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二5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读图,回答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P区域位于(    )

A.南半球、西半球   B.南半球、东半球

C.北半球、东半球   D.北半球、西半球

2.P区域所在的大洲是(    )

A.欧洲   B.非洲   C.南美洲    D.北美洲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图中,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中的数码表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山谷、山脊、山顶、盆地        B.山脊、山谷、山顶、盆地

  C.山谷、山脊、盆地、山顶        D.山脊、山谷、盆地、山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城市①、②、③可能分别是(    )

  A.上海  莫斯科  孟买

  B.上海  罗马  孟买

  C.北京  罗马  雅加达

  D.北京  莫斯科  雅加达

2.5.城市②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

  A.大陆西岸      B.大陆东岸      C.大陆内部      D.赤道地区

3.城市①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

A.热带雨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马六甲海峡位于(    )

  A.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之间          

 B.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之间

  C.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D.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岛之间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印度主要的经济作物有(    )

  A.棉花、水稻、茶叶      B.棉花、黄麻、茶叶

C.茶叶、甘蔗、小麦      D.甘蔗、茶叶、大豆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中亚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亚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B.中亚地区的河流多为外流河

  C.咸海的盐度越大,咸海的面积就会越大   

D.该地区的降水主要来自印度洋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古巴比伦文化的摇篮是(    )

  A.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B.尼罗河谷地和河口三角洲

  C.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           

D.印度河恒河流域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近年来,埃及的主要经济支柱是(    )

  A.石油、运河、侨汇和旅游        B.文物、运河、侨汇和旅游

  C.铁矿、运河、侨汇和旅游        D.石油、运河、棉花和旅游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鲁尔区钢铁公司把高炉建到荷兰海边的区位因素是(    )

  A.接近市场         B.接近原料地     

C.接近能源地       D.接近劳动力丰富区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俄罗斯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部受大陆影响明显   

B.纬度高是冬季寒冷的最主要原因

C.北部比南部更干旱     

D.俄罗斯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没有温带季风气候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北美洲的两个主要粮食出口国是(    )

  A.美国和墨西哥        B.美国和加拿大     

C.加拿大和墨西哥      D.美国和古巴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巴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煤、铁资源丰富           

B.7月,热带草原区降水量大

C.咖啡和粮食出口量很大     

D.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巴西东南部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澳大利亚的主要出口农牧产品是(    )

  A.小麦和羊毛      B.棉花和牛肉      C.小麦和牛肉      D.小麦和奶制品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中山站出现极昼期间,下列河流最有可能处于枯水期的是(    )

  A.湄公河        B.莱茵河        C.亚马孙河        D.赞比西河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

A.壮族     B.回族    C.汉族    D.满族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表现在(    )

A.为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   

B.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

C.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 

D.是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界线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图为我国西部某区域7月均温(℃)等值线图,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

原因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两地距海远近不同

B.甲地为盆地、乙地为高原

C.高山阻挡了水汽输送   

D.两地纬度差异大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决定我国东部地区雨季早晚的主导因素是(    )

A.夏季风的进退        B.纬度位置        C.海陆分布        D.地势高低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    )

A.中南地区        B.西南地区        C.华东地区        D.华北地区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下列用水较紧张的城市是(  )

A.天津      B.南京      C.广州      D.福州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导致我国南方和北方耕作制度产生很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热量     C.土壤    D.水源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由北向南的顺序是(    )

 A. 京津唐、辽中南、沪宁杭、珠江三角洲  

B. 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

 C. 京津唐、沪宁杭、辽中南、珠江三角洲  

D. 沪宁杭、京津唐、辽中南、珠江三角洲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有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之称的铁路干线是                (    )

A.京沪线      B.京广线     C.焦柳线     D.宝成—成昆线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我国东北平原的土壤以及主要农作物是(    )

  A.黄土,水稻、小麦、大豆          B.红土,水稻、油菜、甘蔗

  C.水稻土,水稻、甜菜、大豆        D.黑土,春小麦、玉米、大豆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关于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

  B.南方地区降水多,有“水乡泽国”之称

  C.四川盆地特产丰富,是我国天然橡胶、甘蔗重要产地

  D.长江以南广大丘陵地区分布着酸性红壤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西北地区发展生产,进行国土整治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

①兴修水利工程,引水变旱地为水田 

②改造盐碱滩,改良贫瘠土地 

③保护草地资源,防止草场退化,建设人工草场 

④治理沙漠,植树种草,设方格沙障,固定沙丘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在青藏高原上修建青藏铁路遇到的最主要的技术难题是(    )

  A.高原问题        B.高寒问题        C.缺氧问题        D.冻土问题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读图和有关材料,回答。(20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2012年4月13日电据朝中社13日报道,朝鲜于当天上午7时38分55秒(北京时间6时

38分55秒)从平安北道铁山郡的西海卫星发射场发射了首颗应用卫星“光明星3号”,但

这颗地球观测卫星没有进入预定轨道。

(1)B国北隔                          河同A国相邻。(2分)

(2)B、C两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分别是:                      。(2分)

(3)图中半岛位于                    海之间。(4分)

(4)E国是亚洲核能发电量最多的国家,试简述其优先发展核电的理由:(8分)

 

(5)据图判断该半岛的地势特点大致是           ,理由是                       

                    。(4分)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读“长江流域部分地区图”,回答:(20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在该图所示范围内的全国性商品粮基地有                             

(2)这里种植的油料作物是         

(3)图中A是        水利枢纽,B是世界目前最大的        水利工程。

(4)图中        C是铁路,D是       铁路。

(5)近年来危害该地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        ,为了防治自然灾害,我国正在建设

                  防护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