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六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题文)下列环境问题中,不属于生态破坏问题的是( )

A. 世界性的土地荒漠化的加剧    B. 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的“红色”荒漠化

C. 工业“三废”的过量排放    D. 在干旱地区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灌溉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图为“我国洞庭湖沿岸某地195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示意图”。土地利用变化对该地区生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多样性增加    B. 湖泊对气候的调节能力下降

C. 水污染加重    D. 湖泊对长江的调蓄能力加强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研究表明,近若干年来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①太阳辐射呈愈来愈强的趋势

②人类燃烧化石燃料

③人类大量砍伐森林

④各种制冷家电将热量排入大气中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②③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哪项属于生态破坏

A. 南极上空出现的臭氧层空洞    B. 洛杉矶出现的光化学烟雾

C. 飞机起飞时产生的噪声    D. 土壤污染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题文)(环境保护)

   1月22日下午,中国科协公布年度十大科普事件。“APEC蓝”、“星际穿越热映”、“埃博拉侵袭西非国家”等入选了十大科普事件。 APEC蓝,是指: APEC会议期间北京蓝蓝的天空。11月3日上午8点,北京市城六区PM 2.5浓度为每立方米37微克,接近一级优水平。网友戏称天空的蓝色为“APEC蓝”。   

(1)APEC蓝可以反映我国当前什么环境问题?试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2)简述该类问题的防治措施。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大量移植树木对树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①加剧水土流失

②诱发地质灾害

③增加酸雨频率

④影响生态群落

⑤增加地表水的下渗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能使人的听觉器官易发生急性外伤,致使鼓膜破裂出血的噪声级为    

A. 100    B. 120    C. 140    D. 80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北京国际车展上,展出的新能源车型和清洁能源车型比以往任何一届都多。

若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A. 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B. 减轻大气污染    C. 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D. 提高能源利用率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题文)对下列各地区环境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东南地区土地盐碱化    B. 东北地区湿地萎缩    C.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    D. 西南地区水土流失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图为碳元素的地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环节中,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一项组合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②③

2.下列措施中有助于降低②环节的是( 

A. 新型能源的利用    B. 私家汽车的推广    C. 城市绿地的建设    D. 退耕还湖的实施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关于世界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发展中国家不存在环境问题    B. 大气、海洋、生物圈遭到污染,人类生存环境就要恶化

C. 世界环境问题的解决要依赖发达国家    D. 局部的污染也会影响到整个世界的环境污染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大量使用冰箱、空调会造成(      

A. 酸雨    B. 臭氧层破坏     C. 海平面上升    D. 空气污染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读“1991~2007年我国逐年排放SO2情况”图,我国SO2排放量居高不下,下列因素与此无关的是( )

A. 能源消费结构特征    B. 片面追求利益增长    C.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D. 追求短期利益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下列选项,不是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A. 解决环境问题的技术落后    B. 片面追求利益增长    C.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D. 追求短期利益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题文)人工合成的DDT被试验证明具有卓越的杀虫特性,但是大规模使用几十年后,才发现它进入了食物链的各个环节,损害了一些动物和人类的健康。这一问题说明了环境问题的什么特点(   

A. 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B. 人类破坏活动的广泛性    C. 规模的全球性    D. 过程的不可逆性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题文)关于环境问题的正确叙述是(     )

A. 在资源短缺方面,发达国家面临资源短缺问题,发展中国家资源丰富。

B. 环境污染在农村地区最为突出

C. 环境问题中的生态破坏主要酸雨对植物、动物等的危害

D. 生态破坏主要表现出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下列污染原因与结果搭配不正确的是 ( )

A. 氟里昂等排放物——臭氧层破坏

B. 大量使用农药——土壤和水污染

C. 砍伐森林——酸雨

D. 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全球变暖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的是(   

A. 环境污染    B. 人口增长过快    C. 生态破坏    D. 资源短缺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题文)关于中国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中国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两方面

B. 随着科技的发展,环境问题已不再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C. 我国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D. 近两年,我国的环境污染基本得到控制,工业“三废”排放量在减少

 

四、填空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耕地供需矛盾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是解决此矛盾的关键。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危害的________、过程的________、规模的________。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发达国家把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不能消除环境污染,而是________污染,促使环境污染________ 。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