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解决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切实有效的措施有

①植树造林,扩大森林覆盖率  

②推广节能灯具,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开发核能、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④关停高耗能产业,禁止矿物能源消耗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地球工程包括:发射反光板到地球运行轨道、人工造云、人工制造巨型树木、人造火山向空中释放硫化物等。20101029日联合国宣布在全球延缓实施地球工程。回答下列各题。

1.“地球工程旨在遏制哪种环境问题恶化的趋势( )

A. 大气污染    B. 湿地丧失    C. 物种灭绝    D. 全球变暖

2.依据整体性原理,联合国延缓实施地球工程的理由不可能是( )

A. 影响生物多样性    B. 增强太阳辐射强度

C. 影响气候及生态系统    D. 增强自然灾害风险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图为“距今2万—1.5万年前(属新生代)亚洲东部海岸线位置示意图”。完成以下各题。

1.图示时期,全球气候正处于( )

A. 地质时期的冰期

B. 历史时期的温暖期

C. 地质时期的间冰期

D. 历史时期的寒冷期

2.该时期为( )

A. 哺乳动物时代

B. 海生藻类时代

C. 爬行动物时代

D. 裸子植物时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该区域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作物生长期热量不足    B. 易受水旱灾害的影响

C. 以商品谷物农业为主    D. 生产的机械化程度高

2.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下列情况最可能发生的是

A. ①地滑雪业迅速发展    B. ②岛茶树分布的海拔降低

C. ③岛国旅游业蓬勃发展    D. ④地沿岸更易受海潮影响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的排放。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

①推广太阳能、核能        ②降低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

③减少森林面积            ④提高单位GDP能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为了缓解全球变暖,英国科学家提出将足球场大小的氦气球升到约19千米的高空,并用软管相连,向大气中输送大量微粒,以降低地球的温度。

据此并结合下图(数码代表各种辐射),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数码代表的辐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中能量最强的是紫外线

B. ②是对流层大气的根本热源

C. ③一般只出现在夜晚

D. ④主要是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2.输送到空中的微粒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这些微粒会使

A. 到达地面的①减弱

B. 被大气吸收的②减弱

C. 到达地面的③减弱

D. 射向宇宙空间的④增强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

回答下列各题。

1.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最可能是

A. 1800~1900m    B. 1900~2000 m

C. 2000~2100 m    D. 2100~2200 m

2.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

A. 喜光 喜湿    B. 喜阴 喜湿

C. 耐寒 喜旱    D. 喜热 耐旱

3.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是

A. 全球气候变暖    B. 光照更加充足

C. 降水日渐变少    D. 水土流失加重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9次缔约方会议于2013年11月22曰在次兰的首都华沙落下帷幕。大会就全球气候变暖的援助基金等问题进行了谈判。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现象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

A. 我国种植水稻的界线向南移动    B. 内蒙古草原将会变成亚寒带针叶林

C. 海南岛的面积将会变大    D. 黄河三角洲的土地盐碱化会加剧

2.防治上述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

A. 将石油和煤炭转化为气态燃料    B. 全面禁止使用氟氯烃类制冷物质

C. 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    D. 开发新能源,禁止化石能源的使用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生物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据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相对于我国,巴西的生物承载力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①国土面积大 ②水热充足 ③生物资源丰富,森林面积广阔 ④土壤肥沃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近几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巴西的生物承载力有下降的趋势,其原因是(  )

A. 气候变暖    B. 降水减少

C. 国土面积减小    D. 植被破坏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下图中的序号代表碳循环的过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  )

A. ①开采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

B. ②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

C. ③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

D. ④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

2.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则( )

A.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

B.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

C. 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

D. 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扩展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外力作用是(   )

A. 地壳运动    B. 风化剥蚀    C. 流水侵蚀    D. 风力侵蚀

2.研究表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所在的林芝地区1990-2000年间冰川总面积减少了568.71km²。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

A. 降水增多    B. 气温下降    C. 生态破坏    D. 气候变暖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下面甲、乙两图反映的是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两种途径。

(1)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图甲所示“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温度可达22℃。请分析“阳光居室”是如何达到这一保温效果的?

(2)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请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解释其原因。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太平洋中两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气候变化在2007年成为众多国际重要会议的主题词,温室气体减排因涉及各国发展利益,在12月3—14日的印度巴厘岛“世界气候变化大会”谈判中成为争论的焦点。

(1)简述A国冬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

(2)说出B国阴影区域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3)全球变暖对上述两国会产生什么影响?遏制全球变暖应采取什么措施?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