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1.3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环境承载力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 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工业时期      B. 原始社会—农业时期—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C. 现代社会—工业时期—农业时期—原始社会    D. 工业时期—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我国的青藏地区根据土地生产潜力,估计可承载人口1 000万,这个数值不具有( )

A. 警戒性         B. 相对性       C. 确定性       D. 临界性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可导致环境承载力降低的因素有(  )

A. 科技水平提高    B. 环境质量相对稳定      C. 竭泽而渔    D.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题文)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个地区人几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A. 甲省    B. 乙省    C. 丙省    D. 丁省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部分)”,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   

A. 社会因素        B. 自然因素    C. 经济因素       D. 技术因素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为a,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为b,二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 a<b    B. a>b    C. a=b    D. 无法判断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对环境人口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环境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

B. 不同自然条件下人口容量是不同的

C. 一个国家的人口控制目标一定不能大于人口容量

D. 人类可以通过局部的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人环境口容量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的是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2.B点之后曲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的原因是      

A. 人口减少    B. 科技进步    C. 劳动力增加    D. 政策改变

 

二、选择题组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题文)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个地区人几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A. 甲省    B. 乙省    C. 丙省    D. 丁省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A. 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工业时期    B. 农业时期—原始社会—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C. 工业时期—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    D. 原始社会—农业时期—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题文)目前,下列地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A. 青藏高原    B. 珠江三角洲    C. 三峡库区    D. 塔里木盆地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完成下面小题。

1.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A. 文化水平    B. 生活水平    C. 科技水平    D. 资源

2.下图为“木桶效应”图,如果组成木桶的各块桶板分别代表影响环境人口容量不同的资源种类,则木桶的“短板”决定(   

A. 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    B. 环境合理人口容量的大小

C. 环境最适宜人口容量的大小      D. 环境合理承载力的大小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时间越来越短。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人口急剧膨胀,这说明了(  ) 

A. 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地球将会出现“人口爆炸”   B. 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C. 人口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是相适应的     D. 人口快速增长对于发展中国家是必要的

(2)近年来,世界人口增长的曲线呈现(  )           

A. “V”形     B. “S”形    C. “N”形    D. “J”形

 

四、选择题组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读我国人口垂直分析状况表,回答问题。

(1)从表中可得出我国人口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2)请从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分析川、黔、滇地区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   

(3)西藏的旅游环境容量在逐年增加,原因是________。   

(4)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出发,说明能否向西藏进行大量的人口迁移?理由是什么?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我国东、中、西部第四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

材料3:八五”末期,我国云南、贵州.四川3省贫困人口最多,总计2000万左右,至1999年在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仍接近600万,与之相邻的西藏贫困人口不足100万。   

(1)材料l反映出1990年一2000年间我国人口分布发展的趋向是什么________。   

(2)根据材料2可得出我国人口的垂直分布规律是________。   

(3)试从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简析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________。   

(4)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出发,说明能否向西藏进行大量的人口迁移?并说明理由________。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