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届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被世界上三个大洋包围的大洲是

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关于各洲分界线的正确叙述是

A.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是麦哲伦海峡    

 B.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C.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波斯湾、苏伊士

D.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土耳其海峡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亚洲贝加尔湖和北美五大湖的形成原因分别是

①地壳陷落    

②熔岩阻塞     

③冰川侵蚀     

④海底抬升     

⑤河床阻塞

A. ①和②           B. ③和⑤             C. ①和③             D. ②和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巴西高原上树木落叶、草类枯黄之时,地中海沿岸地区正值

A. 温和多雨的冬季                         B. 寒冷干燥的冬季    

C. 高温多雨的夏季                         D. 炎热干燥的夏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四组岛屿的名称,与图排序一致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 冰岛、海南岛、塞浦路斯岛、斯里兰卡岛  

B. 塞浦路斯岛、斯里兰卡岛、海南岛、冰岛

C. 冰岛、斯里兰卡岛、塞浦路斯岛、海南岛  

D. 海南岛、冰岛、塞浦路斯岛、斯里兰卡岛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读下列一组图,据此回答6-9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四幅图中位于亚洲与北美洲边界的图是 

A. a图      B. b图         C. c图         D. d图

2.四幅图中符合右图气候类型的图是

 A. a图      B. b图      C.c图          D. d 图

3.图中字母所示地点位于世界主要地震带上的有

A.a、b    B.a、c、d       C.b、c、d     D.a、b、c、d

4. 在四幅图中出现的地跨两大洲的国家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白令海峡是连接北美洲和亚欧大陆的交通要道,俄罗斯计划出巨资修建白令海峡海底隧道。打通俄罗斯至美国阿拉斯加的铁路。结合下图回答10~11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下列关于隧道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候寒冷     

B.喀斯特地貌广布,地下溶洞、暗河众多

C.落叶阔叶林广布   

D.地势平坦,沃野千里

2.下列关于图中A、B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纬度比B地低,所以冬季A地气温比B地高

B.冬季A地气温比B地低,洋流是其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C.气温年较差A地与B地相同    

D.两地主要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读地球表面海陆起伏曲线图,回答12~13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从成因上看,世界最高山峰与世界最深海沟都位于

A.两大板块的消亡边界     B.两个大陆板块交界处

C.两个大洋板块交界处     D.板块的内部

2.分析图中信息可知 

A.全球陆地面积约为海洋面积的30%

B.全球陆地近一半海拔在大陆平均值内

C.海洋平均深度数值远远大于大陆平均海拔数值

D.大陆架的海水深度是全球海水平均深度的1/2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该图为某大洲沿某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4~15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该大洲的地势特点是     

A.平均海拔最高

B.中间高、四周低

C.东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

D.从东南向西北倾斜

2.下列地理事物中,位于该大洲的是

A.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B.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C.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半岛           

D.世界第一大岛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读“南极地区图”,回答16~18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科学考察站中,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某运输机将①站的科考设备运往④站,飞行时间为26小时,一路上阳光普照,飞行的月份可能是

A. 6月        B. 3月          C. 9月      D. 12月

3.长城站的科考人员试作一次穿越极点到达中山站的旅行, 其行进方向为

A. 一直向北                  B. 一直向南

C. 先向南,再向北             D. 先向北,再向南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读世界某些岛屿或大陆轮廓示意图,回答第19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关于四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③位于印度洋板块,②④位于亚欧板块上       

B.④岛位于①岛的西北方向

C.④地乳肉畜牧业发达        

D.四地沿岸均有暖流经过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读图,回答20~22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是亚洲 G是北美洲 H是大西洋     

B.G是亚洲 D是非洲 J是印度洋

C.D是欧洲 E是北美洲K是大西洋        

D.B是欧洲 F是非洲J是印度洋

2.从B大洲最大港口至我国上海港,沿最短海上航线所经过的海峡依次是图中的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3.春分日重庆太阳高度角最大时,H大洋某岛屿正好日出。此时,两架飞机从该岛同时起飞,甲沿经线向南飞行至南极点,乙沿纬线飞行一圈,则甲比乙穿越六大板块的数目

