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 895米,距离赤道仅300多千米,其峰顶雪冠正面临着在50年内消失的威胁。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影像的获取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RS) B.全球定位系统(GPS) C.地理信息系统(GIS) D.数字地球 2.利用此项技术可( ) A.分析水灾损失 B.获得森林分布信息 C.分析矿产种类 D.确定矿产储量
|
2. 难度:中等 | |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不少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受劳工荒、电荒、油荒、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目前生存困难,面临倒闭或需要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的区位选择大多符合( ) A.模式1 B.模式2 C.模式3 D.模式4 2.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国家中部崛起的需要 B.地理区位相同 C.当地基础设施完善 D.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 3.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众多的加工型企业而言,目前最需要采取的措施是( ) A.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 B.缩小生产规模,加大资金投入 C.降低劳动力报酬,节省成本支出 D.申请破产保护,谋求东山再起
|
3.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 A.土壤、水源 B.光热、降水 C.风向、地势 D.地形、河流 2.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沙尘暴 C.土地盐碱化 D.洪涝灾害
|
4. 难度:中等 | |
读日本产业向外转移比例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1994年以后,日本产业转移增加最多的地区是( ) A.亚洲 B.北美 C.欧洲 D.其他 2.日本把产业转移到该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接近原料地 ②劳动力廉价 ③政府政策 ④市场广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1951—1994年,日本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是欧美,其主要原因是欧美( ) A.技术进步 B.交通便利 C.资金充足 D.市场广阔
|
5. 难度:中等 | |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5年前开始,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 A.食品工业 B.高耗能工业 C.农产品加工工业 D.高技术工业 2.近年来,在“黑三角”教训之后,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②该模式体现了清洁生产过程; ③该模式延长了产业链,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④该模式体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过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来
|
6. 难度:中等 | |
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2.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 ) A.沙尘暴频度减少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3.荒漠化的治理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治沙战略应( ) A.以工程措施为核心 B.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C.以生物工程为核心 D.以跨流域调水为核心
|
7. 难度:中等 | |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题。 20世纪80年代,港澳地区产业多向该地扩散,原因有 ( ) ①劳动力丰富 ②地价低廉 ③资金雄厚 ④国家的优惠政策 ⑤技术力量雄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
8.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我国某条河流某河段的标志性景观,该景观用冷暖两种不同的色调说明我国南、北方地理环境的显著差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有关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南水北调的主要水源地 B.河流两岸平原地区是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 C.流域内降水季节变化与田纳西河不同 D.流经横断山区适宜梯级开发 2.图中河流南部低山丘陵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在于 ( ) A.秸秆还田保持土壤肥力 B.扩大梯田面积,扩大生产规模 C.推广新型灌溉技术,控制土壤盐碱化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
9.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 ) A.终年炎热 B.冬暖夏凉 C.终年寒冷 D.冬冷夏热 2.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 ) A.根系不发达 B.叶质坚硬,树皮厚 C.板状根大,树干长 D.叶面宽大,多气孔 3.赞比西河在维多利亚瀑布以上的河段为河流上游,该河段( ) A.干流流速缓慢 B.峡谷险滩广布 C.支流短小急促 D.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
|
10. 难度:中等 | |
读美国本土简图,回答下列各题。
1.①②③④四个地区是美国的农业带,其中,种植粮食作物相同而耕作方式不同的是 ( ) A. ①与② B.①与③ C. ③与④ D.②与④ 2.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农业带中,主要粮食作物和我国东北平原大体相同的是( ) A. ① B.② C. ③ D.④
|
11. 难度:中等 | |
读日本日平均气温≥10℃的日数分布图(图中数字单位:日),回答下列各题。
1.导致日本日平均气温≥10℃的日数分布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差异 B.纬度不同 C.土壤成分 D.降水多少 2.下列关于日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经济以加工贸易为主 B.主要工业区分布在日本海沿岸 C. 近年来日本将一些工业,特别是污染严重的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D.日本的自然资源中,森林资源比较丰富
|
12. 难度:中等 | |
读宁夏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Q、R两地的荒漠化类型分别为 , (2)分析两地荒漠化出现差异的原因。 (3)为了保护铁路,人们在R地铺设了草方格沙障,分析R地铺设草方格沙障所起的作用。
|
13. 难度:中等 | |
图甲是R河流域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雅图气候温暖多雨,森林茂密。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别为2 ℃和24 ℃,年降水量890—970毫米,因此有“雨城”之称,阴天数每年平均为226天。 材料二 R河是北美洲西部流经加拿大和美国两国的河流。该河流在美国的流域面积仅占美国国土面积的7%,但水能资源却占美国全国水能资源的35%,是美国电力最充沛的地区,铝业公司、波音公司等企业在这里蓬勃发展。远洋海轮可直达河口以上179千米处的波特兰港。目前该河流域所在地区成为“美国粮仓”“面包篮子”和“菜篮子”。 材料三 供鱼类洄游通过水闸或水坝的人工水槽,称为鱼道(图乙)。 (1)简述R河的水文特征。 (2)简析西雅图铝业公司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3)结合R河流域分布示意图材料,比较A、B、C三个水坝多年平均过鱼数量的大小,并分析成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
14. 难度:中等 | |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沼泽广布。 (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2)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