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吉林省梅河口市2017-2018学年高二3月月考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读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能源生产量、消费量占全国比例图,完成问题。

1.西部地区能源资源储量及开发远景十分可观,但能源生产量比重却最小,其原因是

A. 能源消费量小    B. 资金技术缺乏    C. 国家政策倾斜    D. 能源资源总量小

2.下列扩大东部能源供应的对策中,正确是

①开发新能源②跨区域调配能源③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产业转移④改进生产工艺,降低能源消耗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蜂农为了“追花夺蜜”,往往要不停地迁徙放蜂。如图示意我国东线放蜂线路,读图完成问题。

1.东线放蜂线路经过的省区

A. 位于我国地势第三阶梯    B. 山区面积占一半以上

C. 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    D. 迁徙方向变化主要受降水影响

2.据图判断,蜂农可能

A. 在闽粤遇梅雨    B. 在江浙遇伏旱闷热    C. 在华北遇干旱    D. 在东北遇秋高气爽

3.蜂农迁徙放蜂选择的最佳交通运输方式是

A. 航空运输    B. 内河航运    C. 铁路运输    D. 公路运输

 

二、选择题组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图为“我国四条重要的山脉位置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既是省区分界线,又是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是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2.下列关于图中山脉及其两侧地理事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是我国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B. ②以东的地区黄土堆积极其深厚

C. ③附近有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D. ④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不同地形区中,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甲、乙两地的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A. 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B.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C. 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D. 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

2.甲地形区典型地貌的成因是

A. 风力沉积    B. 风力侵蚀    C. 流水沉积    D. 流水侵蚀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清明节气在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地区符合“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是

A. 长江三角洲    B. 黄河三角洲

C. 辽东半岛    D. 珠江三角洲

2.“清明时节,种瓜点豆”是民间描述清明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在下列地区中,该谚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

A. 珠江三角洲    B. 华北平原

C. 湟水谷地    D. 三江平原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四地(①~④)的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图。四地均位于平原,且受东部雨带的影响。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我国东部雨带位于③地时,正常年份时间约在

A. 3-5    B. 6-7    C. 7-8    D. 10-11

2.图中,②地可能位于

A. 松嫩平原    B. 华北平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珠江三角洲

3.在夏季风势力较弱的年份,往往造成我国东部地区

A. 南北皆涝    B. 北涝南旱    C. 南北皆旱    D. 北旱南涝

 

四、选择题组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表为我国主要流域水量平衡值(外流域水平衡原理: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蒸发系数是一定汇水面积地面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读表完成问题。

1.a、b、c、d 分别对应的流域是

A. 珠江、松花江、雅鲁藏布江、黄河    B. 雅鲁藏布江、珠江、松花江、黄河

C. 珠江、雅鲁藏布江、松花江、黄河    D. 雅鲁藏布江、珠江、黄河、松花江

2.C 河流域的蒸发系数大于长江的主要原因是

A. 流域面积小    B. 气温高    C. 光照强    D. 降水量小

3.a 与长江的分水岭是

A. 秦岭    B. 武夷山    C. 南岭    D. 巫山

 

五、单选题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表①②③④表示滇、川、陕三省省会和西藏自治区首府的名称,答问题。

1.根据表中气候资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为成都    B. ②为昆明    C. ③为拉萨    D. ④为西安

2.下列有关四地所在地形区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 ①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    B. ②位于汉水谷地    C. ③位于黄土高原    D. ④位于云贵高原

3.导致①②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    B. 大气环流    C. 地形    D. 海陆位置

 

六、选择题组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陕西十大怪: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辣子也是一道菜,泡馍大碗买,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不装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形成“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的饮食习惯是由于陕西关中地区主要种植

A. 玉米    B. 小麦    C. 水稻    D. 高粱

2.“帕帕不装头上戴的主要原因是

①冬春季节风沙较大 ②降水较少,为减少洗头次数 ③与当地宗教习惯有关 ④当地气候炎热,方便擦拭汗水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上海的小华利用暑假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设计了如下的游览线路图。据此回答问题。

1.四条游览线路中,能得到图示地形剖面草图的是

A.     B.     C.     D.

2.小华沿丙线路到延安旅游时,有时看到景点近在眼前,却要绕道行驶,原因是该地地形特征为

A. 沟壑纵横    B. 一望无际    C. 丘陵广布    D. 山河相间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有专家将季风区因地质环境特殊,又缺少水利设施而存留不住水的现象,称为工程性缺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地区中,工程性缺水最严重的是

A. 华北平原    B. 云贵高原

C. 河西走廊    D. 四川盆地

2.缓解当地“工程性缺水的最有效措施是

A. 跨流域调水    B. 修建水库

C. 人工降雨    D. 植树造林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据此回答问题。

1.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 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B. 人口增长过快

C. 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D. 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2.根据表格内容分析森林覆盖率的变化对该区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A. 气温年较差减小    B. 河流含沙量增大    C. 年降水量增加    D. 地下水增加

 

七、单选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山东黄河入海口一带盛产海盐,使滨州成为全国最大的海盐生产基地之一。如图为山东及周边局部区域 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入海口一带盛产海盐的原因是

A. 河流带来大量的盐类物质    B. 广阔的海滩和多晴天的气候

C. 黄河入海口处海水盐度高    D. 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

2.关于滨州和临沂两市气温差异,最明确的是

A. 1 月滨州气温低于临沂    B. 1 月滨州气温高于临沂

C. 7 月滨州气温高于临沂    D. 7 月滨州气温低于临沂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读我国各省电力供应示意图(港澳台数据暂缺),回答问题。

 

1.甲、乙、丙依次是

A. 火电丰富区、电力短缺区、水电丰富区    B. 电力短缺区、火电丰富区、水电丰富区

C. 水电丰富区、火电丰富区、电力短缺区    D. 电力短缺区、水电丰富区、火电丰富区

2.相对于乙图例代表的地区,甲图例代表地区能源的优点不包括

A. 清洁、无污染    B. 可再生

C. 对交通运输的压力不大    D. 开发难度小

3.目前,我国建设了许多大型的能源调配工程,如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的我 国建设许多大型能源调配工程的原因是

A.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B. 我国能源地区分布不均    C. 我国人均能源不足    D. 我国西部能源总量大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如图为我国某地局部降水(雪)分布图。读图,完成问题。

1.下列对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地势比乙地高    B. 甲地中雪,乙地中雨

C. 甲地气压比乙地高    D. 甲、乙两地风向均为偏北风,乙地风力较强

2.导致图中雨雪分界线在甲、乙两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    B. 大气环流    C. 地形    D.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八、选择题组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三个自然区的名称

A   ,B  ,C  

(2)A区与C区的界线与   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吻合;B区与C区以____山脉为界。

(3)A区耕作业以______为主,其限制性因素是_____;C区发展农业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

(4)有关江苏省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①都在东部季风区    ②以平原为主  ③都是湿润区  ④跨亚热带和暖温带 ⑤属于东部经济地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②④⑤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读我国西北某地地形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特征。

(2)简述图中甲河流的水文特征。

(3)据图说明图中城镇分布的特征,并分析主要的自然原因。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B 湖为咸水湖,自 20 世纪 60 年代起,C 河流域人口、耕地猛增,B 湖水位下降,湖水水质恶化,而后 从 A 河调水改善 B 湖水质。

 

比较 A 河流域降水的地区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