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关于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地理环境遭到破坏 ②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科学的萌芽 ③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 ④大规模的耕作、灌溉和放牧使生态系统日趋复杂和稳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2. 难度:中等 | |
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采猎文明时期,人受地的制约比较小 B. 农业革命以后,人地关系得到和谐发展 C. 产业革命之后,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局部地区产生环境问题 D. 到了近代,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
|
3. 难度:中等 | |
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A. 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 B. 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C. 与城市所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 D. 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
|
4. 难度:简单 | |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除经济和技术水平低的原因外,还有( ) A. 污染物排放总量比发达国家多 B. 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 C. 对环境问题的无知 D. 发展中国家人们的环保意识强
|
5. 难度:简单 | |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严重企业,违背了: A. 公平性原则 B. 持续性原则 C. 共同性原则 D. 协调性原则
|
6. 难度:中等 | |
“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 公平性原则 B. 持续性原则 C. 共同性原则 D. 长期性原则
|
7. 难度:中等 |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体现了下列哪一种人地关系的思想( ) A. 地理环境决定论 B. 可持续发展论 C.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D. 人定胜天
|
8. 难度:简单 | |
当生态赤字为负值时,从国家和地区的角度看是使用了别国的资源,从全球的角度看是盗用了下一代的资源。这句话中体现出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有( ) A. 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B. 共同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 C. 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 D. 经济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
|
9. 难度:简单 | |
下图反映了过去两千年来南极海豹毛中汞含量的变化,从中可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①海洋生物通过食物链富集了汞元素 ②人类对南极地区的影响从人类登上南极大陆开始 ③汞含量的变化与南极地区的环境污染有关 ④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具有环境代价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
10. 难度:简单 | |
对冰川加速融化产生的结果表述错误的是( ) A. 可以改变当地地貌 B. 可以加速水土流失 C. 从长远看,可以改善灌溉条件 D. 增加了灾害危险
|
11. 难度:简单 | |
(题文)下列哪个观点是正确的( ) A. 技术进步能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 B. 人类的发展来自于对自然的征服 C. 人类活动都会对生物体带来灾害 D. 人类对自然的维护就是对自身的保护
|
12. 难度:简单 | |
“解决人类同环境对立的矛盾,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应持的环境观是( ) A. 人地伙伴论 B. 人类中心论 C. 地理环境决定论 D. 天命论
|
13. 难度:简单 | |
(题文)下列做法符合人地伙伴论思想的是( ) A. 在我国西南林区大量采伐林木 B. 在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 C. 在我国主要海域实行伏季休渔制度 D. 在东北大面积开垦沼泽地
|
14. 难度:简单 | |
下列做法或说法符合人类中心论的思想的是( ) A. 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 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C. 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D.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
15.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人地关系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中心论和人地伙伴论在诞生时间上呈现逐次递进的关系 B.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广泛流行,导致了对地理环境的大肆破坏 C. 人类中心论主要应用于农业生产,对工业影响较小 D. 人地伙伴论诞生后,地理环境不断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
16. 难度:简单 | |
当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得到空前发展以后,人们又过于夸大人的力量,这时候形成的人地关系是( ) A. 地理环境决定论 B. 人类中心论 C. 人地伙伴论 D. 天命论
|
17. 难度:简单 | |
(题文)天然橡胶一般生活在北纬18°以南地区,而我国的天然橡胶却可以在北回归线附近的西双版纳大量生长,这体现的人地关系是( ) A. 人类中心论 B. 地理环境决定论 C. 天命论 D. 人地伙伴论
|
18. 难度:简单 | |
