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高考一轮气压带与风带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题。图甲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甲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的风向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示气压带位置反映的时段里(  )

A. 巴西高原草木枯黄    B. 我国东北地区昼短夜长

C. 密西西比河进入枯水季节    D. 北印度洋自东向西的船只顺风顺水

2.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热带草原气候受甲气压带和丁风带交替控制

B. 受乙风带的影响,西欧全年温和湿润

C. 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总是高温少雨

D. 受丁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夏季多雨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图是南半球的三圈环流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图示地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A. E处气流受热上升    B. G附近常形成极锋

C. F处气流受冷下沉    D. H所在地区全年降水稀少

2.常年受图中FG之间风带控制地区,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在当地最佳布局是

A. 布局在住宅区的东北方向    B. 布局在住宅区的东南方向

C. 布局在住宅区的西南方向    D. 布局在住宅区的西北方向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下图中表示气压带,表示风带,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正确判断是( )

A. ①—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

B. ⑤—低纬信风带东南风

C. ②—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D. ⑥—中纬西风带西南风

2.当图中地周围出现极夜时,下列地理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

A. 武汉的梅雨    B. 南京的伏旱    C. 北京的寒潮    D. 哈尔滨的洪涝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图为地球上某区域气压带、风带及3 000米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B. 甲风带与高空风向完全相反

C. 甲、乙风向相同时同属一个风带

D. 图中气压带控制下多降水

2.若该图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且甲纬度低于乙,则可能的是    (  )

A. 甲风带常年控制容易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B. 该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C. 该气压带与甲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D. 该气压带常年控制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南极大陆被称为冰雪大陆,气候酷寒,这与大气环流关系密切。下图示意某月南极大陆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M地气压最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位于无风地带,冷空气大量堆积    B. 海拔最高,极夜时间漫长

C. 冰层厚度大,反射太阳辐射作用强    D. 气候酷寒,利于空气下沉

2.影响南极大陆等压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海陆    B. 纬度    C. 海拔    D. 洋流

3.图示月份,多见狂风暴雪天气的海域是

A. 德雷克海峡    B. 威德尔海    C. 罗斯海    D. 别林斯高晋海

 

二、填空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读“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示为北半球的     (1或7)月。此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是        

(2)此时,图中A地盛行    风(风向),该季节的气候特征是       ,该气候形成的原因是                            

(3)B地气候类型是       ,成因是        ,其气候特征是          

(4)C地气候类型是           ,其气候成因是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导致地球上出现了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独特的气候区,如在下面右图中大约10°N~20°N大陆西部地区以及30°N~40°N大陆西部地区的气候均属于这一情况。30°N~40°N大陆西部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即使在常年受同一大气环流控制地区内的不同地点,大气环流也存在差异。下图分别示意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左图)和欧洲、非洲局部地区某时刻气压分布(右图)。

(1)若此刻气压形势在这一季节属于常态,请判断此刻北半球所处的季节是夏季还是冬季,并说明判断理由。

(2)请根据图文材料,推测除文字材料中所述两个地区外,上面右图中哪些地区理论上还可能出现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区?并说明其成因。(举一例进行说明即可)

(3)N、P两地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请从所处位置及大气环流角度推测两地年降水量的异同并简要分析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