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采猎文明时期,人类不受地理环境制约    B. 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全面恶化

C. 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初现矛盾    D. 后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走向协调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下图为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2000年—2008年,该地区1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  

A. 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B. 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C. 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D. 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相关内容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公平性原则—把消除贫困作为优先考虑的问题

B. 持续性原则—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

C. 共同性原则—为解决全球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必须承担相同的责任

D. 阶段性原则—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大气中的臭氧分布在平流层中,在20~30千米的高空,臭氧含量最大,形成臭氧层。臭氧层中的臭氧减少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有(  )

A. 刺激人的眼睛、喉、鼻

B. 使汞、镉等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C. 氟含量过多引起氟骨症

D. 皮肤癌的发病率增高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关于地球生物多样性受损的说法,正确的是 地球上物种的灭绝完全是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 人类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大大加快了地球物种的灭绝速度 地球物种自然的繁衍与灭绝过程是相当缓慢的人类活动不影响地球上生物物种的灭绝速度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    

A. K2线    B. AC 曲线    C. AD 曲线    D. AB 曲线

2.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量之间的关系,这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 共同性原则    B. 公平性原则    C. 持续性原则    D. 经济性原则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 发展的观念    B. 公平的观念    C. 环境的观念    D. 权利的观念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改变大气污染、土地费力下降等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    )

①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能源②营建速生薪炭林 ③推广生活用煤用电 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⑤大力发展畜牧业⑥加强交通建设

A. ①②⑤    B. ②⑤⑥    C. ①②⑥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对其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①没有人类社会及其发展,就没有当今意义的环境问题;

②人类社会越是发展,环境问题越是严重。要解决环境问题,人类须停止发展;

③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生产力水平、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等都会不同,环境问题的性质、特点也会不同;

④环境问题由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也会因人类社会发展而得到治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黎举行,超过150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了本次气候大会的开幕式。据此结合所学完成下面小题。

1.2015年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定》,此项行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A. 阶段性原则    B. 公平性原则    C. 持续性原则    D. 共同性原则

2.中国如期正式向联合国提交“国家自主决定贡献”: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①推广使用新能源②建立碳排放权交易机制③大量增加湿地、森林面积④提高单位GDP能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人类、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并得到世界公认的年代是(    )

A. 古代,源远流长工    B. 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

C. 20世纪80年代    D. 19世纪90年代开始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关于环境自净能力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 人类的破坏能力越大,环境的自净能力越强

B. 由于环境具有自净能力,所以不会发生严重的环境问题

C. 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

D. 当人类向环境排放过量污染物,环境会永久丧失容纳和清除能力而发生环境问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种可行有效的措施,下列属于同类垃圾的是 (    )

A. 易拉罐、废塑料    B. 水果皮、剩菜剩饭

C. 剩菜、废报纸    D. 旧家具、废电池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企业搬迁到发展中国家,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 共同性原则    B. 公正性原则    C. 公平性原则    D. 持续性原则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下面甲乙两图分别反映了不同的环境问题,对两图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可能是水体富营养化

B. 乙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可能是酸雨

C. 甲图的环境问题可能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造成的

D. “地球一小时活动”将有助于乙图环境问题的解决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题文)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富

B. 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 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D. 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下图是我国某地毛竹经济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M处可能是(    )

A. 竹材造纸厂    B. 竹纤维提取厂

C. 动物饲料厂    D. 动物养殖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该产业链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该地可能位于黑龙江省 

该产业链可增强土壤肥力           该产业链无三废排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3.该生产模式适合(    )

A. 在平原地区分散发展    B. 在山区相对集聚发展

C. 在城市大规模发展    D. 在农村小规模发展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7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1.图中有关城市热岛强度的信息,反映正确的是

晴天日平均值约1.7 ℃,最大值约3.7 ℃

阴天日平均值约0.9 ℃,最大值约2.4 ℃

热岛强度与天气形势有关,云量少,风速小,热岛效应微弱

晴天时,热岛效应显著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2.若图示热岛强度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密切,其依据是

城市人口密度高于郊区

臭氧层空洞不断扩大

海陆热力环流显著

峰值时刻与人流、车流高峰期吻合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目前西部地区因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500亿元。据此回答以下小题。   

(1)据统计,目前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62.5%,部分省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其土地面积的一半。这主要是因为  (   )           

A.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少   B.西部地区降水多且集中

C.西部地区植被破坏严重   D.西部地区黄土面积广泛

(2)为保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 (   )

①尽量减少资源的开采  ②生态建设以恢复自然植被为主  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林还草措施④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解决粗放型经济模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西部严重缺水,生态环境恶劣,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善水源紧张的状况,以下措施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           

A.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覆盖率

B.开垦荒地,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C.向天山等地的冰川撒播黑炭,以增加融雪水量,大力发展绿洲农业

D.大规模利用人工降雨技术,增加降水量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材料 西南某省份为大力种植橡胶,一直在砍伐原生态林。橡胶林涵水能力很差,为保证橡胶产量,需要扩大间距,控制单位面积植株数。下图为原生态林和橡胶林的水循环示意图。

指出橡胶林涵养水源能力很差的表现,并分析原因。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题文)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依据图中字母的含义(图中的字母与下列字母的含义一致),将选项的序号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每个序号限填一次)

①臭氧层空洞;②全球变暖;③酸雨   

(1)A________   

(2)B________   

(3)C________   

(4)列举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   

(5)为了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