   A.少1个       B.多2个      C.多1个         D.少2个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2004 广东高考题)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表,23~26题

国家

人口算术密度(人/Km2

人口生理密度(人/Km2

加拿大

3

35

美国

30

156

埃及

70

3503

中国

129

934

英国

241

963

印度

313

559

日本

336

3054

荷兰

432

1601

孟加拉国

910

1359

1.“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家是

A.加拿大             B.美国           C.埃及           D.印度

2.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1/2以上的国家是

A.美国               B.荷兰           C.孟加拉国       D.加拿大

3.对比表中中国、印度两国统计数字

A.印度的人口压力较中国大   

B.中国的人口压力较印度大

C.中国的人口压力和印度相当 

D.中、印两国的人口压力都较小

4.就国土面积而言,耕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有

A.日本、埃及                B.中国、印度 

C.美国、加拿大              D.孟加拉国、美国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27~30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图中与我国相邻的内陆国为

A.①国    B.②国      C.③国    D.④国

2.有关①国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绝大部分领土在热带和亚热带   

B.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产粮最多的国家

C.印度河是①国最主要的河流     

D.恒河三角洲是①国重要的产棉区

3.①国半岛的东西沿海地带最主要的农作物是

A.小麦           B.水稻        C.茶         D.黄麻

4.近年来,甲城市所在地区发展迅速,该地区的主导工业为

A.钢铁工业       B.纺织工业    C.电子工业         D.电力工业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2010年是中国和印度正式建交60周年。中印存在争议的乃堆拉山口位于中国西藏亚东县与印度锡金邦的交界处,海拔4 545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公路贸易通道。回答31~32题。

1.乃堆拉山口每年只有4~10月才适合人通过,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地震            D.泥石流

2.亚东县城地处一峡谷之中,人口不足3 000,但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其直接影响因素是

A.边贸活跃    B.国家政策支持     C.农林资源丰富    D.经济发展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该图为日本北海道岛略图,北海道是日本重要农业地区,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据图,回答33~34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关于北海道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中间低,周围高     

B.气候的大陆性强

C.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

D.附近渔业资源丰富

2.为了治理和预防农业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北海道采取了许多比较有效的对策,其中包括                                                     

①禁止使用化肥,控制使用农药 

②重视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 

③实行土地改良,治理土壤污染 

④调整农业结构,增加粮食种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读某河流干流和流域范围示意图,回答35~37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图中河流的甲—乙河段流域范围非常狭窄,其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使河床过高,支流难以汇入

B.河流两岸被高山束缚,山高谷深

C.上游气候寒冷干燥,支流稀少   

D.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

2.下列关于图中丙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年较差小,降水量季节变化明显

B.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东北信风带控制

C.地势起伏大,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D.寒潮、台风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

3.该河流中、下游平原是重要农业区,影响其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①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②水、陆交通发达,便于粮食大量出口 

③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 

④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⑤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⑥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读“中哈输油管线(哈萨克斯坦阿塔苏—中国新疆阿拉山口输油管线)示意图”,回答38~39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中哈输油管线经过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壤次生盐碱化    

C.土地荒漠化         D.气候变暖

2.目前,我国进口的石油基本来自中东,为了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从位置方面考虑除了中东外,较为理想的进口石油的地区是

①加勒比海地区 

②北非 

③东南亚 

④中亚 

⑤俄罗斯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2003年3月20日,以美英为首的联军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全面进入伊拉克,伊拉克战争正式爆发。据此回答40~44题。

