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图中A、B、C三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 A. 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 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 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
2. 难度:中等 | |
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下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读图并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地—气系统内存在着能量传递与转换,传递与转换形式多样,其中能促使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 A. 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 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 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 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2.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低的月份是( ) A. 1月 B. 4月 C. 8月 D. 12月 3.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 大气环流、大洋环流 B. 大洋环流、海陆分布 C. 地形起伏、海陆分布 D. 大气环流、地形起伏
|
3. 难度:简单 | |
(题文)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是( ) A. 垂直运动 B. 水平运动 C. 升降运动 D. 热力环流
|
4. 难度:简单 | |
如图表示近地面的热力环流图,箭头表示空气的运动方向,A、B、C、D四点气压由大到小的排序正确的是( ) A. D>C>A>B B. C>A>D>B C. A>B>D>C D. A>B>C>D
|
5.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的上午、午后、夜间及清晨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分布图。图中丁曲线愈接近地面气温愈高的原因是( ) A. 愈接近地面风速愈小,大气热量不易散失 B. 愈接近地面空气尘埃愈多,尘埃能吸收太阳辐射 C. 愈接近地面空气密度愈大,大气愈能吸收太阳辐射 D.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地面辐射首先供近地面大气吸收
|
6. 难度:中等 | |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 A. 地势的高低起伏 B. 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异 C. 海陆分布的差异 D. 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
7. 难度:简单 | |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A. 太阳辐射 B. 地面辐射 C. 大气辐射 D. 大气逆辐射
|
8.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某大陆沿北回归线作的剖面示意图,据此可知下列地区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
9.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海陆风示意图,其中风向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
10. 难度:简单 | |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读城市风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市区和郊区相比,近地面( ) A. 气温高,气压高 B. 气温高,气压低 C. 气温低,气压低 D. 气温低,气压高 2.根据城市风的原理,今后城市造林的重点应该在( ) A. 市区 B. 近郊区 C. 远郊 D. 农村
|
11. 难度:中等 | |
读下图“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若③④间的风向为西南风,则图示环流是( ) A. 北半球低纬环流 B. 南半球低纬环流 C. 北半球中纬环流 D. 南半球中纬环流 2.若该图表示海陆热力环流,箭头⑤代表的是陆风,则③代表的下垫面及此时的时间可能是( ) A. 陆地 22:00 B. 海洋 22:00 C. 陆地 10:00 D. 海洋 10:00 3.①②③④四处气压大小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③②①④ B. ③④①② C. ④③②① D. ④①②③
|
12. 难度:中等 | |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大气受热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代表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B. 白天气温高低跟丁有关 C. 乙是被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 D. 丙的强弱与天气状况无关 2.燃烧柴草有利于( ) A. 增强甲 B. 增强乙 C. 增强丙 D. 改变丁方向
|
13. 难度:简单 | |
以下四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
14. 难度:简单 | |
下图表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连续三天的天气状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11月4日白天云层的主要作用是( ) A. 保温作用 B. 吸收作用 C. 反射作用 D. 散射作用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1月4日平均气温最高 B. 11月5日昼夜温差最大 C. 11月6日夜间最容易出现霜冻 D. 三天中气温最低都出现在子夜时分
|
15.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 B. 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C. 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D. 臭氧吸收紫外线
|
16. 难度:中等 | |
一题多变题:读下面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是: ① ,② ,③ ,④ 。 (2)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其方向是 。 (3)若无④,只受①③影响,则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此时①与③的关系是 。 (4)实际大气中的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此图表示的地区在 (南或北)半球,理由是 。 (5)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地,原因是 。
|
17. 难度:中等 | |
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 材料二 下图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图中曲线表示气温的水平变化,直线短线表示空气的运动路径) (1)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 (2)结合图示资料,并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线段上绘制箭头以表示气流方向。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
|
18. 难度:中等 | |
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两幅图中所表示的空气环流运动,均属于 ( ) A. 大气环流 B. 海陆风 C. 季风环流 D. 热力环流 2.左右两图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空气环流运动,其主要差异是( ) ①时间尺度不同 ②空间尺度不同 ③成因不同 ④气流性质不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