(题文)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矛盾最尖锐的一种人地关系是( ) A. 人地伙伴论 B. 天命论 C. 地理环境决定论 D. 人类中心论
|
19. 难度:中等 | |
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采猎文明时期,人受地的制约比较小 B. 农业革命以后,人地关系得到和谐发展 C. 产业革命之后,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局部地区产生环境问题 D. 到了近代,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
|
20. 难度:简单 | |
流行于中国古代民间的相地术也称风水术,古代许多的民居,甚至许多的城市、乡村选址都是严格按照风水理论进行踏勘后确定的。这种风水理论体现的人地关系是( ) A. 地理环境决定论 B. 天人合一论 C. 人地伙伴论 D. 人类中心论
|
21. 难度:简单 | |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A. 李特尔 B. 拉采尔 C. 魏格纳 D. 洪堡
|
22. 难度:简单 | |
下列不能够反映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是( ) A. 我国2000多年前“河伯娶亲”的故事 B. 我国古代华夏民族的图腾是“龙” C. 我国东南地区的东夷族以“凤”为图腾 D. 我国古代民间的风水理论相地术
|
23. 难度:简单 | |
下列可以反映比较理想的人地关系的是( ) A. 培根有一句名言:“要命令自然,就要征服自然” B. 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 C. “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 D. 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大量向湿地要耕地,向林地、草地要粮食
|
24. 难度:简单 | |
几乎所有的古代民族都有自己的图腾,我国古代民族的图腾是并不存在的所谓的“龙”。图腾的存在体现的人地关系是( ) A. 地理环境决定论 B. 人类中心论 C. 天人合一论 D. 人地伙伴论
|
25. 难度:简单 | |
(题文)下列中国古人的行为或主张蕴含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 以人为本,人定胜天 B. 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C. 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D. 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
26. 难度:中等 | |
读下面三幅图,图a和图b的箭头表示污染工业地理转移的趋向,图c表明单位产量的污染控制费用与污染物排放量的关系,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a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b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c分析污染工业发生地理转移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发,需要健全环境法规,这些法规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7. 难度:困难 | |
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甲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图乙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28.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面的一段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06年3月30日《人民日报》报道了甘肃两当县、内蒙古巴音舒嘎查村、北京门头沟区在生态修复方面取得的不斐成绩,由此将“生态修复”概念引入公众视野。曾几何时,由于不了解、不尊重自然规律,诸如开山造田、围湖造田、在水源极缺的沙漠中植树造林等种种做法被视为“征服自然”的“雄伟壮举”。然而,实践证明,不顾科学规律的做法不仅事倍功半,还留下了诸多恶果,一些地方生态环境不堪重负,急剧恶化,有的甚至到了惊人的地步。因此,在很大程度上,生态修复是针对人为破坏而言,是人类进一步认识自然、检讨自我的事后弥补行为。近年来,不少地方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耕还湖等措施,就是基于顺应自然规律,立足于生态的自然修复,以化解生态危机。更为重要的是,在生态修复的实践活动中,人们增强了对生态环境的自觉保护意识。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利用必须遵循一个前提,即顺应自然规律,科学且适度。生态修复,给大自然提供一个“疗伤”的机会,是一个关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 (1)上述案例体现了哪种人地关系思想? (2)你对人地关系有何认识?
|
29.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图及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有关资料表明,全球约有30%的土地因人类活动而产生退化,每年流失土壤201亿吨。全世界每年在运输过程中遗撒到海洋中的石油高达1000多万吨,重金属数百万吨,还有很多的各种垃圾。较20世纪初期增加了25%;与此同时,空气中的颗粒物质、CO2、CO和硫化氢等污染物也在不断大量增加。全世界的森林面积在以每年约170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平均每天有140种生物灭绝。 (1)分析说明图中下列字母反映的环境问题: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2)我国和世界土地荒漠化面积日益扩大,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人为原因是________。 (3)我国北方春季常出现沙尘暴天气,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和________;为改变这种局面,我国正在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 (4)世界和我国均有大面积地区形成酸雨,其主要原因有( ) A.工业排放废气 B.汽车排放尾气 C.建筑工地扬尘 D.家庭炉灶 (5)当前世界森林面积正在不断减少,减少速度最快的森林类型是__________,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