稀HNO3并迅速盖上带铜丝和导管的橡皮塞 ④待反应完全后,将导管插入试管内接近液面 ⑤将铜丝插入到溶液中 ⑥用注射器的针头穿过橡皮塞并向试管内推入氧气(或空气) (ⅰ)步骤①②目的是 ; (ⅱ)推入氧气或空气的目的是 ; (ⅲ)分别将等质量的铜片与等体积均过量的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所得到的溶液前者呈绿色,后者呈蓝色,某同学提出,这可能是Cu2+的浓度差异引起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填“同意”或“不同意”),原因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