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版必修二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过关检测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采猎文明时期,人受地的制约比较小

B. 农业革命以后,人地关系得到和谐发展

C. 产业革命之后,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局部地区产生环境问题

D. 到了近代,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解决人类与环境对立的矛盾,促进两者的统一,其根本目的是

A. 研究人类如何良性发展

B. 控制人口增长,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C. 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发展生产力

D. 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图为“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人地关系中“环境反过来作用于人类社会”体现在图中的(  )

A. ①箭头中    B. ②箭头中

C. ③箭头中    D. ④箭头中

2.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与人口的关系,这符合(  )

A. 公平性原则    B. 持续性原则

C. 共同性原则    D. 公开性原则

3.人类乱采滥用资源属于图中哪一个过程的过失行为(  )

A.     B.     C.     D.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从2008年9月1日起上调大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降低小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这一政策调整,旨在降低汽油、柴油消耗、减少空气污染,促进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目标的实现。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这一政策出台的主要社会背景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  )

①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的问题 ②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 ③经济增长过快,资源全面枯竭的问题 ④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均资源短缺的问题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压缩生产规模    B. 倡导循环经济

C. 减少资源开发    D. 控制人口数量

3.针对我国能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

①拓宽国际合作,拓展能源进口渠道 ②调整工业结构,发展低能耗产业 ③因地制宜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④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 ⑤提高能源的产量 ⑥加强改善运输环节

A. ①②③    B. ①⑤⑥    C. ②④    D. ③④⑤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 ,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完成1-2

1.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 )

A 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B 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

C 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本性改变 

D 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2.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

A 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 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C 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D 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将林地与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B. 积极推广滴灌等节水技术

C. 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一批中低产田

D. 在平缓的山坡上适度修梯田以扩大耕地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间的关系。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环境质量逐步改善提高阶段是(  )

A. 后工业化阶段    B. 工业化初期阶段

C. 经济发展阶段    D. 工业化起飞阶段

2.图中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  )

A. 发达国家的环保政策不断改善

B.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的不断调整

C. 人的认识能力不断加强

D. 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2009上海国际车展上,展出的新能源车型和清洁能源车型比以往任何一届都多。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若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 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B. 减轻大气污染

C. 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D. 提高能源利用率

2.(小题2)若现阶段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将会产生的影响是

A. 缓解土地荒漠化    B. 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

C. 减轻耕地压力    D. 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图为“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虚线方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盾,其外在表现主要是(  )

A. 资源的破坏与短缺    B. 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C. 新材料应运而生    D. 资源利用范围越来越广

2.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开发利用主要是因为(  )

A. 自然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 人类可以无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 人口剧增和错误的认识

D.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种类不断增多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为了促进人们向“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方式”转变,把2008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确定为:“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最近国际社会为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的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调整能源结构,下列受冲击最大的工业部门是(  )

A. 钢铁    B. 机电    C. 纺织    D. 电子

2.在“低碳经济”争取实现《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目标的同时,工业排放出的温室气体具有了价值,并成为了一种商品。这种商品形成的市场称为(  )

A. 煤市场    B. 碳市场    C. 石油市场    D. 天然气市场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生态农业是一个生态上自我维持的农业生态系统,其特点是在保持和改善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求得最大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下列不属于生态农业生产方式的是(  )

A. 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B. 作物轮作、套种

C. 使用化肥提高作物产量

D. 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划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划分示意图

1.有关我国可持续发展状况地区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状态到较差状态

B. 从北向南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状态到较差状态

C. 西部经济地带可持续发展状态最差

D. 低山丘陵地区可持续发展状态最差

2.图中制约M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有(  )

A.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 资源、能源不足

C. 环境污染严重    D. 资金技术缺乏

 

二、多选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我国目前提出的走节约型发展道路的直接原因是(  )

①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 ②资源利用率低,在资源相对短缺问题 ③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数量仍较多 ④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加剧

A.     B.     C.     D.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当前,世界上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是人口增长过快,环境受到的压力过大,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实施计划生育国策的国情背景有(  )

A. 环境污染严重    B. 人口老龄化加剧

C. 人均资源不足    D. 城市人口不断增多

2.有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行为有(  )

A. 山区宜建梯田,发展种植业

B. 宜林区应退耕还林,发展多种经营

C. 宜牧区应建设人工牧场,提高载畜量

D. 沼泽湿地宜排干积水,发展耕作业

 

四、综合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2)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个字母只填一次) (4)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

D.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4)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4)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苏州河是上海的一条城市内河(贯穿城区的河流),其沿岸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河流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下图示意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的变化趋势(水质污染综合指数高表示污染严重)。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1989—2006年苏州河水质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

(2)简述改善城市内河水质的主要措施。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