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届辽宁省盘锦市高一下学期期初地理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读图,沉积岩的形成符合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的规律。回答1-2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该地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谷       

C.背斜成谷        D.向斜成山

2.形成图示地形的地质作用是

   A.地壳运动        B.岩浆活动

C.侵蚀作用       D.堆积作用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根据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3~4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序号是

A.④和⑤   B.①和⑥   C.①和④   D.③和⑥

2.图中表示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序号是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⑤和⑥            D.①和⑤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读某地沉积岩层剖面图,据图回答5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关于①、②、③、④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B.②处构造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C.③处的地质构造为向斜

D.④处地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内力作用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图中所示不同的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 庐山        B. 喜马拉雅山     C. 华山         D. 泰山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该图标注的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读图,完成8~9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图3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形成图②所示的千沟万壑地貌景观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    )

A.冰川侵蚀        B.流水侵蚀        C.风力堆积         D.流水堆积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发育示意图,读图回答10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在甲地建设铁路面临的主要困难最可能是          (    )

A.冻土和冰川   B.地质基础不稳固  C.沼泽、软土    D.流沙和水土流失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     )

①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渗透

②地理环境各要素都是单独地存在和发展的

③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④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      (   )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河流不发育,多外流河

C.流水作用微弱,风力作用显著 

D.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既分布于大陆东部,又分布于大陆西部,具有不同气候类型的自然带是      (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显著的地区在(     )

A.中、高纬度地区                       B.中纬度地区

C.中、低纬度地区                       D.高、低纬度地区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读图,该山地是我国著名的(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台湾山脉         B.武夷山脉         C.秦岭             D.长白山脉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陆地环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叙述不正确的有 (       )

A.是受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的影响         

    B.以热量为基础,与水分状况无关

C.是温度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D.由海南岛到大兴安岭的热带——亚热带——温带自然景观的差异体现了这种分异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读某沿海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7~18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该山地可能位于(     )

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南半球温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2.海拔高度相近的高山地区,垂直分布层次最多的自然带的山区是在(  )

A.中纬度的东部季风区    

B.亚寒带地区   

C.亚热带地中海区        

D.热带雨林地区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下述的地理环境中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的是          (    )

    A.青藏高原的高山植物区

B.加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

    C.秦淮以南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澳大利亚自东向西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带的半环状分布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属于(     )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读图,回答21—23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表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则在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图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读图完成24—25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④国目前人口增长属于下列哪一阶段

A.原始低增长阶段

B.加速增长阶段

C.增长减缓阶段

D.低速增长阶段

2.图中①国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问题                

B.人口基数过大问题

C.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D.失业人口增加问题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关于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政治因素基本上不影响人口迁移

B.造成人口迁移的基本因素是地区之间的人口数量不平衡

C.随着生活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迁移越来越明显地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D.难以改变的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地区分布与迁移的主要因素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27-28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若此图表示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拉美迁往北美                 D.从欧洲迁往亚洲

2.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

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离

D.甲地优美的环境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规模

  B.环境人口容量是指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最适宜人口数

  C.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D.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该图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排列最理想的模式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Ⅱ    B.Ⅲ     C. I     D.无法确定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读图,回答问题。(共11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 A顶部缺失的原因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 褶皱构造上覆岩层是____________(填外力作用类型)形成的。这个地方的地壳运动状况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该地区受过的外力作用依次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地质构造A或B中,要寻找油气在_______找,要寻找地下水在_  __找。

(4). 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在A还是B ?_____。原因是什么?

原因:(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读 “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共9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图中字母代表自然带名称是:A_______  带,B._    _ _ _带,C.___ __带。

(2)自然带,沿北纬40°自东向西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_ _______分异规律。这种分布规律的产生主要受______条件的影响较大。是以      为基础的。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规律在__ __纬度地区表现得最典型。

(3)塑造C自然带地表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 ______。

(4)限制C自然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 _。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⑴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______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近似于__________________(A:②→③→④);B:③→⑤→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 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自然带③分布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气候区。

(5)如果②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其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__。与②接近同纬度的大陆西岸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