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吉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读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表

地点
 


 


 


 


 

年降水量(mm)
 

15.6
 

466.6
 

777.4
 

205.4
 

一月平均气温(℃)
 

8.5
 

6.6
 

1.2
 

9.0
 

七月平均气温(℃)
 

27.4
 

23.5
 

23.9
 

23.6
 

 

1.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海拔高度    D. 洋流性质

2.下列关于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B. ①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

C. ②两地位于季风区    D. ②两地位于半干旱区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读下图,甲、乙为我国两个盆地,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盆地中河流 (    )

A. ①河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B. ①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C. ②河初春有凌汛现象出现    D. ②河汛期长于①河汛期

2.甲、乙两盆地发展工业的共同有利条件是  (    )

A. 水陆交通便利    B. 天然气丰富    C. 劳动力丰富    D. 气候适宜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图为沿某条经线的我国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是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界线

B. 为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

C.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D. 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

2.图中①②③④地形区的地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 ①处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B. ②处千沟万壑,地表破碎

C. ③处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D. ④处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

3.图中①②③④地形区发展农业条件及面临的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处水土流失严重,陡坡应退耕还林还草

B. ②处地势平坦,红壤广布,土层贫瘠

C. ③处灌溉水源充足 ,夏季常受台风侵袭

D. ④处土壤盐碱化严重,多中低产田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继“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后,我国又制订了“实现东部新跨越”的战略方针,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A. 矿产资源不足    B. 水资源短缺    C. 人口密度较大    D. 洪水灾害频发

2.图中阴影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该地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

B.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C. 热带气旋的形成

D. 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天津、青岛、大连吸引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其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   

①水陆交通便利 ②劳动力价廉质优  ③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    

④水源、动力充足    ⑤市场前景广阔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②⑤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图是“某旅友暑期骑行途经地点的手机截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

A. 长江流域    B. 江西省

C. 江南丘陵地区    D. 珠江三角洲地区

2.该旅友骑行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风险是(  )

A. 临近海洋,易遭遇海啸    B. 气温高,易中暑

C. 海拔高,易发高原反应    D. 人烟稀少,易迷路

3.记录旅友骑行途经地点位置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GPS    B. GIS    C. RS    D. 数字地球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河流下游横截面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四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     B.     C.     D.

2.图中植被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的作用主要是(  )

A.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 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C.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D. 美化环境、防止气候变暖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读黄河流域部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区在农业生产中可能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和丁地区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主要气象灾害分别是(    )

A. 次生盐碱化 旱涝    B. 水土流失 沙尘暴

C. 土地荒漠化 低温    D. 土地荒漠化 台风

2.乙、丙两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 风力侵蚀 流水侵蚀    B. 风力侵蚀 流水堆积

C. 风力堆积 流水堆积    D. 风力堆积 流水侵蚀

3.在乙地形区的缓坡地修梯田发展林果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利于治理水土流失    B. 适宜种植苹果树

C. 可发展旅游观光业    D. 必须进行打坝淤地

4.为了促进乙地煤炭的加工转换,该地区近年来采取的措施是(    )

A. 建设高铁    B. 修建运煤铁路专线    C. 建坑口火电站    D. 矿区土地复垦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弃风”是指在风电发展初期,风机处于正常情况下,由于当地电网接纳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部分风电场风机暂停发电的现象。下图为“我国弃风情况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风力发电的有利条件有(    )

A. 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    B. 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C. 能源短缺,需求量大    D. 地势起伏较大,风力稳定

2.由燃煤发电取代部分弃风电量,带来的影响有(    )

①用电需求下降     ②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③不利于能源结构调整   ④导致酸雨范围向北扩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2016年9月20日,在延安召开的2016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上,国家林业局授予西安、延安等22个城市为“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除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外,城市森林还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这包括(    )

A. 提供农林产品    B. 净化饮用水资源、提高生物多样性

C. 减少空气污染、降低温室效应    D. 提供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

2.在城市森林建设中(    )

A. 要多移植大树、古树进城    B. 要因地制宜合理搭配树种

C. 要多引进国外的优良树种    D. 树种要整齐划一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媒体材料的热播,使人们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在“北大荒”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始于1947年,经过三代“北大荒”人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在昔日人迹罕至的荒原上,建成了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

材料二 图为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和粮食流通格局图。

(1)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 粮基地,并填下表。

商品粮基地

最主要的优势条件

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

 

 

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旱涝灾害频发

 

(2)为增强“北大荒”品牌的竞争力,北大荒农垦集团在今后生产中应采取哪些合理措施?

(3)从自然地理要素的角度分析甲区域三江平原湿地的成因。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读“影响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统计图”,回答问题。

(1)图中显示的导致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面积广大,试从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从地理位置、市场和交通三方面简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

(2)山西的煤炭资源有一天可能会面临枯竭,为促进山西的可持续发展,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但也产生了各种问题。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珠江三角洲处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呈现两个阶段发展, 第一阶段的主导产业是         ,1990年以后为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的主导产业是     

(2)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迅速推进的原因。

(3)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面临困境,许多外资企业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试从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的角度分析原因。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性的河流,在我国的河段叫澜沧江,下游叫湄公河。 我国境内的澜沧江流域资源十分丰富,是一个有待开发的资源宝库。下图为澜沧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澜沧江的流向为____________;流域内矿产最集中分布的省区简称是____________。

(2)澜沧江流域狭窄,其影响因素最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流域内深切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区域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