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2018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四)文综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组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京煤集团长沟峪煤矿位于北京西南方向,距离北京城区40公里。2013年在煤炭市场萎靡的情况下,长沟峪的煤仍然大量出口。2016年3月15日,这座在北京有着50多年历史的煤矿正式关停,它其实还能再挖30年,可采储量还有329万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13年,长沟峪的煤仍然大量出口的主要原因是    (    )

A. 临近市场    B. 运输便利    C. 价格低廉    D. 煤质优良

2.促使长沟峪煤矿关停的主要原因是    (    )

A. 产业结构调整    B. 原材料枯竭    C. 市场需求减小    D. 企业竞争加剧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格栅坝是以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浆砌石等为材料,将坝体做成横向或竖向格栅结构的坝。读下图,完成下题。

1.格栅坝主要是防御

A. 水土流失    B. 泥石流    C. 崩塌    D. 滑坡

2.格栅坝有利于

A. 保持水土    B. 调蓄径流    C. 淤积良田    D. 拦石排水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我国农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下图为二十四节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农事活动中的谚语与“惊蛰”这一节气相吻合的是(  )

A. 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B. 麦熟一晌,虎口夺粮

C. 东风不倒,雨下不小

D. 有霜有霜,晚稻受伤

2.有关济南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寒露的夜较清明的昼短

B. 小寒较大寒日出时刻早

C. 立春与立冬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 夏半年与冬半年时间长度一样

 

二、单选题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库赛湖的年纹层是一种由冬季冰面颗粒物质沉积形成的粗颗粒层和夏季沉积的细颗粒 层两者交替形成的。下图为库赛湖地形及取样点沉积层垂直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库赛湖湖底粗颗粒层的沉积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库赛湖东南部和西北部等深线疏密差异大的原因可能是

A. 东南部地壳下陷更加剧烈

B. 东南部流水沉积作用较强

C. 西北部风力沉积作用较强

D. 西北部冰川沉积作用较强

3.湖泊年纹层是进行古气候环境研究的重要依据之一。若湖底某细颗粒层较厚,可推测该 年比往年

A. 春季风力偏大    B. 夏季气温偏高

C. 秋季降水偏少    D. 冬季光照较强

 

三、选择题组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的桑树栽培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种桑养蚕最早的国家,种桑养蚕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桑树,高3~10米或更高,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生长适宜温度25~30℃,耐旱,耐水湿,对土壤的适应性强。桑蚕,起源于我国,是以桑叶为主要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蚕食桑后,幼虫生长迅速,蚕蛹适宜温度22~28℃,最适温度23.8~25℃,自孵化至吐丝结茧,一般春蚕24~30天,夏秋蚕20~24天。桑蚕茧可缫丝,蚕丝主要用以丝绸生产。

广西宜州市域面积386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面积占89.80%。总人口62万,其中农业人口49万。地处黔桂交通要冲,又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要地,种桑养蚕历史悠久。近年来,江浙等东部地区种桑面积日渐缩小,随着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广西宜州市的桑蚕产业突飞猛进,已成为“中国第一大桑蚕基地”。目前宜州共有茧丝绸相关企业20多家,形成了以“种桑养蚕—鲜茧收烘—缫丝—织绸”为主产业链,以桑杆生产食用茵、蚕沙无害化治理和次下茧加工蚕丝被等为重点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如何从“东桑西移”到“东绸西移”的“破茧化蝶”问题一直困扰着广西桑蚕产业。下图示意宜州在广西的位置。

(1)与江浙相比,说明宜州有利于种桑养蚕的自然条件。

(2)从市场角度分析宜州桑蚕业迅猛发展的原因。

(3)阐述种桑养蚕对宜州地区的积极影响。

(4)请为“以种桑养蚕为基础”的宜州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四、综合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考结束后,强海峰同学想到非洲旅行,当他看到某旅游网站关于安哥拉的介绍时,有些内容颠覆了他的认知。下面是网站关于安哥拉的推介:    

提到非洲,是不是就想到酷热?但安哥拉气温舒适宜人,全年平均温度在22℃左右,最高气温也不超过28℃,被称为非洲的“春天国度”。

提到非洲,是不是就想到干燥?安哥拉全年分旱、雨两季,5~9月为旱季,相对凉爽,有很重的雾,也被人们称为“雾季”,潮湿无雨;9~5月(次年)为雨季,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量从东北向西南逐渐递减,东北高原地区年均降水量可达1500毫米,而南部纳米贝沙漠地区年均降水量仅为50毫米。  

提到非洲,是不是就想到物产丰富?安哥拉确实是富饶的国度,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丰富。截止至2014年,安哥拉已探明石油可采储量超过131亿桶,天然气储量达7万亿立方米;主要矿产有钻石、铁、磷酸盐、铜、锰等。森林面积53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5%,是非洲第二大林业资源国,草场资源广阔。水资源潜力1400亿立方米,水力、农牧渔业资源较丰富。

(1)描述安哥拉地形特征并说明判断理由。

(2)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问题①:解释安哥拉沿海和内陆地区气温舒适宜人的原因。

问题②:解释安哥拉北部地区内陆湿润、沿海干燥的形成原因。

(3)分析安哥拉生物物种丰富的原因。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骑行是一种健康自然的运动旅游方式,能充分享受旅行过程之美。一辆单车,一个背包即可出行,简单又环保。近年来环青海湖骑行旅游很受欢迎,济南某校的小明计划暑假期间到该地环湖骑行游玩,下图是其拟定的骑行线路图。

结合该地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小明此次环湖骑行旅游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及哈萨克丘陵北部地区组织大规模的垦荒。这一地区属于草原带向半干旱荒漠化过渡的干草原带。该地区后期土壤风蚀加剧,由此引发的“黑风暴”十分严重。

根据图文材料,分析前苏联垦荒区土壤风蚀的自然原因,并说明人类生产活动是如何加剧这一过程的。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