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届湖南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聚落仅指房屋建筑的集合体

B.聚落主要指乡村,不包括城市

C.聚落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风俗文化

D.城市的规模较大,人口数量少,密度高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云南丽江古城夏无酷暑的主要原因是

A、濒临海洋  B、人口稀少  C、海拔较高  D、地势低平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我国东部地区经常发生洪涝灾害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势西高东低,水流湍急

B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强弱不同

C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D台风的影响所致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关于长江洪灾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洪灾,完全是由于长江流域降水多,又多暴雨造成的

B、长江洪灾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C、1998年的特大洪水,除了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加剧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D、“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灾”,是说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大,而三峡对于干流水量的扼制起了重要作用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属于防治洪灾的非工程措施的是

A、修筑堤坝,整治河道

B、兴修水库,退耕还湖

C、开挖分洪道

D、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控制滥砍乱伐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古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我国__地区的__现象,其发生的时间是____中旬,长达一个月之久。

A长江中下游 梅雨 6月

B黄河中下游 锋面雨 7月

C东北地区 锋面雨 8月

D东南沿海 台风雨 5月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读图,与阴影部分含义相符的一项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核能  B.地热能  C.水能  D.煤炭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造成全球变暖的原因是(    )

①SO2、NO2排放②CO2排放③水土流失④酸雨⑤化石燃料大量燃烧⑥森林遭破坏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④⑤⑥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根据图①、②、③三个区域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完成9---11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②与③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属于(  )

A.过渡型和现代型

B.现代型和过渡型

C.原始型和现代型

D.现代型和原始型

2.影响③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的主要因素有(  )

①经济发展水平高

②人口受教育水平低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①比②死亡率低的根本原因是(  )

A.战争、自然灾害少

B.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C.生产力水平高

D.气候、水等自然条件优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该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下表完成以下12---13题。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总人口(万人)

35

167

701

0~14岁(%)

35.27

14.63

8.5

15~64岁(%)

58.36

83.15

90.39

65岁及以上(%)

6.37

2.22

1.11

1.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  )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

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

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2.该市人口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②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③增加了劳动力

④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如图A、B、C、D为四个城市,下列关于四地叙述正确的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A城市规模最低,数目多,服务范围大

B.B城市规模最高,数目少,服务范围小

C.C城市规模最高,数目少,服务范围大

D.D城市规模最低,数目多,服务范围小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A.资源  B.科技水平  C.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D.生活消费水平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据广州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广州市人口已超过1400万,离该市1500万的人口控制目标只有一步之遥,已迫近“临界点”。据此回答16~17题。

1.“1500万”的数值是(  )

A.人口合理容量

B.最适宜人口数量

C.环境人口容量

D.确定不变的

2.下列措施可以使“1 500万”这个“临界点”数值变大的是(  )

A.控制人口的增长

B.加大从中西部地区的资源调入

C.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鼓励人们适度超前消费

D.努力开发当地淡水资源以解决供水紧张问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目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首要问题是

A.环境问题  B.粮食问题  C.资源问题  D.人口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英国阿伯丁、我国大庆等城市的兴起,引起大量人口迁入,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气候条件适宜

B.政治中心的改变

C.经济发展较慢

D.矿产资源的开发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关于城市区位与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67%的城市分布在气候较凉爽的第一级阶梯上

B、自然地理因素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C、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人口集中,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D、多数城市分布在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地区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图表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21~22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图中字母分别代表城市中的不同功能区,其中e区域通常是

A.中心商务区  B.批发与轻工业区  C.低级住宅区  D.高级住宅区

2.图示城市空间结构属于

A.扇形模式   B.同心圆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星状环形模式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关于中心商务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中心商务区是城市中专门从事商品交流的地方

B.中心商务区购物和办事的人很多,昼夜川流不息、热闹非凡

C.中心商务区常常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其建筑物在市区内往往是最高的

D.中心商务区的零售活动,垂直方向上多在较高层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下列属于文化范畴的是(  )

①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天安门广场竖立的56根“民族团结柱”

②夏威夷的迷人海滩

③座落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西岱岛上的巴黎圣母院

④地球的伤疤“东非大裂谷”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下令,民间婚娶,依《朱子家礼》进行,即男16岁,女14岁,听其婚配。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5题。

按照明太祖的该法令,明朝将出现

A.较高的出生率

B.较高的死亡率

C.生育时间缩短

D.亲子年龄增加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阅读人口统计图,计算并回答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______‰;在A、B、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_____国,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4年约6 ‰)相似的是______国。

(2)与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最有可能分布于(   )

A.非洲  B.亚洲  C.欧洲  D.北美洲

(3)根据上图分析:A国人口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读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关系图(图甲)和20世纪50年代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示意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图中A、B、C是三个不同行政区,图中属于人口迁移现象的有(    ) (多选)

A.B1→A1  B.A2→C2  C.B1→B2  D.C1→B2

(2)影响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是________因素。

(3)但影响图乙中老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4)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现阶段我国人口迁移规模大、频率高、以自发迁移为主,其原因是________。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读“我国某城市发展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图b与图a相比,城市用地规模明显________,城市人口数量呈________趋势。

(2)该城市建立了________城和________区,有利于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保护、改善城市环境。

(3)该城市形成于河流的交汇处和入海口处,原因是此处________。

(4)请你比较城市中心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异: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城市的“空心”现象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商业和制造业也随之向外扩散,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材料2: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

说明: 6ec8aac122bd4f6e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材料1中叙述的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________,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有关材料1中叙述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      ) (双选)

A.是社会生产力退化的表现

B.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

C.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

D.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人口造成的

(3)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________________水平。

(4)由图甲和图乙归纳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各自特点,填入下表:

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