1.伊拉克的首都是________(城市),地跨________河两岸

A.巴士拉  底格里斯               B.鲁迈拉  幼发拉底

C.巴格达  底格里斯               D.阿巴丹  幼发拉底

2.伊拉克地处________板块之上

A.亚欧       B.非洲         C.太平洋           D.印度洋

3.伊拉克境内主要地形区是______,它曾是四大文明古国中______的发祥地

A.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巴比伦王国  

B.安纳托利亚高原  中国

C.扎格罗斯山地  印度            

D.伊朗高原  克晨特

4.伊拉克出口的特产主要是______,它是______的代表植被

A.紫羔皮  游牧业                 B.地毯  种植业

C.椰枣  灌溉农业                 D.茶叶  采集业

5.伊拉克居民主要是______人种,_______民族,喜欢________颜色

A.白色  库尔德人  白             B.白色  阿拉伯  白

C.黑色  阿拉伯  蓝               D.白色  阿拉伯  蓝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在2008年9月26日呼吁联合国大会尽快讨论联合国机构改革问题,以实现印度的“入常”梦。据此回答45~46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图中和印度相交界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关于该区域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山地为主

B.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

C.河流水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

D.蕴藏有丰富的煤、铁、锰等矿产资源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依据下图提供的信息,(图中圆圈大小表示贸易总额多少,白色部分表示出口,黑色部分表示进口)。回答47~48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下列关于甲、乙、丙三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国的贸易进出口构成均为进口大于出口

B.三国出口产品都以农副产品为主

C.甲、丙间贸易额大于甲、乙间贸易额

D.甲、乙、丙三国之间都有陆地部分相连

2.甲、乙、丙三国,图中所示区域地理特征相似的是

A.粮食作物都以水稻为主

B.均有本国最大的工业基地

C.均为雨热同期

D.都有本国最大的港口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读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日本五国某种农作物的栽培面积和生产量表,回答49~50题。

国家

栽培面积(km2)

产量(t /年)

中国

1 340

591

印度

408

686

斯里兰卡

222

207

印度尼西亚

90

135

日本

59

90

世界合计

2 673

2 475

1.该种农作物是

A.咖啡           B.甘蔗       C.茶叶       D.可可

2.上题所选农作物的生活习性(或分布特征)是

A.需水肥、热量很大                   

B.耐盐碱、干旱环境

C.多分布于中低山、丘陵山麓排水较好的地区

D.需充足的热量和静风环境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东南亚、南亚国家自然地理环境优越,物产丰富多样,具有经济发展的良好条件。

1.下列关于东南亚与南亚地理特征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热带季风影响,农业生产具有良好水热条件

B.大部分地区属高原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C.河流众多,水量丰富,均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

D.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工业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亚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据此完成52~53题。

1.与世界各大洲相比,亚洲最为突出的气候特点是

A.季风气候显著      B.以热带气候为主     C.海洋性强     D.气候类型单一

2.形成亚洲突出气候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地形         D.洋流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读东亚地形剖面图,回答54~56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①地附近的山脉是

A.阿尔泰山         B.祁连山

C.昆仑山           D.天山

2.关于②地所在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水力资源贫乏

C.位于太平洋板块     D.多火山地震

3.见图表示输往②所在国M的工业原料和农畜产品的国家相关联系图,其中正确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甲—小麦输往路线   

B.乙—石油输往路线

C.丙—林产品输往路线 

D.丁—铁矿输往路线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20世纪90年代以来,湄公河流域的共同开发和经济合作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新热点。据此回答57~58题。

1.湄公河在中国境内被称为

A.澜沧江     B.怒江       C.红水河      D.雅鲁藏布江

2.对开发湄公河流域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K]

A.推动我国的西部大开发

B.带动新疆和中亚地区的发展

C.促进该流域旅游业的发展

D.加强中国同东盟的经济合作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有关下图中①、②、③、④四地自然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①、②两地均为荒漠   

B.②地年降水量最少

C.③地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D.④地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地区低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该图为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图,读图回答60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导致图中L地与R地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纬度位置           B.离海的距离

C.地形               D.植被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读一组海峡轮廓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A代表________(高原),B代表________(洲),C代表______岛,D代表________(国)。

