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浙江省绍兴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图是“两地年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①位于南半球,②位于北半球)”。完成下列各题。

1.在①、②两地,下列功能区布局均合理的是(    )

A.     B.     C.     D.

2.与①地相比,②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

A. 雨热同期    B. 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

C. 降水量多    D. 热量充足,气温年较差大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2016年11月份,由中国出发的首支贸易试点车队抵达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并将货物装船发往海外,标志着“一带一路”建设示范和先行项目的中巴经济走廊正式贯通。完成下列各题。

1.中巴经济走廊两端自然地理环境的共同特征是

A. 气候温暖    B. 地形平坦

C. 降水稀少    D. 土壤肥沃

2.瓜达尔港的建设沿用了中国深圳模式,影响两城市形成的共同区位因素有

①自然资源丰富  ②国家政策支持  ③科学技术发达  ④地理位置优越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2016年9月27日,世界最大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贯通仪式隆重举行,大桥主体工程由桥—岛—隧集群而成。完成下列各题

1.港珠澳大桥的主要作用是(   

A. 提升港澳的城市等级    B. 形成新的交通枢纽

C. 改变广州的功能分区    D. 加速珠三角区域融合

2.港珠澳大桥主体以隧代桥的主要目的是(   

A. 降低大桥的建设成本    B. 增强大桥的通行能力

C. 增加海域的通航能力    D. 保护海洋的生态环境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纳木错,2006年湖区降雨明显少于往年,但湖水依然上涨。完成下列各题。

1.纳木错湖水量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A. 植被覆盖增加    B. 冰川融水增多

C. 地下水补给增多    D. 大气降水增加

2.下列图示湖泊与纳木错相似的是                                       

A.     B.

C.     D.

 

二、null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面左图为黄河干流图,右图为黄河含沙量及年径流总量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兰州到河口段,黄河年径流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大    B. 该河段地势低,支流汇入多

C. 流经重要农业区,农业用水量大    D. 土质疏松,河水容易下渗

2.关于黄河含沙量的变化和原因不正确的是

A. 黄河上游含沙量变化小:降水较少,地形平坦,流水侵蚀弱

B. 兰州附近含沙量较小:流经地区沙漠面积小

C. 过河口后含沙量明显增加:水土流失严重

D. 过孟津后含沙量逐渐减小:流速减慢,泥沙沉积

3.关于黄河治沙措施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中上游修水库    B. 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C. 小流域综合治理    D. 下游挖入海新河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特斯拉公司是一家以美国硅谷为基地,在纳斯达克上市专门生产纯电动汽车的公司。完成下题。

电动汽车充电站的选址可利用GIS系统作综合分析,需调取的参考图层有     

①公共停车场分布图 ②交通线路图 ③住宅区图 ④电力网络图 ⑤充电设备生产商分布图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⑤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图为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的堰塞湖的影像。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丁四地海拔从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    B. 乙丙甲丁    C. 乙甲丙丁    D. 甲丁乙丙

2.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的区域,主要利用的技术是

A. 遥感(RS)    B. 地理信息系统(GIS)

C. 全球定位系统(GPS)    D. 北斗导航系统(BDS)

 

四、null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需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水库流入量/水库流出量)。读北半球某水库水量盈余率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3月水库水位最高②6月水库储水量最少③9月水库储水量最少④10月水库水位最高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2.该水库

A. 可能位于英国    B. 分布在大陆西岸    C. 以冰雪融水为主    D. 水位季节变率小

 

五、单选题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读某季节澳大利亚北部盛行风向和气压分布图,完下面小题。

1.图中甲地盛行风的主要成因是才

A. 海陆轮廓及其洋流性质

B.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D. 地势高低起伏状况

2.该季节的

A. 甲地盛行西北季风,寒冷干燥    B. 乙地盛行东北信风,炎热干燥

C. 丙地盛行偏西风,温暖多雨    D. 丁地盛行偏东风,温暖多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2017·浙江温州期中)下图为天山博格达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主导垂直自然带变化的因素是(  )

A. 光照    B. 热量    C. 水热    D. 水分

2.该山北坡出现针叶林带而南坡没有,其主要原因是北坡(  )

A. 热量丰富    B. 光照充足

C. 比较湿润    D. 气温较高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尼日利亚经济以农矿业为主,是非洲第一大石油出口大国,东亚的中国、日本、韩国等是其主要的原油进口国,下图为尼日利亚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尼日利亚热带经济作物油棕在南部大面积种植的自然区位优势是

A. 平原地形,地势低平    B. 降水稀少,土壤肥沃

C. 热量充足,降水丰富    D. 沿河分布,灌溉水源充足

2.尼日利亚原油运输到东亚可能经过

A. 英吉利海峡、苏伊士运河    B. 好望角、马六甲海峡

C. 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    D. 巴拿马运河、直布罗陀海峡

3.尼日利亚北部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A. 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B. 森林破坏,水土流失

C. 经济发达,污染严重    D. 水网稠密,湖泊萎缩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读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海峡①       为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②海域面积逐渐      (扩大或缩小),因为该地位于板块的         边界。

(2)③地动物为适应   环境,表现出夜行、昼眠、耐旱等特点,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特征。

(3)④地人口增长模式是         ,该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4)⑤海域渔业资源丰富,从洋流角度简析成因。

 

六、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成都在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装备等产业有较大的优势,四川大学、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等高校、科研机构众多。2017年2月16日,成都成为中国第二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材料二:下图为中国某区域图

(1)拉萨附近地热能、     等新能源丰富,按自然资源自我再生性质分,地热能属于        

(2) 该区域位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       , 就工业结构来说,该地区以      工业为主。

(3) 成都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主导条件是      ;成都的典型植被是     

(4)甲工程是我国规划建设的         工程,简述建成后对兰州的有利影响。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伊塞克湖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国境内,湖面海拔1608米,面积约6236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78米,终年不结冰,风光独特,以“热湖”著称,湖中矿物含量达6%,是内陆咸水湖,有90多条河流汇入该湖,但无一条流出。年降水量约200~300毫米,蒸发量大,达820毫米。下图为伊塞克湖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野外探险时可利用太阳和手表进行大致方位的确定:当地时间时数折半对太阳,手表12点位置指的是北方(这个时数是24小时制的数)。例如下午2点为14时, 14/2=7 将7点位置对准太阳,12点位置所指的方向便是北方。

(1)分析伊塞克湖成为咸水湖的原因。

(2)分析伊塞克湖冬季不结冰的原因。

(3)在伊塞克湖东侧可以看到连绵雪峰,且积雪量多于其他地区,试分析原因。

(4)假如你有机会去伊塞克湖旅游,并打算在北京时间17:00利用手表进行野外定位。请你在下图基础上绘制示意图,要求绘制出时针、太阳,并标注北方。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黄淮海平原略图。

材料二:位于渤海湾西岸的长芦盐场是我国海盐产量最大的盐场,其所产之盐,数量大,质量好,颗粒均匀,色泽洁白,中外驰名。

材料三:黄淮海平原的东部滨海地带由于地势低洼,在发展农业过程中,频繁遭受旱涝、寒潮(冻害)、盐碱等自然灾害的威胁。科学工作者们在长期实践中因洼制宜,摸索出“鱼塘—台田”的治理模式

(1)比较甲、乙两水文站水体含沙量的高低,并分析原因。

(2)分析长芦盐场盛产海盐的自然条件。

(3)指出①地附近典型的水积地貌,并简述其成因。

(4)分析“鱼塘—台田”治理模式在防御自然灾害方面的作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