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北京四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西欧、北美东部、东亚和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区。这表明有利于人口集中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①矿产资源丰富  ②森林草原广布  ③沿海地势低平  ④气温适宜降水适中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三个新卫星城之一,其定位是京津城际发展走廊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近年来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下图为“亦庄城镇人口构成比例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亦庄新增城镇人口的主要来源包括(  )

①中心城区迁出人口   ②本地区原有农业人口 

③来京务工人员   ④外国留学生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2.影响亦庄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是  (  )

A. 经济因素 B. 政治因素 C. 生态环境因素 D. 社会文化因素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城市地域有住宅区、商业区、办公区和文化区等功能分区a图中表示住宅区和商业区的曲线分别是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①和④    D. ⑨和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燕郊虽不是北京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卫星城,但它客观上起到卫星城的作用,甚至比北京现在的某些卫星城更具发展优势和潜力。读图,回答下题。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燕郊开发区的作用可能是(  )

A. 限制大城市郊区化的进程

B. 增加北京市区人口密度

C. 吸引市区相关产业向卫星城转移

D. 扩展京津市区的功能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图甲、图乙分别表示H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15年间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结合图甲中信息推断,该市人口状况发生的变化是(  )

A. 西北部人口增加的数量最多

B. 全市人口密度增加

C. 市中心的人口密度有所降低

D. 东部人口增长较慢

2.结合图乙中信息推断,该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

A. 商业区的分布更加集中

B. 新工业区向老工业区集聚

C. 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

D. 中部、南部路网密度增大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钟摆”交通现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上图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

A. 8:00    B. 12:00    C. 14:00    D. 18:00

2.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

A. 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

B. 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

C. 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

D. 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图示意不同类型餐馆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下题。

①②③④依次示意

A. 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

B. 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

C. 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

D. 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图为芝加哥西尔斯大厦和纽约帝国大厦等美国摩天大楼图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的摩天大楼一般分布在

A. 市区中心    B. 市区边缘    C. 河流两岸    D. 郊区

2.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 城市发展历史悠久    B. 城市发展历史短暂

C. 城市环保意识强烈    D. 城市中心地价便宜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加拿大很多地方人烟稀少,其主要原因是

A. 水资源分布不均    B. 地形以山地为主    C. 气候寒冷    D. 交通不便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容量明显小于东部地区,其首要原因是(     )

A. 开放程度低 B. 水资源匮乏 C. 人均消费水平低 D. 科技水平低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有关合理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合理人口容量越大

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合理人口容量越小

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合理人口容量越小

④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合理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某城市具有环形—放射状道路系统。下图为城市地租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 a曲线    B. b曲线    C. c曲线    D. d曲线

2.在地租最高峰处和次高峰处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A. 住宅区    B. 工业区    C. 商业区    D. 文化区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下图为2013年中、美、日、德四国劳动就业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人口的比例。由图可以推测,与其他三国相比,未来我国劳动就业人口中接受过

A. 中等教育的人口可能不足

B. 中等教育的人口可能过剩

C. 高等教育的人口可能不足

D. 高等教育的人口可能过剩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读 “我国甲、乙两城市不同区域人口变化(%)统计图”,完成下题。

两城市发展进入

A. 城市化阶段    B. 郊区城市化阶段

C. 逆城市化阶段    D. 再城市化阶段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每年5、6月间,可以看到我国华北地区自南向北展开大规模机械化庄稼收割。这主要得益于该区

①小麦种植为主  ②雨热同期  ③土壤肥沃  ④平原广阔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A. 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    B. 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

C. 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D. 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

2.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A. 人口出生率    B. 人口迁移

C. 人口死亡率    D. 人口密度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广东人经常喝凉茶,四川人喜欢吃麻辣。形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植被    B. 土壤    C. 气候    D. 地形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下图为2000~2010年唐山市和苏州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两市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苏州市少儿人口比例显著上升

B. 2010年40~49岁人口数唐山市比苏州多

C. 唐山市人口规模增幅较苏州市大

D. 苏州市人口结构趋于年轻化

2.造成两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唐山市人口自然增长迅速

B. 苏州市就业机会多,吸引年轻人迁入

C. 唐山市人口死亡率高

D. 苏州市人口寿命长,老年人口多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华南的双季稻种植 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 吐鲁番盆地的瓜果生产

上海郊区的乳牛业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发展立体农业

A. ①热量水源光照市场地形

B. ①水源地形热量市场科技

C. ①地形政策土壤科技水源

D. ①热量土壤地形政策气候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下图为北京市农业区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Ⅰ和Ⅱ农业圈农业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市场    B. 劳动力    C. 地形    D. 土壤

2.近年来,Ⅲ和Ⅳ农业圈的哪种功能呈快速下降趋势

A. 粮食供应    B. 蔬菜生产

C. 美化环境    D. 调节气候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2017年1月中旬,“新疆特色产品年货节”在淘宝启动。回答下面小题。

1.新疆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的优势条件是

A. 劳动力丰富    B. 土壤肥沃    C. 光照充足    D. 市场广阔

2.近年来新疆特色农产品在全国各地畅销的主要原因是

A. 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    B. 交通运输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C. 新疆农产品质量提高    D. 国家政策的支持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口净迁移率是一定地区、一定时期迁入和迁出人口数量的差值与平均人口数之比,其中正值反映人口净迁入,负值反映人口净迁出。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2005~2010年省域人口净迁移率分布图。 

(1)甲、乙两省区人口净迁移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 分析甲省环境人口容量较大的原因。

(3)说出丙省人口净迁移对当地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高雄矿产资源匮乏,工业部门主要有石化、炼油、钢铁、造船、食品等。读高雄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分析商业区、居住区布局的合理性。

(2)说明文教区的分布特点并解释原因。

(3)石化、炼油、钢铁等企业集中布局在南部沿海,请给出合理的解释。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浙江是中国蚕桑文化的代表。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1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近年来当地老百姓更愿意发展苗木、花卉等高效农业,从2008年到2014年,浙江桑蚕面积、养殖量、蚕茧产量连续7年滑坡,本有丝绸之府的浙江桑蚕养殖业陷入困境。

材料二  左图为浙江地理简图,右图为浙江南部某地农业生产结构示意图。

(1)浙江省桑蚕养殖区域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 

(2)分析近年来,当地老百姓更愿意发展苗木、花卉等农业的原因?

(3)有人建议将桑蚕养殖转移到广东一带,你认为是否可行?理由是什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