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2011年山西省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图为“某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图中A~C时段,该地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

A.农牧业             B.钢铁工业    C.电子工业          D.第三产业

2.图中哪个时间后,环境污染程度降至自然环境自净能力之内(     )

A.A时间              B.B时间         C.C时间          D.都不是

3.C时间后,环境污染程度开始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

①经济发展水平高,环保投入大量增加  ②经济发展水平高,环境污染自然减轻 

③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技术进步        ④法律健全,禁止所有排污工业的生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在新西兰测得太阳紫外线辐射比10年前所测的数据要大12%。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数据表明 (     )

A.大气比10年前清洁了,紫外线容易穿过大气   

B.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仍在扩大

C.人类向大气中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导致臭氧减少,紫外线增多

D.对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增强

2.下列现象中与紫外线增多直接有关的是 (     )

A.土壤酸性增强,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受腐蚀     B.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

C.患白内障和皮肤病的人数明显增加           D.季风区的洪涝灾害增多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A.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空洞               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

C.大规模的酸雨危害                     D.城市大气质量下降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说明了(     )

①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②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④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历史上,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曾留下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当前世界人类仍然面临着许多共同的环境问题。结合相关的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请阅读世界某些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分析说明图中a、b、c分布区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

A.a为森林破坏严重区  B.b为酸雨严重区 C.c为荒漠化严重区 D.发达国家这些问题较少出现

2.上图中,世界和中国均有大面积b地区的环境问题,其主要原因有(     )

①森林的砍伐        ②工业排放的废气    ③建筑工地上的扬尘

④汽车排放尾气      ⑤家庭炉灶          ⑥大量开采煤、石油、天然气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④⑤⑥       D.②⑤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目前世界水资源紧张的原因是(     )

①人口增加②浪费③水量减少④水体污染⑤水循环变慢⑥海洋水减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⑤⑥         D.③④⑤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有学者将水体污染造成的水资源短缺称为水质型缺水,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造成的水资源短缺称为水源型缺水.下列城市中,水源型缺水严重的是(     )

A.青岛           B.杭州       C.广州     D.南宁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图是我国主要河流水质统计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从中国主要河流水质状况看,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

A.I类水质          B.Ⅱ类水质     C.Ⅲ类水质          D.V类水质

2.下列我国的河流中,水污染状况可能最严重的是(     )

A.珠江      B.海河      C.塔里木河     D.松花江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读“美国20世纪后期垃圾总量及处理构成变化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①90年代后期美国的垃圾增长速度明显高于80年代

②90年代后回收利用的垃圾总量增长速度最快

③90年代中期焚烧处理的垃圾量大为减少

④90年代后用于回收做混合肥料的垃圾又明显增长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垃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部分垃圾能够化害为利回归土壤

B.垃圾需要占据大量土地,不会对水、大气产生影响

C.废电池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D.填埋处理是垃圾处理的最佳方式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读“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监测图”,回答下列各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图中轻微污染和中度污染指数分别为(     )

A.150—205、250—300 B.100—200、200—300   C.150—200、200—250  D.100—150、200—300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杭州的空气质量状况优于沿海开放港口城市       B.兰州的空气质量状况最差是因为远离海洋

C.位于京广线上的城市中,广州的空气质量状况最好D.重庆的空气质量状况劣于太原而优于武汉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煤作为一种常规能源,随时代进步,其利用方式多种多样。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对消费地而言,最清洁且已大规模使用的方式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用煤来发电与水力发电的主要不同是 (     )

A.水电站建设周期短,投资少   

B.水电站综合效益高,运转成本低

C.火电站建设周期短,运转时投资少

D.火电站污染空气,水电站不会破坏生态环境

3.综合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实际情况,下列利用方式中,具有战略前景的是 (      )    

A.②        B.③      C.④        D.①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土地资源所具有的特点是 (     )

A.无限性        B.可再生性         

C.季节性        D.非可再生性

2.该区域土地后备资源约占土地面积的 (     )

A.1%     B.19%      C.20%    D.21%

3.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 (     )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温室效应

4.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     )

A.滩涂养殖业的发展                    B.城市建设用地扩大

C.沼泽地和盐碱地的改良                D.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