(2)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连接亚洲和大洋洲的海峡是图中代号________;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海峡是图中代号________;跨越两大洲又位于同一个国家内的海峡是图中代号________;周围沙漠气候广布,附近盛产石油的海峡是图中代号________。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问题。(9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甲国位于黄海与    海之间,其降水较B地   (多、少),原因是                     

(2)乙国狭窄的国土上聚集着大小2万余处温泉,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3)分析乙国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的原因。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读图,回答相关问题。(14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朝鲜半岛地势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该半岛城市、人口主要集中在_____海沿岸,主要原因                 

(2)A、B、C三地在气候上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不同点是________                           

(3)D、E表示同一种工业在两国的分布。影响D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4)影响F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读图材料回答问题。(11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图中字母A处表示的是印度1980年开工挖的拉贾斯坦运河,它可以引印度河的最大支流——萨特累季河(在西藏境内叫朗钦藏布)的河水到塔尔沙漠。据国外农业专家估计,1987年这条运河正式输水后,印度西部干旱地区可增加57万公顷水浇地,使印度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棉花产量约可增加12%。

(1)印度西南部为什么会形成大面积沙漠?

(2)萨特累季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

(3)拉贾斯坦运河送水后,印度的邻国B国多次向印度政府提出抗议,并要求有关国际组织进行干预,这是为什么?

(4)气候上本区属_______类型,印度棉花产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的黑土区。

(5)德干高原为热带季风气候区,其内部确是一片热带草原的风光,分析原因。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8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一位西方史学家说,土尔扈特人回归的悲壮之举,“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伟大的叙事史诗”。1629年 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率部徙牧伏尔加河。 1632年 俄国政府派使者前往土尔扈特部活动。1644年 和鄂尔勒克返回准噶尔参加东西蒙古各部王公会盟,制定《蒙古一卫拉特法典》,该法典成为各部蒙古共同遵守的根本大法。1644年 土尔扈特部与俄国军队发生冲突,伤亡惨重,和鄂尔勒克阵亡。1645年 俄国要求土尔扈特部臣服,遭到拒绝。双方商定土尔扈特游牧区域。此后十余年间,土尔扈特汗国逐渐形成。1655年 土尔扈特汗国与俄国谈判,同意听命于俄国沙皇。1657年 土尔扈特向清朝“贡驼马二百余”。1672年 俄国指令土尔扈特汗国派兵参加克里木战争。此后数十年间,俄国多次向土尔扈特征兵。1696年 土尔扈特汗国阿玉奇汗派人向清朝入贡,庆贺清军击败噶尔丹。1712年 土尔扈特汗国使团抵达北京,康熙帝派遣使团出访土尔扈特,途中为俄国所阻。1714年 清朝使团抵达土尔扈特汗国。阿玉奇表示“满洲、蒙古,大率相类,想起初必系同源”;蒙古“衣服帽式,略与中国同,其俄罗斯乃衣服、语言不同之国,难以相比”。1731年 雍正帝派使团抵达土尔扈特汗国。1756年 土尔扈特汗国使团到热河行宫觐见乾隆帝。1765年 土尔扈特汗国渥巴锡汗抗议俄国人对土尔扈特的侵扰和掠夺。1770年 俄国征调土尔扈特汗国2万余人参加对土耳其的战争。秋,渥巴锡从前线归来,秘密召开会议,决定东归祖国。1771年 1月17日,渥巴锡率领近17万人踏上东归征程。2月7日,沙皇命令堵截东归的土尔扈特人。7月8日,土尔扈特前锋抵达伊犁河流域。16日,清军总管会见渥巴锡等人。此时东归的土尔扈特部仅乘6万余人。10月15日,渥巴锡在木兰围场觐见乾隆帝。10月27日,乾隆帝立《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众记》两碑,以资纪念。右图为土尔扈特回归路线示意图。

(1)土尔扈特汗国和伊犁河谷地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水草丰美,适合游牧业的发展。分别说明两地水资源丰富的原因。

(2)土尔扈特于1771年1月17日踏上东归征程,7月8日前锋抵达伊犁河流域。在回归途中历经艰辛,其中来自自然的威胁主要有哪些?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