5.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     )

A.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B.退耕还林还草

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业基地    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2004年5月7日中国教育报《风沙威逼北京城》报道,今年4月25日,古都北京风沙再起,这已是今春第8次沙尘暴天气了。据气象专家说,像今年沙尘暴来得这样早,次数频繁,危害大,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未有过的,风沙威逼北京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从城市环境污染角度看,沙尘暴将使北京城市环境质量严重下降。沙尘暴的首要污染物是 (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碳氢化合物     D.悬浮颗粒

2.从生态破坏角度看,与沙尘暴形成原因紧密相关的是  (    )

A.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日趋扩大        B.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

C.西北地区土地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      D.西北地区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

3.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  (      )

A.冷锋过境      B.暖锋过境      C.气旋过境    D.反气旋过境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近50年来平均每年造地405万亩,但近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黄河口湿地的成因是  (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B.渤海海区不断下沉

C.海水的堆积作用                       D.河流的堆积作用

2.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是  (     )

①潮流搬运能力增强        ②渤海海区下沉迅速增快 

③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  ④黄河下游段取水量增加  

⑤中游生态有所恢复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路。2007年5月太湖蓝藻大暴发,造成无锡市饮水危机。阅读下列材料与图片,对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进行研究,完成下列各题。(共13分)

材料一:水华是蓝藻大量死亡腐败后在水面形成的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蓝藻一年中在水中随季节上下移动、漂浮(左图)。太湖蓝藻每年一般在5月底6月初发生,多见于湖区周围的小水湾等水体流动性差的水域。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近20年来,化学工业是太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大小工厂遍布太湖周围地区。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太湖地区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城镇化的发展,使农业用地锐减,为了维持粮食总产量的相对稳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农村也开始大量使用抽水马桶,粪便污水处理能力极其有限。

材料三:无锡地区(右图)2006年冬季日平均气温达6.8℃,比往年高2.5℃;2007年入春以来日平均气温比往年同期偏高2.5℃,且入夏时间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2007年1到5月降水量减少,水位低;吹偏南风的时间比往年提早一个月。

(1)试分析太湖每年发生蓝藻现象的主要原因。(5分)

(2)试分析2007年5月初太湖无锡水域蓝藻大暴发的主要原因。(4分)

(3)有专家对太湖污水处理提出如下治理方案:把环太湖的污水集中起来,经过预处理后,穿过南通,送到黄海边生长着芦苇等植被的滩涂,最后排入大海。请你评价该方案的优缺点。(4分)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问题探究:表一、表二分别记录了我国西北某地绿洲和邻近荒漠某年6月1日(晴天)近地面层大气温度和水平风速日变化状况。读表并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

表一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表二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根据表一和表二,分别画出绿洲和荒漠的气温和风速曲线图(一幅气温图和一幅风速图)(4分)

(2)请简述绿洲和荒漠的气温和风速的差异(4分)

(3)本题资料来源于科学工作者实地观测的结果,如果从其他角度研究绿洲和邻近荒漠的气候差异,你认为还可以选取哪些气象要素进行比较研究。请写出研究课题的名称。(4分)

(4)假设绿洲遭到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可能会带来哪些问题?(2分)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和图表,回答下列各题。(共13分)

材料一、下图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变化图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日本能源安全情况(1973-2000年度)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三、中东地区的动荡局势和美国对中东石油的垄断使得日本开始重视从其他地区进口石油。日本如果能够争到铺设通往俄罗斯的0石油管道,那么俄罗斯每天向日本出口100万桶石油,日本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度就可以降低到65%。

材料四、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点46分,日本东北地区宫城县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0级特大地震。12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随后核电站厂房还发生爆炸致4人受伤。日本专家估计核电站可能正发生类似1979年美国三里岛和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的史上最严重事故。

(1)从材料一中判断哪种能源是可再生能源?还可以看出30年后天然气的消费比重将超过石油,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3分)

(2)读材料二和材料三,从地理角度思考我国可以从日本能源安全情况的变化中得到哪些启示?(4分)(3读材料四,从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看核泄漏属于哪种?并说出核泄漏带来哪些危害?(6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